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打嗝、胃胀难题,这个药方帮你找回脾胃平衡!

安风的备忘录 2025-01-11 03:55:52

话说有这么一个病例,此病例是出自1994年的《北京中医》期刊:有这么一位女性患者,年逾三十。此患曾经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已经有五年的病史了。

这五年以来,她经常会感到胃胀不适,但是经过调治后,就会有所缓解。若是就这么长此以往就好了,不幸的是,有一次和自己的婆婆生气,不气不要紧,一气就出现问题了。

此患感觉胃胀胀的,摸起来很鼓,还经常的打嗝,并且食欲也有所减少。联想自己以前得的病,此患开始慌了,担心是胃癌。

但是经过检查,西医排除了胃癌,确诊为“神经性膈肌筋挛”。经过治疗后不见效果,于是转投中医。医家经过望闻问切,发现此患舌苔滑腻,脉滑无力。于是就遣方,方子为: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早晚分服,此患总共用了7剂之后,症状方消失。

其实,此患在中医诊断来看,就是胃虚气逆痰阻。什么意思呢?指的就是患者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于是化为痰浊,阻于中焦。脾胃为痰所阻,气机逆乱,于是呃逆、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胃部感觉涨。因为有痰湿郁结于内,因此患者舌苔有些滑腻而白,脉象也会有所偏滑。

那么,此时该如何呢?上述张仲景的方子就有所提及,也较为科学。旋覆花和代赭石下气消痰、降逆止呕,为君药和臣药;半夏和生姜祛痰降逆。然而,这些都只是治标。患者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脾胃虚弱。因此,需补胃益脾,所以,这里可用人参、大枣、炙甘草。

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人参、大枣、炙甘草的补虚作用。它意味着,古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观察到了本质——你之所以多痰,之所以呃逆,原因在于脾胃虚弱,所以,需补虚。

其实,“胃虚气逆痰阻”之证,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常见。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都可能有这个毛病。主要表现,就是胃胀、总打嗝嗳气、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舌苔白滑而腻,有的甚至反胃、吐清水。

总结全文,我们从这个病例中了解到,中医在治疗胃胀等消化系统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找到了患者的根本病因——胃虚气逆痰阻。

通过运用旋覆花、代赭石等药物降逆止呕,以及人参、大枣、炙甘草等补虚药物,标本兼治,成功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医的智慧,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要关注本质,从调理身体出发,以达到真正的康复。

0 阅读:57
安风的备忘录

安风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