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支线客机项目为何黄了?
据信息显示,由于受病情的影响,日本的航空业沦为了重灾区,各家航企纷纷取消未交付的飞机订单,日本三菱重工也不堪重负,决定大幅度削减其首款国产大飞机项目的研发费用,事实上这几乎是宣示了这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的下马。
日本的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Space Jet"原名MRJ,是一款由日本官方与各民间财团一起投资,力争搞出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日本此举颇有和中国商飞叫板的意味,其三菱公司的一名高管甚至还叫嚣这款"Space Jet"的面世将让我国商飞的C-919一架也卖不出去。
然而该项目从2004年首次公开设计方案至今,16年过去了,中国商飞的ARJ-21已经在航线上营运,C-919也在紧张地进行认证飞行,这款所谓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却遭遇了重重的挫折,6次延期交付,最终走到了下马的边缘,果然笑在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拿这款"Space Jet"与商飞的C-919进行对比,这本身就证明了三菱公司高管的狂傲与无知,尤其是后者,无知的不单是这位高管,而是整个三菱公司甚至是日本社会,殊不知像国产大飞机项目这样的工程不是光有一腔热情与三脚猫的功夫就可以搞出来的。
小编这么说也许有很多的网友会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在他们印象当中,日本这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发达,科研实力也非常强,而且其工业化的历史比我国要长得多,工业基础也比我国还要扎实,人家二战之前就已经能独立研发和制造各种战斗机、轰炸机,因此搞这个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应该没什么难度才对。
更何况日本还有一点我国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人家与世界各航空强国的关系都比较好,不像我国在这些高技术领域处处受限,人家可以很轻易地拿到欧美航空巨头所生产的高性能航发和航电系统及各种配套零部件,甚至可以与人家联合设计,联合研发,这一点确实比我国强太多了。
以上说的确实都是日本在研发国产大飞机时的优势所在,但却忘了日本人的劣势,那就是研发团队的经验、市场以及自主能力。
日本在二战之前就能研发和制造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一点是没错,但那是八十年前的事了,后来他们在二战中战败,国家的命脉完全掌握着美国政府手里。美国人自然不希望日本具备这些能与其抗衡的实力,因此处处对日本设限,导致其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一系列军民两用工业都被彻底的废止。如今的日本航空工业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有制造产业,研发能力早已远远地落后,研发人员更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言。
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就不一样,由于长期受到欧美的打压和技术封锁,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即使在国家最穷困潦倒的年代,我国的科研人员也通过各种小步快跑的方式,在老旧歼-7战机的基础上捣鼓着各种五花八门的改型,以此来锻炼设计制造方面的人才,厚积薄发,才有了今天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那些年我们虽然很难,但总算没有荒废,并因此培养出了一大批超一流的航空设计人才。
除了研发能力的不足之外,日本的市场环境也不允许其独立自主研发这么一款国产大飞机。原因很简单,一款大飞机的研发所需要付出的资金与投入绝非等闲,就拿这款日本国产的"Space Jet"支线客机来说吧,这款设计载客量70-96人,航程1480-161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35吨的喷气支线客机光研发费用就高达一万亿日元,约合638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入却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研发的企业绝对要亏死。
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城市之间非常的密集,而且又都有便捷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网,航空运输本身成本比较高,在相对发达和短程的陆路水路交通网面前不具备任何竞争的优势。更何况那些日本的航企还能够从国外引进各种客机,没必要非用国产客机,这一点就决定了这款"Space Jet"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小,能不能盈利也是未知数。再加上这款支线客机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连续6次延迟交付,客户早已失去信心和耐心,三菱重工要想完成这款国产客机的研发还需要不断地往里头砸钱,但是在市场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再砸钱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因此才会有退出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及时止损的表现。
与市场相比,欧美及巴西加拿大等航空巨头也不想看到日本的三菱重工搞出自己的国产大飞机,因为这些航空巨头几乎完全垄断日本的客机市场,自然不想平白无故地多出个竞争对手来与自己分一杯羹,他们必然会在研发和适航认证等各个环节暗中进行打压,好在三菱重工的"Space Jet"还没走到这一步,这些航空工业巨头还没来得及出手它就自己先倒了。
其实现在日本最缺的还是研发团队。现代航空工业可谓是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不允许出现断代,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巨大的市场是很难维持一支科研团队的。日本已经接近50年没独立研发过任何的大飞机,而且其民族性决定了其创新能力很差,只会做相对简单死板的装配工作,虽然将工艺水平发挥到极致,但没有研发能力一切都等于零。这也是其在研发C-2和"Space Jet"两型飞机时都遇到挫折的原因,虽说C-2已经在航空自卫队服役,但其依然存在机体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这也是一直困扰着"Space Jet"的死结。
总算找到一个好理由了,特别是日吹,可以继续吹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