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陈晓敏以挺举130公斤的成绩,赢下悉尼奥运会的金牌,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一时间,举重冠军陈晓敏成为国人的骄傲,她的名字也传遍大街小巷。时间来到2003年,陈晓敏宣布退役后,将自己职业生涯获得的所有金牌奖项公开拍卖,引起了人们的哗然和不解。按理来说,奥运冠军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金牌本身也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不说单独打造一个橱窗柜放家里细心保养,起码对这块自己用汗水取得的金牌也会倍感珍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晓敏选择了不走寻常路?1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六口之家。这个年代的生活本就十分清苦,像陈晓敏这样养着多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更加困难。于是,作为长女的陈晓敏从小承担起了照顾妹妹们的职责,同时一有时间她就会帮父母做农活、扛酒坛子。如果不出意外,陈晓敏会很早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然后等到适嫁年龄组建家庭,从此走上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陈晓敏在一次运动会上大放异彩,被当时一名体校教练看中,人生从此发生了转变。由于不清楚陈晓敏适合什么项目,教练一开始重点还是以跑步为主,重点提高陈晓敏的身体素质。1988年,恰逢体校组建举重队,彼时还没有选定项目的陈晓敏在阴差阳错之中,和举重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陈晓敏的身体条件在举重中算不上优秀,甚至可以说不太合适。陈晓敏关节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受伤,肘关节外翻的上半肢很难支撑起扛铃的重量。
唯一算得上优势的是,陈晓敏因长期帮家里做大体力劳动,腿部爆发力十足,下盘稳健。正所谓勤能补拙。为了弥补天赋上的空缺,陈晓敏只要有时间就会向教练请教举重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他队员训练时经常投机取巧,唯有陈晓敏踏踏实实的完成教练每一项训练安排,别人休息的时候,陈晓敏也不肯放松,而是继续训练。据陈晓敏的启蒙老师苏教练回忆:“当时队伍里的训练器材很简陋,只有两副扛铃,陈晓敏能成为奥运冠军真的很不容易。”而陈晓敏之所以愿意付出大量汗水,全然是一个念头在支撑:她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小山村里,她一定要改变命运,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1990年,陈晓敏被推荐进入省队,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省队的生活比起体校,只有更多的“折磨”和更多的汗水。名宿蔡俊成曾评价陈晓敏聪明好学,常常能在训练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主动沟通进行调整。在夜以继日的训练中,陈晓敏改正了许多不规范的动作,实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21992年,陈晓敏正式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国家队人才济济,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比陈晓敏天赋强,但后者并不灰心,而是暗中发誓要追上队里的前辈。为了追求成果,陈晓敏和教练沟通之后,主动加大了训练量。然而,体质的缺陷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令陈晓敏险些断送职业生涯。
某次训练中,陈晓敏举起杠铃后关节吃痛,导致身体重心不稳。最终,扛铃被砸在一边,陈晓敏摔倒后被诊断出左腿神经严重拉伤。医生告诉陈晓敏有致残的风险,这对于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无疑是致命打击。没有人知道当时陈晓敏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接受现实,她的教练和队友只知道,那段时间的陈晓敏很安静,养伤期间经常沉默的看着窗外。这次受伤陈晓敏害怕父母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们,直到一个月后陈晓敏重新回到训练场,父母才知道女儿遭遇了事故。1993年,陈晓敏在全国运动会上斩获职业生涯第一枚金牌。夺冠以后,陈晓敏兴奋了很久,但更让她为之自豪的是父母的一句话:小敏有出息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了。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陈晓敏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训练的动力始终是“让父母看见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还是这一年,陈晓敏在世锦赛上崭露头角,成功获得五十四公斤级金牌。当陈晓敏站到领奖台上,看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听着回荡在赛场上空的国歌,浓烈的使命和责任感油然而生。随后的几年内,陈晓敏继续活跃在各大世界赛舞台上,为祖国披金戴银。训练中的陈晓敏不敢有丝毫放松,即使放假休息,也能看到她在某个角落看书的身影。有队友打趣她还差个眼镜,不然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对此,陈晓敏经常羞涩一笑,回应道:“我读书不是想要文凭,就是想读懂、读好,知道是什么意思。”陈晓敏的认真勤奋使她成为了队友的榜样,越来越多的金牌也逐渐将她的职业生涯推向顶峰。然而,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奥运冠军的道路也注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31997年,陈晓敏在一次比赛前,旧伤复发需要服用药物,结果查出有兴奋剂成分,导致被禁赛两年。
