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齐奋勇,誓死保卫井冈山。
血染山河雄魄在,魂归大地永流芳。
1951年冬,花费将近2年时间,时任湘西军区司令员的晏福生,终于基本肃清湘西匪患,湘西的局势也稳定了下来,看着湘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晏福生松了口气。
公事办的差不多了,他也终于能抽出时间,去处理一件压在心头20余年的私事——见牺牲的战友陈发科的母亲,替战友尽孝!
在征得军区同意后,晏福生立马动身,返回阔别20余年的故乡,一路上,他的心情是既激动又忐忑。
激动的是马上就能见到家乡亲人,忐忑的是,见了陈发科的老母亲,自己该如何安慰失去爱子的老人?
不知不觉间,晏福生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晏福生,湖南醴陵县人,出身当地一个武术世家,祖祖辈辈习武,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拳师,自幼跟随父亲习武的晏福生,功夫极高。
可惜,在晏福生幼年,父亲不幸染病,家境也迅速败落,为了生计,12岁开始,他就外出打短工,15岁那年,父亲离世,家庭的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他的身上。
1922年春,在安源煤矿谋生的18岁少年晏福生,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三个人——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
这三人来安源煤矿,是要领导工人运动,以罢工等形式,改变工人们贫苦凄凉的命运。
在他们的努力下,“工人俱乐部”成立,晏福生也成为其中一员,因为机智勇敢,他成了地下组织的交通员。
1925年9月,俱乐部被反动当局查封,并大肆抓捕安源煤矿的共产党人,在这个紧急关头,晏福生成功掩护煤矿的领导人之一的蒋先云脱离险境。
也是因为这件事,他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无奈离开煤矿,返回老家醴陵县,去搞农民运动。
这个时期,他的发小陈发科,跟着他一起参加了革命,他们一起加入农会,一起发动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几乎形影不离。
1926年春,在叶挺的带领下,北伐军先遣团入湘,与此同时,许多共产党人也来到这里进行农民运动,短短几个月,醴陵县的革命力量,便迅速发展起来。
醴陵县的农会纠察队成立后,晏福生成为骨干之一,并于1926年8月,成为一名党员。
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马日事变相继爆发,反动派开始大肆屠杀革命群众,醴陵县也被一片白色恐怖笼罩。
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无论是晏福生还是陈发科,都没有退缩,他们加入了醴陵赤卫队,与反动派展开血与火的斗争。
1928年1月,在醴陵县县委委员张子意的带领下,醴陵赤卫队截获敌第八军第一师张国威部溃军,缴步枪200多支,子弹数十担,赤卫队实力大涨。
紧接着,他们发动了醴陵年关暴动,在醴陵的凤凰山、七眼井一带,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1928年5月,晏福生、陈发科等人,跟着游击队上了井冈山。
当时,革命力量还很弱小,敌军又不断围剿,战斗十分频繁,每一次,晏福生等红军战士,都是拼死作战,以性命做赌注,捍卫这块小小的根据地。
练过武的晏福生,在一次次战斗中,很快便脱颖而出,从一个新兵,一步步升任班长、排长、游击队长,到1930年7月,湘东南独立师成立时,晏福生升任三团副官一职。
这个官职虽然不高,但也已是“副处级”,算是从兵蜕变为了“将”。
他的生死兄弟陈发科,虽然没有他这么突出,但也一点点升了上来,紧随晏福生的脚步。
在井冈山上,二人从来是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作战,基本上是“陈不离晏”,革命友谊十分深厚。
可惜,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惨烈的保卫战中,陈发科胸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战斗结束,看到奄奄一息的陈发科,晏福生抱着他是失声痛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发科虚弱的对晏福生说,自己放心不下家中的老娘,若将来有一天革命胜利了,希望晏福生能替他尽孝。
对于陈发科最后的最后请求,晏福生一口便答应了下来,他哭着对陈发科保证:“只要我没牺牲,一定把你娘当成我亲娘孝顺,为你娘养老送终!”。
在陈发科牺牲后,晏福生将他掩埋,然后擦干眼泪,又投入到了残酷的战斗中来。
那时候的晏福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胜利的一天,他只知道,自己多努力一分,革命胜利的希望就大一分。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数次经历凶险,也曾2次“光荣牺牲”,战友们也2次为他召开“追悼会”。
1934年7月,红六军团西征,时任团政委的晏福生和团长吴正卿带领的49团,是红军转战湘南的先锋团。
