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的许多好友都认识,因为一句“何不食肉糜”,让他被冠上了一个痴呆的名头。其实,就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来看,晋惠帝仅有三句话,也正是其生平的写照,可谓其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何不食肉糜?"晋惠帝司马衷9岁时即封为世子,世人都知道他是个愚钝的人,但是,晋武帝却执意让他当太子,又派他母亲杨太后的父亲杨骏去辅佐国政。泰始八年,司马衷受诏令,与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结婚,赐给她为太子妃。晋武帝于太熙二年驾崩,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册封贾南风为皇后。晋惠帝曾说三句话,其中“何不食肉糜”最为著名,后世又把这个字延伸成:“既比喻对事情不够透彻,又比喻对他人的情况和行动没有切身体会就贸然发表意见。”《晋书·惠帝纪》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世界大变,民不聊生,皇帝说:“何不食肉糜?”晋惠帝习惯了大鱼大肉,所以在他看来,肉食是最廉价的东西,所以,每当他看见那些饥肠辘辘的人,都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连肉食都不会煮。司马衷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皇宫里,哪里知道民间的苦难?他或许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痴傻,这就是他的错误。再看下面两句,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晋惠帝了。
“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一年夏日,晋惠帝在华林园闲逛,听到青蛙的叫声,他问道:“此鸣者为官乎,私乎?这句话把所有人都难住了,只有那名叫贾胤的官员,机灵的回答是:“在公地为公,私地为私。”这个问题看似荒唐,但如果我们稍微理解一下,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其实,自司马衷登基以来,贾南风就是朝中的皇后,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她的手段很多,手段也很毒辣,靠着贾氏的支持,对司马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晋惠帝无奈,在朝廷日益腐朽的情况下,他很清楚没有几个官员能够以江山为重,所以他才会在花圃里听见青蛙的叫声后,提出这个问题。所谓“为鸣者”,其实就是司马衷所说的朝廷重臣,要求这些重臣在朝廷重臣的职责范围内,做到公与私之间的分清。由此可见,晋惠帝或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愚蠢。
“此嵇侍中血,勿去。”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因为贾南风的独裁,导致了皇室内部的分裂,也就是所谓的“八王之争”。永安三年,晋人在荡阴大败,司马衷脸上中了三支箭矢,百官和护卫纷纷逃走,只有嵇绍还能挺直腰杆,挺身而出,就在战车和箭矢交汇的时候,嵇绍被人刺杀在惠帝身边,鲜血染红了惠帝的衣衫,司马衷不由得为他的死亡而悲伤。战争结束后,有随从要给他洗衣,司马衷道:"这是姬大人的血迹,不可取。"简单的一句话,却把一位知恩、懂得感激的惠帝陛下的人像给画了出来。
就是因为有了上述三句话,以及它们后面的三个故事,我们才应该把以前认为晋惠帝是个“白痴”的那个盖棺论定。司马衷这个人,除了有点笨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心机,他很坦诚,很善良。与其生气,还不如悲叹,因为他生在皇族,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他的优点,也就没有了施展的余地。在已知的历史面前,我们不能作出乌托邦般的设想。在这里,作者希望通过晋惠帝的三段名言,来为我们提供一点启发: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都不能一叶障眼,只有用一个宽广的角度来看待和解释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