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宠爱,雷军崇拜,坪效第一的开市客在中国命运如何?

啸瞰风云谈商事 2024-03-20 00:18:56

1

如果要问巴菲特与芒格最钟爱的超市是哪家,肯定非开市客Costco莫属。

2019年8月27日,这家来自美国的零售巨头在上海闵行开了中国大陆的首家店。由于顾客太多远超门店的接待能力,开张不到半天就暂停营业,开业第一周,开市客仅靠会员费就赚了6000万元。

无独有偶,2021年12月8日,开市客在大陆的第二家店在苏州开业,结果市民凌晨三点就来门口排队,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有关部门甚至在门口安排了救护车与直升机待命。

到了2024年1月,开市客在华南的第一家店在深圳开门营业,熟悉的景象再次出现,凌晨四点就有人等在大门口,店还未开张就已经有9万人办理了会员卡。

开市客在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出道即巅峰”来形容。而放在全球视野下,开市客的表现同样亮眼。根据开市客去年9月公布的财报,第四季度营收为789.4亿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增长15.6%。目前开市客全球的会员数量高达1.24亿,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是开市客会员。

与此同时,开市客还是全球坪效最高的零售实体商超,大约近14万人民币/平方米,是沃尔玛的三倍。开市客也是全美第三大零售商,规模仅次于亚马逊与沃尔玛,在全球拥有近600家分店。

雷军称他创立小米公司就是受开市客启发。查理·芒格在开市客董事会任职超过26年,他认为“Costco比美国的其他零售店都卖得便宜。如果你在Costco看到一件商品,你会非常确信你得到的是最好的价格。”

那么,开市客为何有如此魔力?它究竟做多了什么?

2

想要理解开市客的成功,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美国大型超市的进化史。

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是英、法、德、日四国工业产值的总和。制造业的发达带来了需求井喷,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大众消费时代,超市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1930年,全世界第一家超市在美国诞生,由时年46岁的库伦创立,取名为“库伦王”。

库伦王开启了超市经营的先河,其特点是面积大,商品多,低价格,之后的大型超市基本遵循了这一模式,即通过批量进货压低价格,再用低价吸引顾客。库伦王早期的广告就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大胆的价格肇事者”。

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零售业诞生了一种新的业态,始作俑者名叫FedMart,也是全美第一家全国性的折扣连锁商店。

和过去的超市不同,FedMart采用了会员制,但顾客只针对联邦政府职员,在缴纳2美元的会员费之后,你就能在店内享受各种自助服务,FedMart的商品包含衣服、家电、地毯、电源等家居用品,还在店门口设立了加油站。

FedMart与开市客也有一些渊源,它的创始人叫作索尔,后来离开FedMart创立了另一家会员制超市Price Club,后者于1993年与开市客合并,为开市客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如今开市客广为人知的打法,比如低价、低SKU,会员制收费,开发自有品牌等等,都能从FedMart和Price Club找到雏形,它们也对日后开市客与山姆会员店的创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沃尔玛开始引领零售行业的变革。

1962年,第一家沃尔玛商店在美国阿肯色州开业。从创立之初,沃尔玛就确立了以“天天低价”为理念的商业逻辑:依靠大规模采购降低供货价格,再以低价商品驱动销售,最后以获得的营收扩展市场。早期的沃尔玛大多开在郊区的小镇上,那里零售业不发达,竞争对手少,租金也相对便宜,让沃尔玛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了成本优势。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大卖场”概念开始出现,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家乐福,其最大的特点是品类繁多:上千平米的空间、庞大的SKU,涵盖食品、生鲜、家电、酒水、日用百货等各类商品,让顾客目不暇接。

这一模式深深启发了沃尔玛,1988年,单店面积达11600平方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开业,几年后,沃尔玛将这种大店模式带到了中国,成为今天中国消费者最熟知的沃尔玛业态。

与此同时,80年代的美国零售业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过去超市的竞争主要发生在内部,沃尔玛的对手是另一家大型超市,折扣店的对手是另一家折扣店。单一业态的商店,比如食品店、杂货店、药店,其对手也往往和自己同一类型。

但是大卖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竞争界限。超市不仅卖食品和日用百货,还卖护理用品、保健品甚至非处方药。与此同时,药店也开始卖食品,便利店也从曾经只卖食品变成了如今几乎样样都卖。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对零售企业的品类管理和供应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面终于轮到我们的主角登场了。

1983年,开市客在美国西雅图成立,这是一家大型仓储会员超市。和今天我们熟悉的开市客略有不同,其最初的主要客户是批发商,包括广大中小企业与零售商。开市客为他们提供仓储服务,店主们可以来开市客的中央仓库进货,然后运回各自的店内出售。

为什么介绍开市客之前要绕个大圈子介绍那段历史呢?

