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用脾气管孩子,多数父母每天都在做!

孩子的心您要懂 2024-02-27 14:26:07

你上一次情绪失控是什么时候?

前两天我看到一则既痛心又令人气愤的视频。

视频中,因为孩子上网课的时候偷玩手机,妈妈发现后把孩子骂了一顿,并将其赶出了家门,孩子被妈妈赶出来后并没有去找亲戚朋友,而是跑上了楼顶,跳了下去,等发现时,已失去了生命体征。

同样是身为孩子的家长,我看到这样的新闻,实在是忍不住的痛心。

我相信,这位孩子的母亲,当时也许是无心之过,甚至是一时的冲动,但正是这致命的冲动,生生断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事后想想,又怎能不后悔万分,但遗憾的是,悲剧已经造成。

听过一句话:“遇到孩子犯错,先解决问题,避免发泄情绪。”

家长的坏情绪,让孩子来买单,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

到头来,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父母情绪失控,家庭悲剧频发

回想一下,因父母情绪失控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

先前,一个17年北京某小区妈妈带着女儿跳楼的视频,又被大家翻了出来。

视频中,该女子丈夫婚内出轨,三个月不回家。愤恨之下,选择带女儿一起跳楼自杀的方式,鱼死网破。

妈妈和女儿战战巍巍地站在窗外空调外挂机边缘上,女人在哭诉着丈夫的不忠、自己的不易,女儿则紧紧抱着妈妈,望着下方哭喊:

“妈妈,我不要,妈妈,你不要死……”

孩子的一声声苦求吸引了整个小区的人,无不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旁人多番劝说无效后,妈妈竟推着孩子示意让女儿先跳。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刚刚还害怕得大哭大叫的孩子竟顺从地说:“妈妈,你别拽我,我自己跳。”

甚至还安慰妈妈:“妈妈,你别急,我会听话,我会陪你的……”

万幸的是,最后两人都被消防人员成功救下了。

但这件事再次给我们提醒:

当父母情绪失控,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

失控从来不是一瞬间的爆发,而是无数情绪的累积

情绪失控,在心理学上通常认为是个体受到“应激源”的影响,自动开启了情绪应激模式(emotional stress response)。

这些应激源,就是我们所说的“导火索”,比如:孩子吵闹,作业教不会等等。

但并不是一出现应激源,人就会失控。

应激反应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心理机制。

一般会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警告反应期(Alarm)

当应激源出现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战或逃”模式,准备应对压力或刺激。比如,一想到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等。

(2)抗拒期(Resistance)

在警告反应过后,我们的身心开始对外部刺激做出抵抗。

情绪失控也多出现在这一阶段,例如变得易怒、烦躁不安,焦虑。

(3)衰竭期(Exhaustion)

如果压力持续时间过长,我们难以继续抵抗,将会导致身心失衡;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身心疾病。

比如,感到疲惫、倦怠,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对很多父母来说,每天都在频繁经历第一个阶段。

因为父母随时都在关注孩子的需要,处于警备状态。

一旦压力升级,便进入了抗拒期。

正常的抗拒期反应,可能是发怒、烦躁不安等。

而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便很容易导致一些过激的应激反应,也就是失控了。

何为过激呢?

有两个标准:

很突然,没有预兆;

很激烈,激烈程度与应激源不匹配。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对母子,孩子上网课偷玩手机,如果是平常,不算是一个太大的错误,而此时妈妈却把孩子赶出了家门,这便是一个过激反应,也正是这个过激反应,导致了孩子悲剧的发生,。

如果到了这种程度,父母就需要对自身状态有一个觉察。

看看自己是不是长期压力太大。

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后,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

父母情绪稳定、遇事淡定从容,孩子也会阳光自信、乐观积极;而父母时常控制不住脾气,则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那怎么做,才能不发火管好孩子呢?

1、家长可以有情绪,但要学会“积极暂停”

给大家描述一个很常见的场景:

一个爸爸,工作中遇到不少烦心事,刚刚过了很糟糕的一天。

他心事重重地回家,一进门,看见儿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零食。

他火气一下子蹿上来,对着儿子一通打骂。

的确,面对此情此景很多家长都会发火。

但这个时候,一定要刻意提醒自己控制住情绪。

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心情不好,你能不能先去乖乖写作业。”

如果孩子还是不听,可以先把自己关在屋里,冷处理一下,等孩子缓过神来,再慢慢讲道理。

父母有情绪很正常,让谁压抑情绪都不可取,但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积极暂停”。

感觉要发火了,先出门走走,让自己安静下。就要开口责骂了,先喝杯水,平复一下心绪。

别让情绪以伤害、侮辱、打击的方式宣泄出来,要让孩子捕捉到我们的真实感受与意图。

而这,是家长与孩子开启有效沟通的前提。

2、学会倾听,读懂孩子内心的声音

有个妈妈,给女儿报了画画班。

可上了几节课后,女儿却说:“我不想去了”。

妈妈一听,立马数落她:“钱都交了,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不去上课,就别再和我说话!”

结果,女儿果然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再搭理她。

其实,女儿不想去的原因,不过就是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心里有些抵触。想用几句抱怨,让妈妈多关注她一下。

这位妈妈如果先问清楚原因,帮孩子打开心扉,或许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所以说,比起指责批评,用心倾听更重要。

毕竟,孩子有时候也会绕弯子,喜欢把话藏在心里。

3、明确要求,给孩子具体指引

在网上还看过一个案例。

有位爸爸被老师通知,儿子这学期的成绩一落千丈。

这天回家,他一进门就看见儿子在打游戏,就气呼呼地关掉游戏机,勒令儿子马上去学习。

可一个小时过去,他发现儿子还在磨蹭。正准备发火时,却听到儿子说:“爸爸,作业早写完了,我不知道还要学什么? ”

这下,他才恍然明白,他从来没有给孩子具体的要求,平常说的,都是很笼统的“你要听话”、“不要贪玩”......

意识到这一点,他马上和儿子一起制定了学习、运动、作息的计划表。

当孩子接到具体指令,行动力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了。

在教育圈有个说法:

“最无用的父母只会发脾气,而聪明的家长,都尽量教孩子做事,不给他们调皮捣蛋的机会。”

比起用情绪,用具体的事更能管好孩子。

相信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你在孩子面前的情绪,就能控制自如了,也就能拥有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育儿等于育己,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为了让孩子有个幸福的成长之路,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可以治愈一生的家庭。

始终坚信这句话:

把好情绪留给孩子,未来他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光芒。

0 阅读:0

孩子的心您要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