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燕市屠狗者
一
在水浒的最开头,就有洪太尉龙虎山偶遇吊睛白额大虫之事,尽管是家养不咬人的大猫,那洪太尉也是被吓得屁滚尿流两腿抖得如同筛糠一般。
洪太尉是上面来的人,固然官威十足,面对咆哮大虫之表现,却是毫无英雄气概,只见凡夫怂态。与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比,那更是有天壤之别了。
龙虎山那条大虫颇有神话色彩,书中后来出现的大虫就要写实的多,而且似乎还颇有寓意,而打虎者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体现其神勇彪悍。在水浒中有关梁山好汉的打虎事迹实在不少。
卖狗皮膏药的街头艺人李忠就号称打虎将,但是究竟有没有真正打过老虎,这是很值得怀疑的。看他那小身板,估计多半是吹牛的成分更多,也许只是为了营销多卖几块膏药罢了。
至于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两兄弟,他们曾经拎着虎叉追击一头负伤老虎,这是事实不假,却并无大书特书之处,能打虎多是陷阱之力,并不是因为两兄弟有多么神勇。
而敢于硬刚猛虎且战绩辉煌者,武松之外就是黑旋风李逵了。但是就打虎这件事上,李逵还是远远不如武松,何以如此呢?主要有四点,下面一起来看看。
先说一说李逵打虎事件。
话说李逵找到组织喜洋洋,孝心大发,立即回家接老娘上梁山,想要让吃苦受累一辈子的娘亲也来享几天福,结果半路上老娘被老虎叼走吃掉了。
这李逵当然不干了,拿着长柄大刀,找到虎穴,先把两只小老虎轻松戳死,然后藏在虎穴里打伏击。
母老虎回来,发现端倪,跳过去想要一屁股坐死他李逵。李逵却是眼疾手快,用腰刀顺势给它来了个掏肛,那虎妈负痛逃走,李逵出来追击,又遇到了归家的虎爸。
那虎爸一声咆哮,来了个从天而降的虎扑,李逵一点儿也不慌,长柄大刀顺势就来了个一刀封喉,虎爸当场死掉。
再去看,虎妈也已经死掉了。前后杀了一窝四虎,用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李逵真是干净利索,要是有趁手兵器板斧随身,恐怕只会更加干净利索。
看完李逵打虎,我们再来简单梳理一下武松打虎。
武松喝罢十五碗,完全不听劝,醉醺醺就上了景阳冈。半夜时分,那传说中的吊睛白额大虫果然就窜了出来,又饥又渴,望见武松就如同看到了夜宵,一声咆哮震山岗,果然虎威雄风。
武松被吓得冷汗直冒,酒也醒了,只能硬着头皮直面猛虎,全力以待。武松可谓是临危不乱,直到老虎三板斧用完,他才转入反攻。
想要用哨棒当头痛打,没想到着急了,哨棒打在树杈上断成两截儿。武松只好赤手空拳上了,揪住老虎一顿拳打脚踢,直接把老虎打得奄奄一息,之后他又保险起见,捡起哨棒一顿乱打,将老虎彻底打死。
这一顿操作下来,武松本人也累到虚脱。这就是武松打虎之始末了。另外还要补充说一点,这头突然出现在景阳冈的老虎,已经坏了三二十条人命,成为当地一大害。令县官头疼,让猎户胆寒。
李逵打虎与武松打虎基本就是如此。其中有何玄机呢?下面稍作分析。
二
对比两人打虎,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两点不同。
其一,景阳冈上的老虎更加凶猛,绝对一头顶四头。
武松遇到的老虎是出来觅食的,又饥又渴,战斗力自然是嗷嗷的。李逵所打的一窝虎却都是刚吃饱,而且两个虎崽子完全是累赘,是减分项。虎爸虎妈全部发挥失常,这才被一招撂倒。
其二,武松是赤手空拳打虎,且是在毫无准备之下的一场遭遇战。李逵则有兵器在手,又是主动出击打了个老虎的无防备。手里有没有板砖,这对战斗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心态的影响也很大。