这是因为有必要提醒大家,任何商业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

开市客刚成立的时候,美国的零售业已经高度发达。在开市客诞生的1983年,全美已经有3200多家大型超市,约占16.5%的市场份额,其余各类零售业态更是高达上百种。

我们都知道,零售业追求的目标无非四个字:多快好省。这其中,“多”和“省”是基础。而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代表的大型商超,满足的就是这一基本需求。

至于“多快好省”中的“好”和“快”,都是建立在“多”和“省”的前提上的。只有当商品给了顾客足够的选择余地,顾客才会对品质与性价比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当超市遍地开花,供应链的成本才会降低,实现物流的降本增效。

所以,正是大量的超市让顾客满足了“多”与“省”的基本需求之后,才有了更加细分的二级需求。而以开市客为代表的会员店,正是零售业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一种高级形态。它集之前各种业态的优点于一体,也为整个行业创造了新的价值。

3

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开市客成功的内在原因。

首先要强调的是,开市客的商品毛利很低很低。

这听起来有悖常理,对超市而言,通过商品利润赚差价是天经地义的事。传统百货商店的毛利率高达100%,就连以”天天低价“著称的沃尔玛,毛利率也达到了25%,部分商品甚至达到了40%。

那么开市客的商品毛利率是多少呢?开市客自己规定了一个上限:不得高于14%。

请注意,这个比率开市客自己定的,不是被行业竞争给逼出来的。事实上,开市客许多商品的毛利率连10%都不到,用开市客自己的话说,其商品毛利仅够覆盖工资、房租和税金等运营成本,光卖货根本不赚钱。

那么开市客靠什么盈利?

答案是会员费,这才是开市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目前开市客在全球拥有超过一亿会员,每年会员的续费率高达90%。要理解开市客,你首先就得理解它的会员制。

会员制的本质是锁定和预订。对于开市客而言,会员制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了一年的顾客。而对顾客而言,则相当于还没进入商店,就已经预订了开市客的商品。这种付费方式,会带来一种微妙的心理体验。

你为开市客支付了299元会员费,如果不去买东西,自己就亏了。你一旦去买了,就会发现开市客的商品性价比超高,不仅比别的商店便宜,品质也更好,你买的越多,就会感觉“赚”得也越多。

比如一瓶飞天茅台,在开市客售价1499元,而沃尔玛则需要2800元,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在开市客开业前就在凌晨排队,因为他们想赶在第一时间抢购低价茅台,然后转手卖出去,好赚个几千元的差价。

而对于开市客而言,会员制对门店的经营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会员费为开市客筛选了一大批潜在顾客,凡是能留下来的顾客,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来自中产阶层,至少是一家三口,他们信任开市客品牌,也认可开市客商品。

这就为开市客带来了稳定的顾客沉淀,而不必像传统超市那样,为满足所有顾客去追求“大而全”,会员制降低了开市客对顾客的识别成本,得以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少数顾客身上,开发出更多满足他们需要的商品。

正是通过会员制,让开市客得以不断优化自己的SKU,让每一件商品都经过精挑细选。

与沃尔玛相比,开市客的品类更少,但品质更高。比如一款牙膏,在沃尔玛的货架上可能有二三十个品牌,开市客只卖4种,而且这些品牌在别的超市不容易买到,开市客不会给顾客提供太多的选择,但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一旦SKU的数量减少,对存货进行预测和管理的成本也就降低了,还是与沃尔玛作比较,即便以高效著称的沃尔玛,平均一次存货周转也需要41天,而开市客仅需30天,年存货周转率达12.4次。

从财务的角度,高周转为开市客带来了巨大的资金优势,超市通常有30天的账期,你周转得越快,就能占用越多的供货商资金。比如你的商品一周内就能清空,到你支付货款的时候,商品已经周转了3—4次,你等于已经用供货商的钱,帮你卖了好几次的货物。

由于低SKU所带来的高周转率,也让开市客人均销售额高于沃尔玛。开市客平均每个员工能产生近75万美元的销售额,沃尔玛仅为24万,综合其他各种费用,开市客的运营成本不到营收的10%,而沃尔玛则超过了20%。

