1976年一工程师请假,领导问其原因,他说:我的大伯毛主席去世了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2-06 16:14:51

1976年秋,朱老总逝世后,毛主席精神状态明显下滑,身体状况也日益虚弱。

9月10日,毛主席逝世次日,其遗体从中南海移出,安置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所设的灵堂内。

大厅四周装饰黑纱,花圈簇拥,毛主席安息于常青灌木间,身覆党旗,面容安详而坚毅,由8名礼兵庄严守护。

吊唁活动进行中,民众有序排队,含泪告别主席。此时,李敏神色黯然,眼眶肿如核桃,疾步至厅门,悲恸高呼。

哥哥,为何你如此迟才到来。

那人衣着简朴,身材匀称,紧握李敏的手,声音低沉地说:“

路上耗费了些时间,但我仍能及时赶到,得以见大伯最后一面。

此人何人?李敏称其为兄,缘何吊唁之时却几经波折方至?

【隐姓埋名】

故事始于前日,伟人逝世消息公布,举国沉浸在悲痛之中。彼时,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同样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里。

此地非普通科研单位可比,众人虽沉浸在悲痛中,但仍须加倍努力工作,以担当起肩负的重大责任。

贺麓成工程师,身着戎装,双眼含泪痕,手持请假申请书,轻敲领导办公室门。领导审阅假条后言明。

导弹研究小组人手紧张,询问你家中是否有急事需处理。

贺麓成调整心态后,冷静了下来。

家中长辈大伯毛主席已逝世。

领导愣了一下,记忆中入院时贺麓成的亲属名单并未包含毛主席的名字,这一事实他十分确定。

且一人姓贺,一人姓毛,何以成叔侄?见对方迟疑,贺麓成续言:

我随母姓,贺子珍既是我伯娘也是我姨娘,此吊唁函为其女李敏所发。

申请获批后,贺麓成完成工作即赴人民大会堂,尽管携带信函,入门时仍遭遇难题。

贺麓成知晓,此乃他人对贺子珍家属的蓄意挑衅。经交涉后,他顺利进入灵堂,为避免纷争,未向李敏透露此事。

李敏见他到来,随即说道:

爸爸在世时知晓你很争气,称赞你为毛家的好孩子,建议去祭拜他。

这是他与大伯的唯一相见,血浓于水,贺麓成内心极度悲痛,深切体会着李敏失去父亲的痛苦。

在动荡年代,贺麓成幼时丧父,尚在襁褓中。后与母亲艰难团聚,不久贺母又遭遇意外去世。

【革命血脉】

贺麓成之父为毛泽覃,乃毛主席幼弟;其母为贺怡,系贺子珍之妹。故贺麓成既是毛主席之叔侄,亦是姨侄。

1935年2月,毛岸成(后名贺麓成)诞生。贺怡紧抱襁褓中的他,满心希望丈夫能圆满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

三个月后,贺怡收到丈夫牺牲的消息。

贺怡从旁人口中得知,丈夫毛泽覃在回瑞金突围途中遭敌人乱枪击毙,他牺牲前已将所有绝密文件销毁。

敌人从毛泽覃上衣口袋发现其持有毛主席签名的照片,从而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随后,毛泽覃被杀害,其头颅被公开示众,并登报宣传。

毛主席率红军抵陕北时,从缴获电台获知幼弟毛泽覃牺牲。他手持遗照,悲痛地对二弟毛泽民说:“(此处省略具体话语,保持中心思想不变,即告知牺牲消息)”。

母亲生前屡嘱我照顾好小弟,身为兄长,我未能尽责。

贺怡未因毛泽覃牺牲而垮掉,她决心摆脱个人痛苦,擦干眼泪,立志完成丈夫未竟的革命遗志。

她携数月龄的毛岸成辗转多地,因革命任务所需,母子常处于漂泊状态,居所难定。

大转移之际,经深思熟虑,贺怡决定把毛岸成送往江西永新山区,交由长辈贺调元夫妇照料。

临行日,贺怡紧抱儿子频亲,毅然服从组织安排离去。为确保毛岸成安全,贺调元夫妇将其改名为贺麓成。

贺家富裕,贺麓成童年生活无忧,自幼送入私塾学习。他目睹其他孩童有父母相伴,而自己则在书香中独自成长。

贺麓成年幼时常追问爷爷奶奶父母何在,为何不来探望。面对这稚嫩的问题,贺家二老总是默默相拥着他,沉默不语。

为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中生存,革命血脉需隐瞒真相以求保护。历经十四载,贺麓成已成长为风度翩翩的少年。

放学回家,他惊见门外停着军用吉普。进门后,见院中站着穿束腰列宁装的中年女性,她一见贺麓成,立即泪奔上前,紧紧拥抱他。

正当贺麓成深感困惑,爷爷奶奶走来,激动高呼。

麓成,面前这位是你的母亲,记得叫妈妈。

贺怡抚摸着儿子的头,边哭边笑,感慨地说:孩子,这一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离别时你尚是襁褓婴儿,如今已成长为健壮青年。

