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不在,兄弟姐妹们就疏远了?3个原因太现实

布谷妈妈 2022-07-17 20:53:46

自从外婆去世后,我就有一两年没见过我的几位姨和表兄弟们了。

以前外婆在,每到逢年过节,几大家子十几号人,就挤在外婆那小小的屋子里。会下厨的姨父在厨房呦呵,不会下厨的几位姨就边聊天边择菜,我们小辈们聊聊生活聊聊事业,还有小孩们在屋前草坪里捉蟋蟀。

然后十几号人围着两大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商量着下次给外婆带什么好吃好用的东西。

但后来,外婆去世了。我们这一群人,就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聚过。忙的忙家庭,忙的忙事业,我也有一两年没有再去过外婆家。

听我妈说,她们姐妹几个,一年难得再碰一回面,外婆屋前的野草,长得比人还高了。

曾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们,因为父母的离世,慢慢变得疏远起来。之前是亲人,之后变成了“亲戚”。

为什么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疏远了?

你会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将我们分散了。其实要说,也是这么个理。不过,我在看社会心理学时,发现了更细致的解释。

依据“人际吸引理论”,我们会被那些能带给我们某些东西的人吸引,也会更喜欢有回报的关系。

当然,这个回报,不单指物质,还有精神上的。总的来说,主要是以下3个原因,很现实。

一:接近

研究表明,频繁地见面,能增进一种亲密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见的最多的人,通常是身边的家人。

我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偏向找身边的亲人商量,而不是一年见不了几面的兄弟姐妹。而我们常约着出去玩、出去吃饭的人,也大部分是常见面的手足,而不是隔着几千里的那个。

越接近,关系越亲密。

因为接近,我们会在几个有同等吸引力的人中,选择离我们最近的那个。因为在得到同样“回报”的情况下,选择最亲近的那个人,我们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最低,也最便利。

有这样“互惠”的关系,经常见面和接触的人,能增加我们的喜爱程度。当父母在的时候,大家相聚多,接近得多,关系自然比较亲密。

但当父母老去后,兄弟姐妹们相聚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甚至随着年纪越大,大家几乎都不聚了,就是偶尔走动一下。

空间距离的扩大,导致大家需要付出的“成本”增加(时间、行动等)。所以兄弟姐妹们,也就慢慢不再相聚,变得疏远了。

二:相似

越是与我们相似的人,会越被我们喜爱。比如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价值取向,同样的经历等。

当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们也还年轻,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共同的生活经历,大家自然比较亲近。

但当父母不在后,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的增多,阅历的见长,曾经相似的兄弟姐妹,也慢慢变得不一样来。

比如观念,看待事物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等。当发现,自己与兄弟姐妹聊不到一块的时候,有的只是疏远和拘谨,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无话不说、打打闹闹。

三:自我分享

越亲近的人,往往越愿意互相分享自己的秘密、想法和观点。

因为情感上的分享,会让人更加了解彼此,还能让人互相信任。

往往那个你经常联系、说自己近况、互相分享心里话的人,是你最为亲近的人。而那些不怎么了解,你也不会吐露心事的人,通常和你关系通常一般。

当父母在的时候,大家联络多,能相互交换信息。你知道我的情况,我也知道你的欢喜和忧愁。了解得越多,感情越好。

并且,有什么事,父母还能在中间做调度,加深各自的感情。当谁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但当父母不在后,那个把大家拧在一起的凝聚力就散了。再加上大家联系越来越少,了解得也越来越少。甚至兄弟姐妹谁遇到什么事,他都不会跟你说。

虽然亲情还在,但年少时那种无话不谈的情况,却已经悄悄改变。

当知道一个人的消息越来越少时,他们之间的感情,往往也就越来越淡了。

所以说,父母在,根就在。根上长出的绿叶和树枝,不管离多远,都能凝聚在一起。

但当父母走后,树上的枝芽也就四散了。

我们养育孩子,自然是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感情和睦,互相扶持帮衬。只是,我们也要明白的是,他们如今是打打闹闹的一家人,但之后,却会各自成家,成为独立的几家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他们享受当下,感受兄弟姐妹间的手足情,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以后即便有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他们也能因为亲情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疏远了,你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516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