仅就这两点来看,打虎难度颇有差异,如果说李逵是打了一窝二级小怪,那么武松则是打了个超级肉山。
所以武松打虎显然更具有轰动性。这是要说的第一点。
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讲机缘的。李逵打虎,尽管相比武松打虎的难度小,但也是了不起的壮举。只不过,李逵打虎之后,还没来得及戴上大红花,就被人认出来是梁山贼寇,因而戴上了枷锁。后来被梁山同党给救走。回到梁山,还被宋大哥一场笑。
武松则是完全不同了。打虎之后,武松被奉为英雄壮士,当地百姓众星捧月一般,对他无限膜拜崇敬。武松在清河县风光无限,在江湖上也是一战成名。自此有了打虎英雄的称号,这是百姓给的,要比李忠的“打虎将”货真价实的多,也更有含金量。
这种机缘的不同,使得武松打虎自然会上各地新闻头版,大肆宣传。而李逵打虎,当地不仅不会宣传,甚至还为跑了梁山贼寇而刻意掩盖。梁山上宋大哥的一场大笑,也注定了李逵打虎事件已经定性,这黑厮不过东施效颦!这是要说的第二点。
就时间线上来看,武松打虎是早于其他几位哥们的。武松上景阳冈,当时宋江还没有上梁山,李逵自然还在江州赌场里唉声叹气。至于解珍解宝两兄弟,他们是因为猎虎与一个地主闹了矛盾,愤而杀人,然后才上了梁山。其时,宋江已经上了梁山,且已经坐上了头把交椅。也就是说,解氏兄弟打虎还在李逵之后。
凡事都讲究个争先,第一个上太空的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这都是开创历史,最容易被人所铭记。武松打虎发生在前面,因而也就时机上占了先。后来者李逵被宋江开涮,成了东施效颦,就是吃了这个亏。这是要说的第三点。
三
最后来说这第四点。
在水浒中,老虎并不是什么吉祥物,更多是个害民贼。
像被杨志砍死的东京破落户牛二,横行霸道,被人们称为大虫。这家伙就是街头恶霸,令人生畏,也令人生厌。杨志为民除害,人人叫好。本来东京街头人心冷漠,牛二之死,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杨志作证,杨壮士是正当防卫。
景阳冈上突然出现的大虫,坏了三二十条人命,如果没有武松的出现,不知还要有多少人命丧虎口。武松打虎,这也是为民除害,因而被当地百姓衷心感谢。
孔夫子有云,苛政猛于虎。景阳冈之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寓意当时当地的苛政与腐败。
在清河县,武松的兄长武大郎蒙冤而死,武松却是诉讼无门,最后不得已才自己动手报仇,后来更有血溅鸳鸯楼之烈举。
武松以暴制暴的抗争,也正是另一种打虎。此时的武松“打虎”是受苦难威逼难以喘息的一众老百姓的情感宣泄。
不是每个人都是武松,却是每个人都想成为武松。而只要每个人都想成为武松,就一定会出现武松。
李逵打虎完全没有这样的高度,因为他戳死两只虎崽子,很容易就让人想到他后来掼杀三岁小衙内之劣迹,进而也让人想到这黑厮曾对江州百姓砍瓜切菜之滥杀污点。
总之呢,李逵是个杀人机器,没有人愿意成为李逵。就心理接受上,人们也更愿意宣扬打虎之武松。这是要说的第四点。
简单来说,武松之打虎,难度高更具传奇色彩,机缘好得以被广泛传扬,又时间上占了先,第一最容易被人铭记,最最主要的是,与百姓抗争不公呼唤英雄壮士的心理相契合,武松打虎就成了典范,李逵等自然望风莫及。
龙虎山道家圣地,吊睛白额虎遇到位高权重的洪太尉,限于张牙舞爪却不敢下口,要是遇到普通百姓不知道会不会还这么克制。安全起见,最好还是拴条狗绳吧!否则,万一出现一个武松,直接给你按地上打死……
(完)
少时风流老亦狂
不就是作者在武松打虎上花的笔墨更多,写的更紧凑鲜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