这一切的背后,归根到底都是会员制在发挥着威力。

4

除了低价与低SKU,开市客的商品组合也极具竞争力。

首先,开市客拥有自营品牌科克兰,涵盖成衣、电池、生活用品、食品等众多品类,产品物美价廉,颇受顾客的欢迎,全年销售可占开市客的20%。

对一家零售企业而言,开发自营品牌一方面是为了让成本可控,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与供货商谈判的筹码,一旦供货商提高价格,或者提供的不是市场最低价,开市客就可改用自己的商品。

除了自有品牌,开市客还不乏吸引顾客的“明星品类”,为门店营业贡献了不少流量。

牛肉就是开市客著名的爆款商品,仅在上海店开业半日,其板腱、牛肋条、战斧牛排就被抢购一空。在深圳店开业当天,开市客一块澳洲“射和牛”眼肉牛排卖到了1081元,即便如此,懂行的网友还是觉得这块牛肉“卖便宜了”。

除了牛肉这样的常规商品,开市客能在开业之初吸引海量客流的另一大原因,是它还提供了大量在普通超市买不到的奢侈品。

我们熟悉的LV、Prada、Burberry,欧米茄、阿玛尼,以及茅台和五粮液这样的高档白酒,在开市客都能看到,不仅有卖,价格也比专卖店和网店更便宜。

有网友曾做过调研,一款Tony Burch斜挎包,天猫旗舰店需要3950元,而开市客只卖2159.9元,近乎官方售价的一半。Prada著名的“杀手包”,官网售价要17550元,而开市客只卖13999.9元;一款MCN粉色链条钱包,天猫旗舰店卖3000元,而开市客只需2199.9元。

当然,这些奢侈品并非常年上架,仅仅是为了帮开市客引流,开市客最核心的商品,依旧以生鲜与杂货为主,但这种在“廉价”超市买到奢侈品大牌的体验,让中国消费者有了一种“薅羊毛”的感觉,为开市客增添了不少人气。

此外,开市客对于消费者的体贴也一直广为人道。

在美国,不少商店都允许顾客无理由退货,但通常会设置期限,比如7天,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但开市客做得更“过分”,它不设时间期限。

开市客支持顾客无理由,无收据,无时间退货(当然个别商品除外),这反映了一点,就是开市客对顾客充分信任,但凡是我的会员,是不会去贪图小便宜的。而顾客也信任开市客,敢承诺“无理由,无限期退货”的商家,一定对自己的商品有着充分的自信。

开市客不仅通过低价帮顾客省钱,在其他方面的花费也做到能少则少。走进开市客门店,你会发现这里的装修极为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用开市客自己的话说,他们把省下来的钱花在了会员身上,并给员工提供优厚的报酬。

在美国,开市客员工的平均时薪为26美元,而沃尔玛仅为19.5美元,即使是开市客的小时工,也能享受到很好的医疗保险,这在沃尔玛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沃尔玛而言,员工始终是一个“成本问题”,用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话说:降低成本是维持利润率最重要的一环,而员工工资是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从沃尔顿这段话中,你就能明白员工在沃尔玛体系里的位置。

对比之下,你能明显感觉开市客的企业文化更为人性化,它不像沃尔玛那样把自己当成一台纯粹的效率机器,却能在坪效和人效上超越沃尔玛,这也许正是它深受芒格喜爱的原因之一。

可即便如此,至少在中国,目前的赢家不是开市客,而是沃尔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与开市客模式类似的山姆会员店。

5

在美国,山姆会员店与开市客是在同一年创办,但山姆在美国的业绩表现不如开市客,在开市客面前,山姆始终是一个跟随者。

但在中国市场,情况则完全反了过来。

山姆会员店已成为沃尔玛在中国最主要的业态,截止到2023年底,山姆已在中国开设了47家门店,成为沃尔玛在华最主要的业绩增长点。

而且山姆这两年加快了开店的步伐,预计未来还将在中国开张更多门店,“不到山姆非中产”,已成为山姆的网络标签。

相比之下,开市客来中国可谓“姗姗来迟”。

直到2019年,开市客才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中国分店,直到目前,开市客在中国大陆总共只有6家分店,尽管每次开业都能够引爆客流,但从长远来看,规模与数量依然是决定开市客能否在国内成长壮大的关键。

为什么开市客那么晚才进入国内?

