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市长的后台是谁?

热情的小狐狸 2025-01-19 03:25:51

大同,这座三晋大地北端的古城,早已从陈旧的面貌中脱胎换骨,如今成了山西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年年吸引无数游客。

在这背后,离不开的一个人就是——耿彦波,他被誉为中国最“硬核”的干部。

大同曾经也面对破旧的街巷与迟滞的发展,耿彦波选择了“破”而后立。

他敢作敢为,铁腕治政,甚至被称为“最牛市长”。

成就的背后并非一片掌声。

有人讽刺他“为政绩而生”,有人戏称他“造城市长”,还有人更刻薄地喊他“耿疯子”。

不可否认的是,大同因他而重获新生。

耿彦波市长的后台是谁?

文人风骨,“疯子”市长

耿彦波清瘦,语调温和,山西话里带着一丝软糯,让人乍一听,未必能觉出他那骨子里的强硬。

他年少时可背《论语》全文,自认骨子里是文人,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执拗的迷恋。

《易经》《四书五经》于他,是枕边常备,百读不厌。

他是地道的山西人,生于农家。

中学未毕,便投身工作,16岁进县委,18岁升为干事。

80年代初,他被调入高等学府深造。

学成后,一路仕途坦荡,从地方办公室干事到副科干部,再至县委高干,步步高升。

1995年,他任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2008年,升任大同市市长。

从县到市,他走过的路上,鲜花与荆棘并存。

大拆大建,疾风骤雨,他每到一地,皆是一副雷厉风行的架势。

有人称他“耿疯子”,有人讥他“不知进退”。

但他是不在乎的。他认准的事,便一往无前。

不管阻力如何,终是要做到底。

争议,于他如风掠耳,从未让他迟疑。

他的行事风格,大有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影子,却多了几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拗。

他有自己的为官哲学,不为讨好,不为妥协。

或许他骨子里确实是文人,但这文人却有一股“疯子”的狠劲。

2008年2月,耿彦波履新大同市长。

上任第二天,他便直奔规划局,未寒暄,先批评:

其一,城市布局散乱,毫无章法;

其二,路网设计僵硬,不够通达;

其三,产业分布分散,难以聚集效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那份2006年方获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在他眼中只算勉强凑合,远非他追求的“上乘之作”。

大同,历史名城,早在1982年便被国务院钦定,与北京、成都并列。

北魏百年旧都,云冈石窟、华严寺等国宝级遗存,皆是其招牌。

然而,这座古城的现实面貌,却让人不忍卒睹。

垃圾堆积,巷道残破,满目疮痍。

3.28平方公里的每一条街巷,耿彦波都亲自走过。

耿彦波说,古城已然成了废墟一般。

善于盘活历史文化资源的耿彦波,当即下了断语:古城是大同的灵魂,其价值独一无二,绝不可因破败而弃之。

上任十天,首场市委常委会上,他便抛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轴双城”规划。

他的设想,远不止修修补补,而是全面重塑。

在古城,他要复建城墙、代王府、华严寺,恢复传统里坊格局,重塑四合院群落。

而新城区,他则请国际大师规划设计,试图一鸣惊人。

为此,他计划投入500亿元,彻底改造这座城市。

对于年财政收入不过百亿的大同来说,耿彦波的构想,确是离经叛道。

有人冷笑,称他“神经病”“发高烧”;有人讥讽,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耿彦波自有他的算盘。

他不认为自己是在胡言乱语,而是坚信,“一轴双城”的蓝图,将为大同在全国城市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

至于这500亿的巨资从何而来?

他一早算得明明白白:贷款100亿,政府自筹100亿,争取中央与省级支持50亿,余下的250亿,全凭“经营城市”。

这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刀切豆腐的硬功夫。

他将规划、土地、房管、城建四个部门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又将土地储备中心从正科级提升至正处级,要求所有土地一律归拢,集中管理。

他的理念简单却大胆:有多少事找多少钱,而非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倘若永远按照财力办事,城市只会一潭死水。

耿彦波主张,修路,治环境,城市便会升值;将城市升值的潜力写入规划,便是大同发展的希望。

“为何不能让城市富起来?”他语气铿锵,质问那些缩手缩脚的官僚。

在他眼里,不是一流便是落后。

大同的体量不及他城,但特色,必然要独树一帜。

这片土地,既是北魏旧都,亦是他心中的试验田。

他在这里下注的是未来,不是妥协。

认定的事寸步不让

耿彦波履新不过一月,便下令:古城内所有在建工程,一律停工!

凡是在古城墙原址上违建的房地产项目,无论规模大小,一律拆除。

此话甫出,全城哗然。

有人说他胆大包天,有人说他不知深浅。

可他不管,拆就是拆,雷厉风行,毫不含糊。

第一刀,他砍向街面上多年的违建房。

这些房子,或明或暗,背后牵连的,不只是普通百姓。

听说与不少领导干部有关,有人特意提醒他:“大同的水深得很,小心点。”

他冷笑一声,说谁的也不行!违建就是违建,非拆不可!

