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不是我请的律师?”
“你为什么站在对方那边说话?”
“你这么说,是不是根本没用心?”
愈发发现,一个案子从立案到判决,从调解到执行,真正让你夜不能寐令人头疼的,往往不是法官难缠、证据不足、对手太狠,而是客户。案子再难,也比不过一个情绪失控的当事人来得棘手,哪怕赢了官司都嫌你赢得不够彻底。
在这个赢官司也会被骂的时代,律师必须掌握一项核心技能——提供情绪价值。在执业过程中,律师该如何应对那些情绪化的客户,用好“三步控场术”,把案子推进得体,把风险留在自己掌控之内。

第一步:识情绪,不回怼,先共情
听懂客户的“疯话”,而不是驳斥他的”蠢话”。很多刚执业的律师年少气盛,一上来就想反驳:“我没错啊、客户不讲理、他根本没听我解释!”
客户一上头,年轻律师讲法律,有经验的律师讲情绪。你以为客户是在挑战你的专业?错了,他只是在情绪风口浪尖上找一个出口,而你,恰好是那个出口,尤其在败诉、调解、谈判失败这些关键节点。
例如:调解失败进入诉讼程序,客户来了句:“我早说要打官司你不听,现在浪费时间,损失的钱你赔我吗。”
年轻律师:“我当时是综合评估案情才建议调解……”
老练律师:“我理解你现在不甘心,我们一起复盘下过程,看看还有没有翻盘机会。”
区别在哪?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解释,后者是在兜情绪。

先贴近他的情绪,而不是摆出你的理性。这不是懦弱,这是“控局”。识别情绪不代表你要承认错误,而是为后续转理性赢得通道。
控场不是说得赢,是压得住。做律师,先压情绪,才能讲逻辑。否则你说的每一句都有道理,但都在客户情绪堤坝上加了一颗炸药。
第二步:讲节奏,讲过程,不讲结论
律师总想把结论一次讲完,尤其在压力大、案情复杂时。可惜,大多数客户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只想知道:我现在该干嘛?你是不是在帮我?还能不能赢?
请记住,控情绪的黄金法则:任何坏结论都要裹在清晰路径里讲出来。
例如:面对调解失败时,律师可以说:“目前调解没成,我们现在正式进入诉讼主线,我这边准备申请财产保全,接下来两周我们要做三件事……”
或者“是的,目前形势不利,但我们启动应急B方案,今天我已经开始着手证人证言补强,预计本周内有反馈。”
这时,客户虽然情绪仍在,但你至少重新建立了他的安全感,让他看出来你没有撂挑子,你有节奏、有计划、有动作。

讲结论是专业的终点,讲过程才是控情绪的起点。别让客户在结果不理想时,感觉你没有尽力、在甩锅。
当你带着节奏说话,他就跟着你走,你一旦让他感觉你慌了,他就开始失控,律师也跟着遭殃。
第三步:提前打预防针,留点退路
控制情绪的最高境界不是劝住客户,而是不要把话说满,提前预判多种可能,并给出方案,留条退路。
例如:你说:“这个案子大概率我们能赢!”客户听成了:“100%稳赢!”
你想表达的是希望,他听出来的是承诺。输了,他就大骂你是骗子。
赢了他也不感恩,因为是你说的稳赢,你做的是他“应得的结果”。

所以,最好不要寄望于出事后解释,而在于早一步兜底。
比如你明知道调解希望不大,不要跟客户说“这次调解稳了”。
而是要说:“这次调解成不成我们都有预案,我已经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万一不成,我们会马上转入诉讼主线,关键要素不能耽误。”
比如你准备打一场可能拉锯一年的执行战,客户问你:“多长时间能拿到钱?”你不能说“半年内差不多”。
而是要说:“我们先以半年为目标,但不排除对方拖延,我们得边打边观察,可能存在执行回转、恶意隐匿财产等情况。”
说白了,专业之外,律师还要给客户提前打预防针,给自己留点退路。

客户最终接受了坏结果,其实不一定是因为你说服了他,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早就被提醒过,情绪也就没那么猛烈。
律师到底要不要哄客户?
律师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出售自己的专业服务,但更要懂得经营客户。不是每个案子都能赢,但每个客户都希望赢。
现在这个时代,做律师已经不仅是懂法、会写、能辩,更是会“稳人心”。
很多老律师能做到八面玲珑,控住场不是委曲求全,无脑舔客户,而是要做到控情绪、控节奏、控预期。
这样不仅能减少投诉、稳住案源。这样的律师始终是客户慌乱时最稳的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