一方面的原因前面已经讲过,开市客的成功,高度依赖于超市密集度高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超市行业并不成熟,顾客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所以开市客始终比较谨慎。

另一方面,开市客自己也秉持保守的扩张策略,每年在全球只扩张25家分店,因为开市客觉得,盲目扩张会让顾客感到失望,会降低商品与服务的质量。

反观山姆这一边,虽然早在1996年便落户深圳,但从无人问津到成为行业顶流,山姆也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在经营策略上,山姆中国几乎是开市客的翻版:两百多元的会员费,四千种SKU,每个品类只提供2—3种单品,并采用大包装和严选模式······

也许在开市客看来,这些招式一点也不稀奇。但在中国,至少从目前来看,山姆无疑是这条赛道上顶级的玩家,开市客起码在三个方面,和山姆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山姆来中国的时间比开市客早很多,他比开市客更了解国内消费者。

这一先发优势,再加上山姆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让它在商品组合上要领先于国内所有同等业态的竞争对手。

山姆最核心的优势是它的商品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廉”。这背后源于沃尔玛对行业纵深的充分了解,它拥有全球供应链,从供应商的原料价格,到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都有实时动态的掌握。

山姆的4000个SKU,并不是在一天,一周或一年内形成的,而是沃尔玛从上万个品类中不断挑选、试错,迭代,再经过数十年的供应链优化形成的,而且这个商品池还在不断变化,平均每年要淘汰30%—40%,以保证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性价比组合。

开过店的朋友都知道,选品是一家超市的基本功,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什么沃尔玛与开市客把店开在郊区,却依然能吸引那么多顾客?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的商品选得好,品质过硬,价格低廉,这些说起来很容易,背后考验的却是一家零售企业的运营水平,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

为何开市客到中国一上来就要得靠茅台和LV引流?原因很简单,仅仅靠基础商品池,开市客根本拼不过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山姆,所以就只能“剑走偏锋”,靠奢侈品来带动客流。

另一方面,开市客在美国还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在地化服务,但这些服务在中国未必能普及。比如美国消费者在开市客会购买大量电子产品,因为开市客为他们提供远程技术支持,而在中国,这项服务基本靠电商就能解决。

此外,美国顾客还能在开市客享受旅游折扣,独家处方药折扣,电影票折扣,还能在开市客买车,享受免费听力检查,甚至申请低息房贷。

这些服务能否复制到中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就目前来看,开市客在美国本土的一些服务优势,在国内市场很难发挥出来。

最后一点,就是山姆在中国的电商布局远比开市客完善。

截至2023年末,山姆中国电商业务的渗透率已达到48%,且不断呈上升趋势。山姆会员店光是在全国的前置仓就有近500个,仓日均订单为1000单,每年贡献的GMV高达400亿元,已实现全面盈利。

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山姆会员的续卡率,为山姆会员提供了更多便利。与此同时,由门店与前置仓形成的供应链组合,也让山姆的物流具有了成本优势,这又进一步巩固了山姆的市场地位。

以上这些,都是开市客在中国发展需要翻越的大山。

6

开市客在中国的前景如何?我们可以参考他当初在中国台湾与日本的经历。

1997年,开市客进入台湾市场,在高雄市设立了首家门店。然而,它的会员模式并没有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少而精的大包装也让顾客感到不适应。

开市客高雄店接下来陷入了连续五年的亏损,直到推出适合本地顾客口味的商品,开市客的台湾首店才宣告扭亏为盈。

1999年,开市客来到日本东京,和在台湾的遭遇类似,开市客同样开局不利。日本零售业发达,百货商店与便利店鳞次栉比,开市客作为仓储会员超市,对于当地民众虽然是新鲜事物,但并没有打动他们,开市客甚至连一个合适的供货商都找不到。

最后,开市客转战日本二线城市福冈,结果大获成功,当地居民络绎不绝,供应商也纷纷打来电话要求合作,最终,开市客在日本开出了26家分店。

相比之下,开市客在中国市场就要顺利得多,每当新店开张,就会成为顶流网红,吸引各路自媒体争相打卡。再加上有芒格与雷军等大佬背书,开市客已俨然成为实体零售的模范生。

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认可开市客的模式。当前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的续卡率仅为60%,低于90%的全球平均续卡率,证明仍有不少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态度。

不过话要说回来,只要能因地制宜,提供更适合国内顾客的商品组合,开市客的未来,注定是无可限量的。

当然,拥有全球视野的山姆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两位零售霸主之间,未来必将上演一场火星撞地球的碰撞。

0 阅读:7

啸瞰风云谈商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