他只看事,不看人,那些背后的事,他一概不搭理。

从2008年到2009年,城中村改造尚未计入,大同已拆迁1.7万户;2010年,又增至2万户。

整个城市,宛如经历了一场地震。

瓦砾堆积如山,旧城一片狼藉。

不少人摇头叹息:“这大同,怕是要被拆空了。”

然而,骂声如潮,他却充耳不闻。

有人送他绰号“耿拆拆”,笑中带怨,骂里藏怒。

他听了,非但没有停下,反而更加用力。

他的拆迁队,日日催,夜夜赶,丝毫不留情面。

堵路、上访、告状,层出不穷,他仍不改初衷:“拆,就是拆!速度,不能慢!”

耿彦波的铁腕,震慑了大同,也撼动了这座古城的灵魂。

拆迁之下,是废墟,也是新生。

对于拆迁挨骂,耿彦波心中早有准备。

他本以为耳旁风罢了,挨几句也无妨。

然而,当建设真正开工,争议却如潮水般涌来,远比拆迁时更为汹涌。

在整治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景区时,人工湖、仿古商业街等项目因未按规履行审批,直接被国家文物局叫停。

紧接着,华严寺的改造也陷入风波。

复建的建筑群,被指是“伪古董”,同样遭到叫停。

整个大同古城的复建工程,一时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劝他,干脆把复建的都拆了,省得惹麻烦。

耿彦波冷笑:拆可以,两个条件:一是免了我,二是我从楼上跳下去!

这番话,既有赌气,也有倔强,更有不容退让的决绝。

面对国家文物局的叫停,耿彦波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即便他们不批,我也要干。”一句话掷地有声,惊得满座哑然。

他的坚持,在旁人眼中是疯癫,甚至是妄为,但在他心中,却是笃定:大同的古城,要救,就得靠这一场豪赌。

争议的风浪没有将他拍倒,反而让他更加硬气。

云冈石窟的人工湖停了,他另谋出路;华严寺的“伪古董”被讥笑,他毫不改建。

世人如何评说,他未必在意;能否留下作品,他只认时间。

最强硬的后台是人民

在耿彦波的手下,大同这座古城在不到四年间,竟脱胎换骨。

古建筑焕然一新,城建规划日趋完备,成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然而,这一切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步步踏过荆棘。

他的每一次推动,都伴随着非议;每一步前行,都有人暗中阻挠。

拆迁之时,有人为了私利,背后不停举报。

他未做半分辩解。

那些举报最终悄无声息。

于是有人断言:“耿彦波有后台。”

更有人向文物局告发,企图让他彻底翻车。

然而,他的“后台”,从来无需解释。

说穿了,这“后台”便是群众。

他一旦遇险,总有成百上千的人以联名信、请愿书力挺。

有人说这是民心所向,有人说这不过是表面文章。

但不管如何,人民的声援,成了他最坚固的后盾。

2013年,耿彦波调离大同。

那一日,百姓成群结队,将他送到城外,依依不舍。

有人哭,有人喊:“再干几年,行不行?”

但他只回头挥了挥手,神情淡然,却带着几分不舍。

如今,提起耿彦波,不论是在太原还是大同,聊不上几句,便会有人主动提到他。

一座城的改变,是刻进骨髓的痕迹。

他在大同五年修了别人五十年都没修成的路;在太原两年,完成了别人二十年的工程。

当然,七年的时间也花了别人七十年的钱。

这话虽有夸张,却也不是空穴来风。

而他的勤政,早已成了传说。

他在大同的工地上,至少晕倒了八次。

有人称赞他的拼命,有人嘲笑他的执拗。

但不论如何,这个将大同刻进时代版图的名字,已然不可抹去。

此外,有王家大院、榆次古城、大同古城,以及太原城墙。

这些实打实的建筑,仿佛是他施政能力的明证。

古代官员盖庙、修桥、补路被称为三大政绩,而耿彦波,却将这三件事做到极致。

有人说,他是披着官袍的文人,又隐隐透着几分古代士人的气派。

传闻,当年大同市代表团去武汉考察,别人忙着登黄鹤楼吟诗作赋,他却一头扎进东湖管委会,研究拆迁经验和城建规划。

说他去日本访问,非但不去游览名胜,反倒直奔图书馆,翻出了日军侵华时期为大同绘制的城市规划图。

至于他留下的文章、碑记、楹联,字里行间,国学功底深厚得令人咋舌,倒也让人叹服。

但在一些山西官员眼中,耿彦波绝非完人。

可能他不过是个理想主义者,执念太深,眼光太高,似乎想凭一己之力解决所有问题。

在官场,这样的作风,难免显得格格不入。

团队精神讲究平衡,而他的行事风格,既让下属心惊胆战,又让同僚心生嫉恨。

若换在旧时,少不得有人给他扣顶“个人英雄主义”的帽子。

官场尚圆融,而耿彦波偏偏脾气火爆。

一言不合,便骂得下属狗血淋头;更有传闻,他甚至与人动过手。

那些年,天刚蒙蒙亮,他便独自出门,随行人员一概不带,步行至工地检查工程质量。

他鲜少在办公室久坐,更多时候徘徊于街道或工地,随时召开现场会,当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他的严厉,也不只是传闻。