一路之上,他们突破了遂川国民党军的封锁,击败了号称国民党“铁军师”的19师55团,然后折回湘西、西进贵州、迂回北上,历时85天,行程2500多公里,于同年10月份,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在黔东南会师。
会师仅仅3个月,国民党便纠集10万大军,兵分六路,对红二、六军团展开围剿,战事异常激烈。
1935年4月,晏福生跟随49团,参加了陈家寨战斗,战斗刚刚结束,他就率领一个营,带头冲进了敌军指挥部。
结果刚进指挥部,他就收到报告,一小股敌人正试图穿过红军阵地,往西逃窜,来不及通知大部队,晏福生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就冲了出去。
结果团长吴正卿在占领陈家寨后清点人马,发现晏福生和警卫员不在,以为他们牺牲,是悲痛至极,当即为他召开追悼会。
就在团长吴正卿的提议下,大家为他“默哀三分钟”的时候,晏福生和警卫员,押着俘虏,扛着缴获的长枪、短枪回来了。
见状,晏福生是哈哈大笑:“敌人还没消灭,革命还未成功,阎王爷不忍收咱!”。
第一次“光荣”是个乌龙,第二次,晏福生可是实实在在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那是1934年10月,贺龙率红二、六与红四方面军汇合一起长征,走到礼县之时。
当时,晏福生已经升任16师政委,当他率部来到礼县罗家堡,恰巧与从盐城关出来的国民党军遭遇,见状,双方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展开血战。
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大军是越聚越多,死死咬着晏福生部不放,晏福生他们一时竟无法摆脱。
为不使整个红六军团陷入敌人包围,晏福生率一队人马,抢占一处斜坡,撕开一道口子,掩护军团主力先行撤退。
在晏福生和同志们的拼死血战下,红六军团主力顺利通过,可等到晏福生下令撤退时,国民党军的飞机也已杀到,在红军阵地下不断投放炸弹。
很不幸,晏福生被一颗炸弹炸伤了右臂,血流如注,他身边的两个警卫员见状,立马上前给他包扎。
在飞机加入后,国民党军渐渐占据上风,人马蜂拥而至,见状,晏福生已经不抱活着离开的希望了。
他用左手从怀里掏出密码本,连同自己的手枪,一起交给了警卫员,让他们交给师长。
晏福生的意思,警卫员如何不明白?但警卫员的职责,就是保护首长,他们怎肯扔下晏福生不管?
于是,他们架起晏福生就走,这可急坏了晏福生,因为敌人转瞬即来,而密码本比他的命还重要!
无奈,晏福生只能一边挣扎,一边对他们大喊:“敌人上来了,你们好胳膊好腿,革命还需要你们,不要陪我送死!”。
可任凭他怎么喊,两位警卫员都不松手,实在没办法了,见旁边有个陡坡,晏福生全力挣脱警卫员,就跳了下去。
此时,敌人已经追上了来,两位警卫员即便想救人也来不及了,只能含泪离去!
很快,这个消息便传到了红六军团政委王震耳中,王震闻言大惊,立马让模范师师长刘转率两个营回去寻找晏福生。
当时,敌人还未彻底退去,刘转边跟敌军边作战,边找晏福生,可惜并未找到他,以为他牺牲了,战友们悲痛不已。
等战事结束,大家又为他召开了一场追悼会,再次为他“默哀三分钟”。
幸运的是,跳下陡坡的晏福生并没有死,他在山坡上,被一堆粗篱草和枣树给拦了下来,见枣树旁有个窑洞,就躲了进去。
在窑洞中,他因失血过多昏迷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悠悠转醒,醒来后,他发现身旁有一对农民父子,这才知晓是好心的老乡救了他。
因为太过虚弱,他没办法走路,于是就掏出自己的私章,让这对父子去找红军报信。
很快,就有人赶来,将他接了回去,见晏福生死而复生,战友们是又惊又喜。
可惜的是,他的右臂被炸得很严重,无奈只能截肢,从此,他成了独臂将军。
少了一条胳膊的晏福生,并未因此沉沦,伤愈后,他还随西路军参加了西征,在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后,他辗转数月,历经千辛万苦,于1937年3月,回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政委,与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成为搭档,一起奔赴抗日战场。
1939年,升任旅长的王震率部调回陕甘宁边区,晏福生也一起跟着回去,在南泥湾大生产时,他还两次被评为“生产英雄”,毛主席还亲自为他题字。
解放战争打响后,晏福生去了东北,跟随林彪一路从东北打到了湘西,职位也从师政委升到了湘西军区司令,被留在湘西剿匪,这一剿,就是2年。
可以说,从1926年参加革命,到1951年年底剿匪基本完结,晏福生几乎就没有过过清闲的日子,他也从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时隔20余年再回乡,晏福生没有先进自家家门,而是径直去了牺牲20多年的战友陈发科家。
当看到陈发科的老母亲,晏福生立马给老人家跪下:“娘,我是国金啊,我回来看您了!”。
也是这时陈母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早在20多年前就成了烈士,老人家是失声痛哭。
晏福生见老人家伤心,同样泪流满面,他向陈母承诺,他会像儿子一样孝顺她,给她养老送终。
晏福生本想把陈母接到身边,让她跟着自己享福,但故土难离,陈母拒绝了。
从这时候起,晏福生就每月给老人寄生活费,并时常写信嘘寒问暖,直到老人家驾鹤西去。
1955年,晏福生凭借多年积累的军功,被授予中将军衔。
此后,他一直兢兢业业,为新中国添砖添瓦,可惜的是,在那10年晏福生受尽苦楚,身体也垮了下来。
1984年,晏福生离开人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