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来聊一下水浒中的两件比较有名的杀人案。其中异同,颇为让人感慨!

第一件,鲁达拳打镇关西。
鲁达听说杀猪的郑屠仗势欺人,天天白嫖外乡人金翠莲,还限制人家的人身自由,真是气得吃不下饭,当时就想咆哮,放开那女孩……
拔腿要去捶死郑屠那厮,却被史进给拽住了,说好的你请客,这饭还没吃呢,怎么能走?
鲁达气呼呼的喝闷酒,真是三杯就倒。史进无奈,饭桌上被拉着做慈善也就罢了,没想到临了还是自己买的单。不提。
且说到了第二天,鲁达酒醒后并没有忘事,专门去解决恶霸郑屠。
到了跟前,鲁达并没有任何焦躁,而是心平气和,打着老板的旗号要割肉。
郑屠平素跋扈,见了鲁达这种有制服的人,那就温驯如猫喵喵喵,一脸的谄媚。
鲁达开口就是三斤精肉臊子,还特别指出,要郑屠亲自操刀。
尽管早已脱离生产一线,郑屠却也不敢怠慢,只能亲自动手切臊子。刚切完,鲁达又要三斤肥肉臊子。
肥肉臊子,纳尼?郑屠已经确认来者不善,想要尥蹶子,看了一眼鲁达,又秒怂,只能憋气忍着,然后操刀咚咚咚,把肥肉臊子也仔细切好,唯恐被鲁达寻隙讹诈。
没想到,鲁达接着又提无理要求,让再来三斤软骨,也切做臊子。看来是躲不过了,这是要撸秃噜皮的节奏,再温驯如猫,也太爷们儿了!
于是乎,郑屠跃跃欲试要掀桌子。鲁达是有备而来,看的亲切,早就先动手,两包肉臊子劈面打去,犹如一场肉雨,真是热油浇在烘炉里,彻底激怒了郑屠。
杀猪刀在手,郑屠自以为能大战个三百回合,于是直奔鲁达而去。
闹市之中不乏看客,只见众目睽睽之下,郑屠就像狂怒的变身猪刚鬣,鲁达则是气定神闲能手劈榴莲的孙先生。二者本就实力悬殊。
郑屠切臊子,力气消耗不少,属于半管血的状态。鲁达则是养精蓄锐已久,满血满蓝。
所以这一场厮杀实在毫无悬念,根本不可能打个有来有回。当然,这多少有些让看客扫兴。
鲁达只一拳,就让郑屠清醒了不少:打不过,实在打不过!
接下来,郑屠又不敢爷们儿了,哀哀求饶,想要喵喵喵了。但是鲁达刚热了身,怎么能停得下来?郑屠却已经哭了,老哥你要控制你自己啊!
鲁达焦躁起来,咣咣又是两拳打出,稳准狠,犹如长城炮轰炸网络的威力,无人能挡!郑屠已经躺在地上,软瘫了。
鲁达还要再打,发现不对劲,心里也有些慌,拿手去探了探对方的呼吸,好家伙,要了命了!鲁达鸡贼大呼,这厮诈死,回头看我再削你!
说罢拔腿就走,回到家收拾行李箱,急急慌慌就出了城,从此亡命江湖!
这就是鲁达闹市三拳击毙镇关西的事件始末。
鲁达本是个提辖,小资一个,并没有什么生活上的不如意,这次出手痛打杀猪恶霸郑屠,纯粹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是出于个人的好勇斗狠。
不管咋说,毕竟打死了人,那就得吃官司,鲁达也知道事情比较严重,于是直接开溜。用他自己的话说,进了牢狱,没人送饭吃,这不是开玩笑的,于是这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同样是当街杀人,武松却并不跑路,而是事毕后直接去投案自首。仅此而言,难道武松是英雄,鲁达是狗熊?
其实这里面很有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要看看我们接下来要聊的第二个武松杀人案。

武松这人更猛,无论是气势上还是战斗力上,均不在鲁达之下。景阳冈上按住吊睛白额虎,当成病猫直接给捶死,就问水浒里还有谁?
武松打虎扬名不在话下,这还给他自己带来一个实打实的好处,就是县令直接让他做了都头。
于是乎,武松的眼里有了光!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也跟着眼里有了光,弟弟终于出息了,成了官家人!
但是,好景不长。潘金莲耐不住寂寞,在王婆一番说和下,跟西门庆脚下交流,做出不堪之事,两个不知羞耻的人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很快就发现躺中间的武大郎非常碍眼。
当然了,武大郎也是有些火性的,意识到家庭出了问题,他拿着棍子就要跟西门大官人过几招。
西门庆是练过的,一脚踹在武大心窝子上。金莲拍手叫好声中,武大颓然倒下,就此卧床不起。
潘金莲与西门庆要做长久鸳鸯,于是又给病床上的武大塞了一嘴砒霜。可怜武大七窍流血而死,冤魂不散!
当武松回到家,发现哥哥武大已经死了好几天,他觉得这事非常之蹊跷。半夜守灵,武大的冤魂出现了,一脸的愁苦。
武松就此认定,背后必然有鬼。明察暗访之下,果然证据确凿,哥哥武大是被人害死的!
于是武松拿着证据,求县太爷做主。县太爷早被西门大官人的红包收买了,只是打马虎眼,说什么死无对证,不能立案。武松无奈之下,只好靠自己来为哥哥武大洗刷冤屈。
武松精密谋划,私设公堂,代表正义审判了潘金莲,证据链非常完整。
在潘金莲认罪之后,武松也不客气,上去一刀斩首,又摘掉其心肝。然后武松又去找西门庆,没什么好说的,当街将之砍杀,取其首级。
这种血腥场面,看客们就受不了了,只敢远远地看。武松要是想要溜走,恐怕没人敢拦着。
武松以潘金莲西门庆之首级,祭奠武大在天之灵。事情办妥之后,武松就投案自首去了,非常之从容,根本就没有想着跑路!
鲁达打死人立即跑路,这样的事多了去啦,就连误杀阎婆惜的宋江也是如此。武松此举显然非常与众不同。
其实最初的时候,武松在老家与人斗殴,误以为把人打死了,也是立即跑路,躲在柴大官人家里好一阵子。为何这一次明明白白杀了人,反倒不跑路呢?
这还是要对比着看。
鲁达算得上是官场局中人,深知内情,大宋当时的法治极其腐败,完全信不过,见义勇为也得给你定个互殴,所以当然要跑路。
而武松不同,他是局外人,只是刚被抬举做了都头,他对大宋法治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这才选择自首。
选择留下来自首的武松,结果被免于死刑,判了个刺配充军。这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的结果,却也更能体现出法治的严重扭曲。
当然这一次武松是要感恩的,不枉自己相信光的力量。但是这种扭曲,不一定每一次都是有利的,越往后,武松被教育的越彻底。
最后武松才看透了,因而彻底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丢掉一切幻想,随时准备战斗!
当宋江唱歌诏安洗脑的时候,武松是第一个站起来掀桌子的。至于鲁达,尽管没有这么激烈,却也是和武松一样,是个坚定的革命者,绝不愿意跪舔大宋朝廷。
总得来说,两件杀人案都很有代表性。跑或者不跑,无论你怎么选,最终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这就是说,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英雄来说,无论怎么样,都是没有好的出路的,只能上梁山!
武松的“不跑路”更有一层深刻含义,正如迅哥儿说的,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当然了话又说回来,相比林冲的窝窝囊囊,武松的快意恩仇也不算亏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