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在一首熟悉的《亚洲雄风》,那是九十年代北京亚运之时,东沛市(影片中的虚拟城市)举行的火炬接力。马皓文在担任东沛大桥施工工程师的同时,也是一位圣火传递者,他要带着圣火在东沛大桥上奔跑。然而在电视直播中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尚未开通的东沛大桥突然崩塌了。
马皓文成了所有人的替罪羊,被关进了监狱。他的老婆新宇(任紫玲饰)和他离了婚,年轻的马飞也受到了同辈的欺负。直到九七年,他才获得减刑,被释放出来。从监狱出来后被以前的朋友和同事嘲笑,指责和羞辱,他努力搜集资料,写申诉信,向法院申诉,但都无济于事。
他苦苦支撑了二十多年,这件案子终于有了转机。他第一次特意去找了马飞,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让他大失所望,没想到马飞却劝他放弃。马飞的顶头上司(吴京饰演)跟他说,航天员将会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的身世将会被翻出来,他的过往将会对他造成一定的阻碍。
这是一种鼓励性的教育。他不是在给孩子灌输羞耻心,他是在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天才。虽然马飞的成绩是全班最后一名,但马皓文还是对他赞不绝口。 同时,这部电影对作业和考试的理解也很狭窄,马皓文用“蒸包子”和“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却是在胡说八道。虽然一遍又一遍的包子很难吃,但对于那些不擅长学习的孩子们来说,还是要多做一些预习,才能更好的理解新的知识。马皓文让他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维,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如果连基础都没有,那还怎么学习思维?
思想层次也对叙述层次产生影响。电影里的人物都是直来直去的,没有任何的犹豫。比如马皓文,他相信自己对马飞的教育一定会有效果,但一想到自己被冤枉,被陷害,他就不会为马飞的未来担忧了。角色的扁平,为故事的发展铺垫,每一个转折,每一个感人的情节,都会打动观众,再加上强劲的音乐,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确实会让人流泪,让人流泪,但流泪之后,一切都结束了。影片对于教育问题的反映,既幼稚又真挚。这一段话包含了邓超和俞白眉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也包含了他们现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由此,影片也就带上了邓超所谓的“阶级限制”。她想起了他曾经说过的话,不想让孩子们去补课,只想让他们快乐的童年。在邓超这种级别的人看来,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每个人看来,这句话就显得很幼稚了。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演员,邓超的魅力要比作为一个主持人的邓超大得多,因为这档节目让观众们对邓超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了。影片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邓超对马皓文这个伟大的父亲的完美诠释,以及他对自己儿子毫无保留的“信”和“爱”。马皓文的很多台词,都是空洞的,他说得很自然,也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