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在虾类养殖中的应用

秦柳钱 2025-04-04 03:47:47

智慧 +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在虾类养殖中的应用

张 硕等

1. 应用背景介绍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养殖对虾具有显著的毒性和危害性。过高的氨氮浓度会对虾的肝胰腺等器官造成伤害,削弱其携氧能力,甚至引起应激反应。特别是在 pH 值较高的水体中,氨氮的毒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维持水中氨氮浓度在 0.5毫克 / 升以下至关重要。借助智慧水产养殖监控系统,我们能够实时监控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智能调节循环水泵、物料添加装置等设备,确保水质安全,为对虾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

传统水产养殖依赖人工 24 小时监控,涉及水温、光照、水质等环境条件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溶氧值、pH 值等水质理化指标的精确掌握。但由于养殖场地域广泛、面积辽阔,人工监测难度重重,实时性受限,且成本高昂。传统监测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大规模、高标准的水产养殖需求。针对环境监测指标的高精确性和管理方式的新要求。因此,传统水产养殖需要结合智能化技术,以适应新的行业的发展。

2. 智慧 +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这套应用系统方案融合了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为用户设计出了智能化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整合了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养殖场水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远程控制,如图 1 所示,结构清晰、功能全面,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图 1 系统构成图

该系统以先进的通讯网络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能够实时监测水产养殖的多项关键指标,如水温、光照、溶氧值、pH 值等。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或手机移动端,远程掌握养殖水域的实时数据,洞察水质的微小变化,并通过视频监控养殖场的现场情况。图 2 展示了详尽的监测数据,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确保了水产养殖的高效与安全。

监测数据触发智能控制器,自动启动增氧泵、换水机等设备。例如,循环水系统通过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环节维持水质稳定,降低细菌感染风险。系统还支持定时定点投喂,优化饲料利用率,促进虾类均匀生长。

图 2 监测数据界面

利用水下高清摄像头结合 AI 算法,系统可实时捕捉虾类体表病变(如白斑病)、活力下降或异常行为(如拖便)。通过比对水产病害数据库,自动预警并推送防治建议,大幅降低病害爆发风险。若监测到氨氮超标、溶解氧不足等异常,系统通过短信、电话等多渠道报警,帮助养殖者及时干预,避免大规模损失。监测数据经云平台分析后生成水质画像,提供优化建议(如增氧时机、换水频率)。长期数据存储支持养殖过程追溯,助力科学决策。养殖者还可通过手机小程序或网页端远程查看数据、调控设备,实现“一人管多塘”的高效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监测数据经云平台分析后生成水质分析报告,提供养殖建议(如给氧增加、水体更换频率)。通过云存储服务长期数据,结合 AI 算法,系统可对该养殖区域内生成综合性的养殖数据整合记录。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对,自动预警并推送防治建议,大幅降低该病害爆发风险,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3. 氨氮以及亚硝酸盐浓度过高对虾的影响

氨氮作为养殖水体中的主要威胁之一,存在形式包括氨气和铵根离子,其产生原因详见图 3。当水体中氨气超标时,对虾在排放氮废物时会遭遇障碍。氨气渗透至对虾的体组织液中,会导致血氨水平上升、中毒等结果。在养殖中,过高的养殖密度和过量饵料造成的氨氮浓度攀升,会使得对虾产生氨氮应激反应。

氨氮的存在导致对虾体内的酚氧化酶 PO、过氧化氢酶CAT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显著下降,这不仅削弱了对虾的免疫力,还降低了其对弧菌的防御能力,加剧了对虾罹患弧菌病的风险。

当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超过 15.6 毫克 / 升,对虾体内的PO、酸性磷酸酶 ACP 和碱性磷酸酶 AKP 活性会大幅下降,使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升高,进而引发更高的死亡率。

图 3 氨氮以及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在氨氮浓度高达 20 毫克 / 升的水体中,对虾持续暴露超过 96 小时后,其肝胰脏 SOD 活性会明显降低,导致肝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从而严重破坏其免疫系统,对虾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变态发育及抵抗力均有不良影响,严重威胁其健康状况。浓度在 2.5 ~ 5 毫克 / 升时,会显著降低对虾的成活率和体增重率。浓度超过 20 毫克 / 升时,会激发对虾体内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导致体内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这些过多的活性氧会对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进而降低对虾的抗病力。

亚硝酸盐可以通过对虾的鳃丝进入血液,对其机体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导致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其对虾的毒害作用相较于氨氮更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水质环境下,对虾对亚硝酸盐的耐受度存在差异。海水养殖中,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达 2 毫克 / 升时,对虾仍能维持正常生长。然而,在淡化养殖条件下,亚硝酸盐浓度超过 0.5 毫克 / 升,便可能引发对虾的应激反应,导致“偷死”现象。因此,为了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要将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控制在 2 毫克 / 升以下。

在养殖水环境中,无机氮主要以氨氮、亚硝酸盐(NO2-N)和硝酸盐(NO3-N)的形式存在,其中氨氮又包括离子态铵(NH4+-N)和分子态氨(NH3,N)。这些氮化合物可在适宜条件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相互转化。虾池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物残体、养殖代谢产物和有机碎屑的降解。若硝化反应不完全,便会导致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攀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智慧 + 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系统能够实监控养殖水环境,为养殖户提供准确数据,使其能够灵活调节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

4. 解决办法与应用效果

借助智慧 + 水产养殖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超标,养殖户可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例如换水、调节鱼塘 pH 值、减少饲料投放、增加溶氧量等。此外,通过持续监控水体的溶氧、pH 等关键指标,养殖户能够更有效地调整养殖环境,进而抑制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的上升。

智慧+水产养殖监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监测养殖环境、水体指标等数据,赋予了养殖户全新的养殖管理模式。借助手机、互联网等终端设备,养殖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数据、远程控制物料调节装置,从而轻松掌握水产养殖的核心参数。系统会自动存储历史数据,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环境变化和水体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这一应用不仅推动了虾类及其他水产类养殖的精细化管理,还大幅提升了水产养殖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随着 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融合,系统将向更高精度、更低延迟方向发展。例如,AI模型持续优化病害识别准确率,区块链技术完善产品溯源链条,进一步推动虾类养殖的智能化与标准化。同时在生态效益方面,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污染的精准喂食,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食品质量安全需求日益加高的今天,全程监控与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0 阅读:0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