在最风光的时候离开国家队,离开曾给她带来无数荣誉的竞技场,对陈晓敏造成了巨大打击。雪上加霜的是,曾经亲爱有加的队友纷纷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回到家里后,邻居也时常在她背后指指点点。一夜间从巅峰跌落低谷招来无数骂名,陈晓敏充分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也就在陈晓敏失意之时,一个叫伍丹的男人出现在她的生命当中。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伍丹的安慰和照顾撬开了陈晓敏的心房。两人日久生情,且在后来组建了家庭。陈晓敏几乎消失了两年,很多人都说她已经是举坛的一个过去式。殊不知,重新振作后的陈晓敏从未放弃回到比赛赛场。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陈晓敏一天都没有松懈,依旧坚持高强度训练。被禁止参加比赛,陈晓敏就自己挑战自己。她找到教练做监督,以参加世界赛的心态,每一次举重严格记录成绩,然后不断发起冲击,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失败则反思哪方面还有进步空间,胜利则给自己颁发一个聊以慰藉的“金牌”。在陈晓敏不要命式的训练中,陈晓敏的伤病越来越严重,最痛苦的时候几乎站不起来,但同时,她的成绩也如坐火箭般迅速提升。1999年悉尼奥运会选拔赛,陈晓敏三战三捷,以绝对的优势出线,获得出战奥运会的比赛资格。
2000年,陈晓敏在一片唏嘘和质疑声中登上了奥运会赛场。面对其他人的鄙视和不看好,陈晓敏放平心态,四次试举,连续两次刷新世界纪录,成功赢下比赛冠军。陈晓敏一战成名后,在领奖台上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这枚金牌,陈晓敏准备了12年,她曾看到过巅峰时云端的美景,也曾饱尝坠入泥潭后的苦涩。但最终,陈晓敏一雪前耻,以11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缔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4悉尼奥运会比赛过后,陈晓敏受伤病影响,实力不断下滑。在第九届全运会折戟之后,陈晓敏逐渐消失在举重赛场上。2001年,陈晓敏进入中山大学学习法律知识,不久后,《羊城晚报》朝她抛来橄榄枝。陈晓敏进入团委工作后,正式从体育领域转入文化领域。团委的工作带给了陈晓敏不一样的体悟,也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身为运动员的她,满脑子都是拿金牌出成绩,认为这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现在通过这份工作,陈晓敏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人,也见识到了更多人间疾苦。陈晓敏意识到奥运冠军的名号虽然听起来好听,可实际没有半点用处。她想为人民做更多实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为此,陈晓敏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换了另一种方式为国家做贡献。2003年,陈晓敏如愿以偿的获得学士学位,同时,她宣布永远离开举重赛场。
回到家乡后的陈晓敏渡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恰巧这时,她得知小学设施陈旧、缺人缺物,还有孩子早早退学外出打工。猛然间,陈晓敏想起了那个曾经被困在山村里的自己。“还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还有多少人被出身束缚住了一生?”为了改变这一切,陈晓敏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03年,陈晓敏在广东江门市市中心广场上搭起了一个大台子,以无低价拍卖的方式,将所有的金牌和奖项售出。在此之后,陈晓敏将所得的399万,全部投入到希望小学的建设工程上。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眼里的光芒,陈晓敏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有人笑陈晓敏太傻,也有人觉得帮助那些曾在低谷中嗤笑自己的人不值得。
陈晓敏却告诉他们,所谓的荣誉永远都只是过去式,一个人不能永远守着曾经的辉煌,更应该着眼于当下,看向未来。同时,陈晓敏还表示,即使失去了金牌也不意味着她不再是冠军,再多的奖项也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经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职业生涯对她的磨练,以及带给她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卖掉奖牌以后,陈晓敏保持自己的步调,继续投身公益事业。2007年,陈晓敏伤病复发,决定辞去工作,和家人一起前往澳洲长期修养。在此之后,陈晓敏深居简出,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也没有传出过负面新闻。前半生30年,陈晓敏把自己交给了国家,退役后,陈晓敏把自己交给了家人和生活,活出了更加精彩的人生。无论何时,陈晓敏都是国人的骄傲,她曾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