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卖家“诞生”!两年间抛售1.4万亿美债,远超中国、日本

生远谈历史 2024-06-30 13:52:46

在这几年里啊,全球经济可谓是经历了一场场惊涛骇浪。

疫情的突袭,通胀的威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各国央行忙得不可开交。

中国和日本作为美国国债的两大海外持有国,其持债行为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尤其是利率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过程。

抛售行为

从2022年开始,我国在美债市场上的动作显得格外谨慎,减持成了主旋律。

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在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仿佛在说:“咱们得悠着点。”

而到了2023年4月至10月,这种减持态势再次出现,被称为“七连降”。

整个2023年,中国的美债持仓净减少了508亿美元,仅在3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出现过增持。

到了2024年1月,我国的美债持仓规模较前月减少了186亿美元,至7977亿美元,重新回到了8000亿美元以下。

与此同时,日本的持债行为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日本在2023年全年只有2月、5月、9月三个月持仓下降,而在其他时间则持续增持。

到2024年1月,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升至了1.1531万亿美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长了149亿美元。

这已是日本美债持仓规模的“四连增”,总持仓连续第二个月创下了2022年8月以来的新高。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降温,美债价格有所走软,这可能是中国和日本在1月份持债行为分化的一个原因。

我国的减持可能是对美国长期债务水平的担忧,以及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管理的考量。

而日本的增持则可能是基于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以及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

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从2022年6月开始,美联储就开启了减持美债的大幕,每个月减持的力度大得惊人,平均下来有600亿美元之巨。

两年时间里,美联储累计抛售了1.4万亿美元的美债,这数字大得让人难以置信,简直比中国和日本两国加起来的抛售规模还要大得多。

但就在上个月,美联储突然宣布要放慢脚步,从今年6月开始,每个月的美债减持规模将从60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

这一系列的减持行为,无疑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投资者们开始重新评估手中的美元资产。

全球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分化

想当年,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美联储大手一挥,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应声而出,大量购买美债,资产负债表膨胀得跟吹气球似的。

可如今,经济渐渐回暖,通胀这个不速之客却来势汹汹,美联储不得不来个急转弯,收紧货币政策,试图把通胀这匹脱缰的野马给拉回来。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的通胀率简直是坐上了火箭,直奔40年来的新高。

这可把美联储逼急了,高利率环境下,国债利息支出也水涨船高,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24年,这笔钱可能高达1.6万亿美元,比社保和军费支出加起来还多,成了政府最大的支出项目。

美联储的这一政策调整,可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它的影响可是全球性的。

美联储一宣布减持,市场上的美债供应量就噌噌往上涨,价格自然就得低头。这就好比你去超市,看到货架上的可乐突然多了起来,价格自然也就没那么硬气了。

美债价格一跌,全球利率水平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往上跳,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热情也就跟着降温。

美联储这一动,其他国家的央行就得跟着动,就像是在玩接力赛,一棒接一棒。

面对美元的强势,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得不出招,降息、宽松货币政策轮番上阵,试图抵消美元强势的影响。但这些举措也可能带来通胀上升的风险,让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另外一些国家为了稳定本国货币,不得不跟着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政策。

这让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薄弱、债务水平高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也不乏批评声音,有经济学家担心,过快的紧缩步伐可能会踩刹车过猛,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不稳定。

高利率环境下,债务可持续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债台高筑的国家来说,债务负担加重,可能会限制其财政政策的空间,影响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

在这个节骨眼上,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得在控制通胀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走钢丝,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市场反应

我国作为美债的大户,面对美联储的减持行为,也在巧妙地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策略。减持美债,不仅能降低对美国经济政策变动的依赖,还能增强自身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我国还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为全球货币多元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联储的减持行为还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影响。

美债收益率一上升,投资者可能会从风险较高的大宗商品市场撤资,转向相对安全的美债市场,这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也受到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美联储的政策变动只是其中之一。

我国的减持并非无序进行,而是根据国际市场状况和国内经济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在市场反应方面,中国减持美债的消息,通常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引起一定波动。

而从国际影响来看,中国的减持行为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央行和投资者的跟风效应,导致美债市场出现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动。

日本减持美债的原因也值得关注。日本央行在应对国内经济挑战时,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美债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美联储的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上升,这可能导致日本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资产,从而减持美债。

还不是降息的时候?

2024年6月起,美联储决定放缓缩表速度,啥叫“缩表”?

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减少自家“仓库”里美国国债的量。这次,他们决定把每月减持美债的规模从600亿美元降到250亿美元

美国国债的总盘子已经膨胀到了35万亿美元,这可比许多国家的GDP加起来还要多,就像是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给美元稳定性带来潜在的长期威胁。

这就好比你欠了一屁股债,天天吃土都还不清。所以美联储得想办法,让这个“债务雪球”不要再滚下去了。

但是,缩表太快也不行,市场流动性会受到影响,搞不好还会让金融市场“翻车”。

美联储在声明中还提到,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大目标的风险已经趋于更好的平衡。

听起来像是在告诉我们:“嘿,朋友们,经济形势还不错,我们有信心。”

但这个策略能不能成功,还得打个问号。毕竟,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都在互相影响。

美联储也得考虑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就像是个杂技演员,要在控制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多个球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需要智慧的大挑战。

通胀率虽然有所缓解,但仍居高不下,尤其是距离2%的通胀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美联储觉得,现在还不是降息的时候。

接下来市场的目光,则紧盯着它手中的那张王牌——利率政策,等待着美联储。它将如何出牌?

2 阅读:763
生远谈历史

生远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