手下干部挨骂是家常便饭,被骂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的大有人在。

据说最激烈的时候,他还真动了手。

大同开源街,电线杆没挪到位。

耿彦波看了,脸瞬间沉了下来。

他抄起一瓶矿泉水,劈头砸向包工头,怒斥道:“你这是要让大同花两次钱?”

包工头不敢回嘴,只得低头赔笑。

另一次,在三中对面的工地,他发现施工偷工减料,监理支支吾吾,一副敷衍模样。

他忍无可忍,上前揪住对方衣领,厉声质问:“你这是糊弄谁?”

说着,拳脚相加,火气腾腾。

这些事,传到外界,自然免不了议论纷纷。

有人说他霸道,有人说他失了领导的体面。

打人,终究不对,这一点,他也承认。

为此,他曾公开道歉,然而,性格使然,改不了也无从改。

官场讲究圆滑,而他这般火爆脾气,成了仕途上的绊脚石。

可若论实绩,耿彦波的确无人能比。

太原的堵车,曾是人人皆怨的顽疾,十多年无解。

他接手后,仅用两年,就让这座城市焕然一新。

从鼓楼到晋祠,过去要一个半小时,后来高架贯通,四十分钟便可直达。

出租车司机提起他,无不连连称奇。

然而,光有民心,未必能平息风波。

耿彦波任职几十年,举报从未断绝。

他的大拆大建,搅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的雷厉风行,让官场中人颇为不安。

但那些桥,那些路,那些工地上的汗水,换来的却是老百姓的口碑。

这一点,无人能抹去。

耿彦波的行政风格,从来硬气,不讲情面。

谁说情,谁拦路,他都不改分毫。

敢如此行事,是因他行得端,坐得正,不怕背后有人捅刀子。

有人使绊,他也只是冷笑置之,继续前行。

他的硬气,除了自身清白,更得益于百姓的支持。

拆迁时,骂声四起,但工程竣工后,民心却稳稳落在他一边。

他修路、建桥、平地起高楼,眼里没有权贵,心里装的是百姓。

有人说,他是党员的楷模,是干部的榜样。

这话听着太过表面,却未必虚假。

百姓喜欢他,因为他办实事;他硬气,因为他无愧于百姓。

参考资料:“疯子”耿彦波的为官哲学

吴明华 敲敲打打耿彦波文_ 舒炜

19 阅读:9092

评论列表

鼠你好运

鼠你好运

27
2025-01-19 19:21

耿在执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千古美名,好官[点赞][点赞][点赞]

du

du

23
2025-01-19 13:45

大同市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好官。

用户72xxx14

用户72xxx14

15
2025-01-19 23:24

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清官[点赞][赞]

大山

大山

9
2025-01-19 21:57

后台是人民和人民的领导[呲牙笑]

拾樾星宿

拾樾星宿

4
2025-01-19 15:25

一心为人民,一意谋发展,全是为民生存,为民幸福,在人民心目中,是人民的市长,千真万确的功绩,千秋万代的回怀吧,他的名字已经刻在人民心中,永远不会忘记。[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Polly是只鸟

Polly是只鸟

3
2025-01-20 02:18

耿彦波市长的后台,就是三晋人民。人民支持,人民拥护,耿市长为人民实实在在办实事,为山西的腾飞发展,为山西的旅游事业,打造了一个崭新靓丽的山西。他这些功劳是三晋人民认可的。

Epiphyllum

Epiphyllum

2
2025-01-20 07:00

耿彦波,3000多万山西父老乡亲支持你

谁遇上西雅图

谁遇上西雅图

2
2025-01-19 23:01

干到厅局就退了,怎不进升?

ANDY

ANDY

1
2025-01-20 00:05

座标大同 ,真心感谢耿市长,对他无论用怎样华丽的词语去夸赞都不为过

可以喊文盲,不是流氓

可以喊文盲,不是流氓

2025-01-20 06:30

有什么,到最后还是没有被重用

swords

swords

2025-01-19 15:53

耿市长人民技持你,向这样的市长太少了,中国要再多点向耿市长这样多好!

星星and月亮

星星and月亮

2025-01-19 16:03

耿彦波的后台就是大同三百多万老百姓,大同人民的好市长,名留千古,功绩永存!

林烦

林烦

2025-01-20 07:58

耿彦波市长的后台是大同市310万人民

热情的小狐狸

热情的小狐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