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这样的二线城市,无论是小康、中产、小富的水准线,都要比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低一些,但是,毕竟是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200万:普通市民、工薪家庭在贵阳,200万净资产,其实不少市民工薪家庭都能够拿得出来,毕竟,200万也就相当于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自住房,一辆三五十万的代步车,再加上小几十万的存款现金,这样的水准,放在贵阳任何一个有房有车的普通市民家庭而言,都算是稀松平常的。
比如像住在贵阳市中心花果园、观山湖新城区等市民,很多人家中还不止1套房产的,车辆也许不一定能达到50万,但是二三十万的车基本都属于街车水平了,200万净资产这种家庭就属于普普通通的正常市民家庭,很多还是属于工薪一族。
500万:小康家庭,不愁吃穿到了500万的净资产水平,那基本就是达到比较小康的水准了,500万净资产里面,可能会有2~3套房产,然后几十万的车,再加上几十万的存款、基金、股票等证券金融类资产,大致就属于这一类。
这种净资产达到500万的家庭,肯定是符合小康家庭的水准了,生活基本上不愁吃、不愁穿,而且家中的房产、股票、存款等,还能带来一部分财产性收入补贴家用,但是这个财产性收入的部分占到家庭收入的权重比例并不大,只能说是苍蝇蚊子也是肉的程度。
小康家庭的主要收入,一般都是来自于家中主要劳动力的劳动性收入,也就是上班就有钱,一旦失业或者不上班,就没有了主要收入来源,处于“手停口就停”的这个阶层,因此还是比较焦虑的,不太敢停下来。
当然,小康家庭,对比普通工薪家庭,在日常生活开销、子女养育等方面,算是比较富足、宽裕的,基本上吃饭、买衣服之类的不太会看价格,因为大几千块的产品也消费得起。
小康家庭的男主人可能开BBA系列的车比较常见,女主人则比较喜欢搭配蔻驰、MK等入门级别的轻奢包包和服饰,孩子一般都是公立重点学校(很少有上私立国际学校的)。
1000万:中产家庭,生活品质当家庭净资产来到1000万的规模,在贵阳就可以谈得上“中产”的概念了。
这里涉及到“中产”,怎么理解这个中产的“产”很重要,有人认为,掌握中等规模的生产资料的家庭,就算中产家庭,但这比较宏观。
具体一点的理解,这里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当全家人不工作,那么家中的资产性收入(被动收入)还能够维持整个家庭保持中等以上生活水准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家庭属于中产。
也就是说,中产的重点,不是在于月收入这种劳动性主动收入,而在于资产性收入这种被动收入,能够覆盖到全家人的生活开支,而且还能维持住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
1000万,如果用200万现金流动存款作为家庭备用资金,那么剩下的800万,如果按照7成比例集中在不动产上,那就是大概价值560万左右的房产,再加上240左右的其他金融资产。
560万在贵阳,就相当于4~5套优质房产(可能会包含200万级别的别墅、大平层等入门豪宅序列),剩下的240万有的是投资股票有的是理财基金,也有的是集中在门面、写字楼等物业上。
总之,1000万净资产规模的中产家庭,财产性收入被动收入,至少要占到整个家庭综合收入比重的50%以上,更何况,很多中产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靠出卖技能和时间,得到的劳动报酬也并不低,比如律师、医师、金融等行业。
这类中产家庭,虽然还谈不上真正的富裕家庭,但却是最为接近小富即安的阶层了,生活讲究品质感。
一家人的自住房一般不低于140平方米,或者是别墅,男主人的车大概属于50~60万级别的BBA56E系列,甚至也有可能是78S的,女主人常见的服包配饰,基本上老牌巨头像香奈儿、迪奥、LV、古驰等,也都是很常见的。
中产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很舍得,孩子一般都是上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大致在10万以上的那种,而且未来的规划很可能是送到国外深造,避免后代阶层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