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面子和里子

蓝洞商业 2021-05-29 23:09:44

计算机科学博士陈磊常说,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够落地去改变什么。在农业这片原野上,拼多多如何精耕细作?这是陈磊需要持续解答的问题。

撰文 | 蓝洞商业 焦丽莎

拼多多正式闯入8亿用户俱乐部。

5月26日,拼多多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也是董事长兼CEO陈磊接棒黄峥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238亿,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957亿。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增长瓶颈,拼多多“同比30%以上的用户增速”着实让人意外,这当然与其重仓农业不无关系。

另外一组数字是:拼多多2021年第一季度的农产品订单同比暴增超过300%,农产品在总GMV中占比约5倍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家起家于农业的电商平台,如今有了更大的野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和日用品平台

农业,是陈磊对外表达中的“高频词”。他说,“我们最大的农业梦想,是希望消费者能吃得更好、更健康,同时能帮助农民变得更为富裕,有奔头。”

重仓三农,是拼多多骨子里就有的基因。

1

拼多多的“三农路”,是从创业那天就开始的。

过去几年,中国“大国小农”的国情依然未变。小农户数量占2.07亿农业经营户的98%,其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不难发现,小农户始终是农业的主力。

早在2015年,超过400万公里的公路在高原、山区的偏远农村铺开,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网络设施上,中国行政村完成通光纤、通4G比例超过98%。

同一年创立的拼多多,也盯上了农业这块难啃的市场。传统农民“靠天吃饭”,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确定性。从田间到餐桌,拼多多要做的不仅是“最后一公里”,还有“最初一公里”。

但是,2015年的中国电商已被阿里和京东两分天下,似乎机会渺茫。

“中国农产品这个行业,其实数字化率和线上化率都是比较低的,拼多多从一开始就深耕农产品这个领域,提高效率,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机会。”陈磊另辟蹊径,说服团队专注于开发一款全移动端产品,“从后面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帮助我们在电商领域做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他回忆说,“十年前,我就确信人类行为肯定会随着与朋友和家人进行实时交互的能力而发生变化。一切都变得更加需求导向、更加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是通过交互来实现的。”

拼团,改变了农产品上行的模式,也改变了人们消费农产品的方式。

其背后团队独创的“农地云拼”系统,正是陈磊主导开发的。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不仅再造了农产品供应链,还通过C2M打造多个“爆款”。

不管是“拼购+产地直发”的流通模式,还是持续向农产品倾斜的“百亿补贴”,都是拼多多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上所做的改变。数据显示,拼多多直连全国超过1600万农户,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2645款,同比增长156%。

但是,改变并非仅此而已。在黄峥看来,拼多多过去几年里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下一站是什么?他提到了,通过农产品种植过程控制潜在有害金属含量;透彻了解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进而通过植物蛋白合成生产肉的替代品;深入研究蛋白质结构及人体内性状,研究出蛋白质机器人等等。

以AI改变农业为例,2020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指导下,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办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4支AI队伍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远程控制云南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的智能化温室,利用尖端数字设备和人工智能种植草莓。

直到2020年12月16日,结果是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出传统农人组196.32%,目前已有AI参赛队伍将比赛成果沉淀成高性价比的智能解决方案,为云南本土农户提供服务。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是拼多多坚持在走的“普惠”路。正如黄峥曾在股东信中写到的,从第一天起,拼多多就沿着这个使命前行,希望通过农产品上行为农户增加收入,为城市居民提供实惠,这成为当时平台成长的最强劲动力。

关于“未来食品”的探索,拼多多的步伐也在加快。

此前,拼多多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SIFBI)合作,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内,用植物蛋白替代传统动物蛋白对营养和健康的影响。

陈磊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这不是我们的第一个研究合作项目,当然也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个。”拼多多一年前启动了一个项目,计划开发一种更便于携带且成本更低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以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

2

如果说“农地云拼”是拼多多的第一张王牌,那么“多多买菜”就是第二张。

翻看拼多多过往的成绩单,2017年农产品订单总额196亿元,2018年是653亿元,2019年农副产品成交额1364亿元,2020年超过2700亿元,连续保持三位数的高增长。

增长从何而来?拼多多农业负责人解释,这主要是受益于大量新用户下单和多多买菜业务的增长。

多多买菜,这个开始于2020年8月上线的战略项目,也是陈磊亲自督战的阵地。很显然这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据凯度咨询预测,到2021年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但是与美团、阿里、滴滴等布局社交团购不同,多多买菜更多是平台农业业务的自然延伸。

陈磊曾在2020年第三季度电话会上澄清,“多多买菜并不是真正的社区团购业务。”他承认,多多买菜的确是基于位置的,消费者就近取货,但与过去的社区团购模式不同。多多买菜是拼多多基于对农业板块及生态参与者的专业了解,对当前业务做出的自然延展。

一位社区团购业务负责人告诉「蓝洞商业」,拼多多在社区团购赛道上很坚决。阿里、美团更多是提供一种新的履约方式,撬动更多订单量。

当然,拼多多适合农产品上行的新模式,可以很快发挥优势。

首先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基因,决定其在下沉市场更有流量优势,在社区团购可以自然转化;其次是超过8亿的年度活跃买家,与社区团购用户群高度重合;更重要的是,社区团购这场持久战,拼多多带动了足够多的就业,力争做到生态共赢。

一线打仗的社区团购人员告诉「蓝洞商业」,拼多多在建仓上的投入最早也最坚决,在业务初期就拿下了五万平米的大仓,可见拼多多很笃定这件事,未来的业务量一定可以填满它。“五万平米的仓是稀缺资源,一个五万平的仓运转效率肯定比五个一万平的仓要高很多。”

一位投资人士透露,这也是外界看好拼多多做社区团购的原因之一,拼多多在商流和供应链上都有先发优势。社区团购这一战必定是持久战,拼的就是供应链。

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中间的农产品物流是拼多多的下一个命题。

财报电话会上,陈磊透露,去年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日均包裹量来自拼多多。但是目前的物流体系并不能完全适配农产品上行的要求。

中国传统物流基础设施开发于十年前,基本是为工业品而设,特点是包裹体量小几个数量级,必须在集中的配送中心进行整合。

但在陈磊看来,未来十年的物流,更多地取决于点对点交付,而不是过去十年的中心辐射模式。拼多多要做的是,不是传统干线物流,也并非四通一达,而是一个农产品物流新模式。

随着物流数字化水平的提高,现在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时信息,包裹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所有运输环节都可视化。而且,近几年计算能力迅猛发展,可以解析天量信息,这是建立响应速度更快和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产品和日用品物流系统的基础。

根据陈磊的描述,拼多多接下来要在物流和供应链上下狠功夫。“我们已经在对算法设计、数据分析及冷链物流等方面进行开发和优化,也申请了一些专利。我们希望在实际操作中推广它们,并帮助物流供应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这种专业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背后是很大的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拼多多已经开始持续重投入。截至2021年3月31日,拼多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为834亿元。

早在2018年,拼多多推出的物流电子面单系统,很快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2019年之后,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信息,拼多多获得了虚假运单识别、物流实效评价、仓储拦截、以及物流号段存储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等方面的专利权。

计算机科学博士陈磊常说,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够落地去改变什么。在农业这片原野上,拼多多如何精耕细作?这是陈磊需要持续解答的问题。

0 阅读:2
蓝洞商业

蓝洞商业

将价值写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