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某大学的青年教师因未满足聘期考核的标准而抑郁自杀成为高校老师慨叹唏嘘的热点话题。
高校教师表面光鲜、实际日子很苦逼一下子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其实,高校里的宋老师很多。
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宋老师2013年北大研究生毕业,然后在CSC公派下出国到加拿大UBC读博,2017年博士毕业,继续留在UBC做博后,两年后2019年4月被南京某大学以副教授身份引进,任职于生物与环境学院的环境工程系。
宋老师所在的学科还是比较好发SCI的,而且宋老师高引的四篇paper都是一作。

但是宋老师因为缺乏标志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导致首个四年聘期考核未通过,根据学校当时签订的合同,他受到降职(副教授降讲师)、退还安家费等一系列处置。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竞争已经不能用惨烈来形容。2023年,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率是16.99%,数理学部最高,也不过是21.51%。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申请数从31.8306万增加到38.4564万。
青年博士们,科研民工的路很漫长也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