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第十七之32

潘凤评健康 2023-10-12 21:18:07

32.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自此以下五条,亦互详《伤寒论今释•厥阴篇》。

程氏云:寸脉浮数,其热有余。尺脉自涩,为血不足。以热有余,则挟热而变脓血。

余论

唐氏云:仲景文总是错举互见,使人比较而辨其真也。此章(自“下利脉沉弦者”条至此)论下利先辨脉,亦是交互文字。下利脉沉弦,下重,脉大者为未止,是言痢证也。古无痢字,通称下利,故仲景恐人不辨,因与洞泻利下并论之,使人得分别焉。脉微弱数者,欲自止。痢证忌脉大,以微弱为邪轻。痢证忌发热,虽发热而脉微弱,故不死。下一节下利手足厥冷,是言洞泻虚寒,与上节迥异。盖同名下利,而上节是痢证,此节是洞泻,故脉法之生死大不同也。此两节是一寒一热之提纲。以下又承明之曰:下利若是痢证,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下利脉数,有微热,热不甚而脉尚不大,故汗出,今自愈。设脉紧,则是下利脉大之例,故为未解。下利脉数而渴,设不差,必圊脓血。凡此数节,皆是申明痢证之脉,总见痢证脉微弱者邪轻,脉大紧涩者邪重。后人不知此是辨痢证,而牵混洞泻、飧泄,故多不明。自此节以下,又是辨洞泻之脉。故下节先提明“下利清谷”四字,以见是洞泻,与上之痢证不同也。脉沉而迟,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下利后脉还者生,不还者死,皆虚寒洞泻之脉也。能分痢证、洞泻为两证,则仲景文了如指掌。

渊雷案:

唐氏谓以上八条中之七条皆论痢,是也。谓手足厥冷条及下二条专论洞泻,则未是。

痢证虚寒者,惟务回阳,与洞泻同治。洞泻亦有实热须疏荡者,惟脉证与上文七条不合。故知上文七条论痢,其余则合论痢证、洞泻也。且诸条文剧不似仲景,其编次亦出后人,故次序与伤寒厥阴篇互异。若谓仲景错举互见,使人比较而辨其真,吾斯之未能信。

0 阅读:6

潘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