母子久别重逢相认,悲喜交织。贺麓成得知生父毛泽覃已牺牲。在贺家长大时,母亲与大伯常抽空写信询问他的近况。

年幼的贺麓成一直谨慎考虑着这些事情,将它们深埋心底。直至革命胜利,他与母亲才得以相认并团聚。

贺怡为弥补对儿子的亏欠,将其带回吉安家中,亲自负责贺麓成的日常生活与学业安排。

同年11月,获上级组织批准,贺怡决定启程前往赣南,目的是寻找其姐贺子珍之子毛毛。

贺子珍生下毛毛后,因形势紧迫,毛泽覃负责将孩子托付给老乡寄养。

紧急时,仅毛泽覃知孩子近况,他牺牲后线索中断。贺怡与贺子珍姐妹情深,同为母亲,对孩子思念刻骨铭心,贺怡深有同感。

得知毛毛可能在赣南后,贺怡焦急万分,随即驾车携贺麓成前往寻找。

二人寻找无果返回吉安时,途中遭遇翻车事故,导致贺怡不幸身亡,贺麓成左腿髌骨三处骨折。

同时,身在上海的贺子珍得知妹妹遇害,震惊至极,当即昏厥。

她醒来后,不停地重复说着几句话,内容反复而执着,似乎那些话语对她而言意义重大,不断在脑海中回响。

麓成不幸失去母亲,现在确实已无依无靠。

贺子珍念及侄子孤苦无依,且贺家二老年迈,故在贺麓成病情好转后,即作安排,让他前往上海生活,延续亲情。

【不慕虚名、一心读书】

1950年,贺麓成出院后随爷爷、奶奶乘火车抵沪,甫一下车便遇见了面貌酷似其母的大姨贺子珍。

寒暄毕,贺子珍见贺麓成行走微跛,问询方知其因地方医疗条件所限,在吉安仅受简单治疗。

次日,她带贺麓成赴上海大医院详查,确定手术方案随即入院。贺子珍在贺麓成行动不便时,始终陪伴左右,悉心照料。

一个月后,贺麓成弃拐行走自如,随即入读上海中学。报到前夕,姨妈贺子珍多次告诫贺麓成:

你是独立个体,勿在学校提及父母身份。父辈成就非你所有,应自力更生,勤奋学习,力求成为具备真才实学之人。

贺麓成本性朴实,他坚定地点头答应。进入上海中学后,他才真切感受到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

他从不自卑,牢记姨妈叮嘱,不依赖父辈功绩,始终勤奋刻苦,一丝不苟地学习。

入学不久,他发现班中有其他“小镇”来的同学,其中不少人因基础薄弱,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从军之路。

当时,“参军”是青年首选,有人借家庭助力年少便成干部。身为革命后裔的贺麓成亦受触动,逐渐减弱了对“学习”的热情。

舅舅贺敏学察觉外甥心意后,与他深入交谈:

我一生军旅,深知缺乏文化之苦,理解知识对个人的价值。家虽世代从军,但你须知,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贡献同样巨大。

舅舅的言语深刻影响了贺麓成,本就聪慧的他经过深思,决定沉心静气,专注于学习。

两年后,贺麓成凭借优异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贺敏学与贺子珍深感欣慰,他们深爱这个孩子,并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贺麓成少年持重,通情达理,生活遇困总报喜不报忧。彼时,他已知自己未曾见面的大伯乃共和国领袖毛主席。

他上学或工作时,所有亲属资料均填父母双亡,从未向老师、同学或同事透露过自己的红色家庭背景。

1956年,因中苏关系变动,考上留苏研究生的贺麓成被调至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负责“地对地导弹”项目,遂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正式成为军人。

毛主席一直关注家族中年少有为的后辈,但深知让后辈凭真本事自立才是长辈真爱,故未过多参与其生活。

当李敏着手准备婚宴并罗列宾客名单之际,伟人才开口表示:

他是你哥哥,理应参加,为何未见麓成?

获父亲同意后,李敏着手联系贺麓成,邀请他出席婚礼。

贺麓成因工作于高度机密单位,无法参加婚礼,对此深感遗憾,尤其无法亲见大伯一面。

当时,他追随钱学森先生致力于国家原子弹与导弹研究,贺麓成深知责任重大,唯有以事业成就,方能不负家族先辈之荣光。

【导弹行业的001】

贺麓成秉持此心态,始终潜心钻研。即便特殊时期遭遇波折,他仍常将自己关在小屋,笔耕不辍,坚持演算。

即便面对不公,他从未炫耀“特殊”身份。贺麓成凭努力成为工程师后,按规定仅获20平米以下住房,而这一简陋居所,他默默居住了20年。

此屋无暖气,冬季需烧煤取暖,他常因煤炉熄火而苦恼。与此同时,毛主席另一侄子毛远新已取得显著成就。

贺麓成无视虚名,不介怀境遇悬殊,全心投入研究,真正践行了“不闻窗外事,专心做学问”的境界。

身边多人已获成功,或居大宅,或享专车,或誉满天下。我深知国家需科技人才,故致力于此,凭真才实学开辟道路,此即我之成功。

在研究院期间,贺麓成完成了近百万字俄语导弹技术资料的翻译,并绘制十多本图纸,这些成果现均保存于国防数据库中。

1978年,贺麓成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他成为总参系统首位获001高级职称的科研干部。

【结语】

同事眼中,他沉默寡言,专注于研究。1983年,中央组织致函贺麓成,颁发毛泽覃烈士证书,众人方知其为毛泽覃之子,毛主席亲属。

贺老退休后,持续以新方式贡献国家,热心投入公益事业,并不断学习新知。

年轻后辈尊称他为“贺老师”,旧同事则亲切唤他“老贺”。贺麓成成功摆脱家族光环,凭自身实力跻身行业顶尖之列。

0 阅读:1
诗酒趁年华呀

诗酒趁年华呀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