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⑦:宋时轮一下指挥9个军!可圈可点在哪?不足在哪?

帅克评史 2024-12-17 15:20:24

继上一篇我们研究探讨了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的第六篇:19兵团一阶段作战问题出在哪?杨得志太严格?今天我们接续探讨第七篇,题目是:宋时轮一下指挥9个军!可圈可点在哪?不足在哪?

纵观我军开国上将一级,真正指挥过5个军(纵队)以上大兵团作战的寥寥无几。宋时轮应算一个。早在济南战役时,宋时轮担任由三个纵队组成的西集团司令,我军最大的阻击战——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具体也是由宋时轮指挥三个纵队遂行的。打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以及长津湖战役,宋时轮主要指挥9兵团的三个军作战。总的看,宋时轮指挥三个军左右规模的作战不在少数,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指挥实践经验的。

然而,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这次作战不同,彭德怀一下子赋予他统一指挥东集团的6个军和3个军团,总共相当于9个军的兵力,这无疑是对宋时轮的一次巨大的考验。让我们先看一下中朝联军司令部的决定:

“为了密切及时的取得协同动作,3兵团、9兵团战斗分界线和部署,如有不合实际情况者,由宋(时轮)陶(勇)调整电告我们,并统一两兵团及三十九军(主力)之指挥”。“人民军金雄集团的三个军团也由宋陶指挥。”

第一个问题,为何没像前几次战役那样成立韩指或邓指?而由宋时轮来统一指挥?

我们看一下抗美援朝的前几次战役,在主要方向或主要作战集团,通常派志愿军一位副司令去组成前指。比如第二、三、四次战役的韩(先楚)指,第四次战役的邓(华)指。这些前指都发挥了很好的实时指挥控制作用。那么,这一次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东线兵力动用有9个军这么多,彭老总为何没像以往那样派出韩指或邓指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志愿军的三个副司令,即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各有各的情况。受彭德怀的派遣,邓华五次战役期间便先去与朝鲜的金雄交换意见,后又回京向主席汇报志愿军党委会情况,并接受主席的进一步指示。洪学智此时已同时兼任后勤司令员,彭老总甚至说出了五次战役成功,一半的功劳归后勤,可见后勤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与重要,所以洪学智肯定也脱不开。韩先楚第二、三、四次战役一直在前指实施指挥,身体一直不好,彭老总在五次战役时决定让他回国治病。这样一来,三个副司令都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担负前指任务了。

二是彭老总不好下决心让三个副司令再担负前指任务,就是资历问题。我们看,宋时轮的资历要略高于邓华,红军时期宋时轮最高曾任过军长。抗战时宋时轮与邓华还搭档过,当时有著名的宋支队、邓支队之称。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当陈赓率3兵团、宋时轮率9兵团入朝作战后,邓华直接向彭老总和军委建议,由陈赓、宋时轮分别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第二副司令,而他则任第三副司令。至于洪学智、韩先楚的资历,是低于宋时轮的。这种情况下,再派三个副司令成立前指,反倒有些不便于指挥了。再加上宋时轮经过长津湖战役指挥3个军,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指挥5个军的淬火洗礼,彭老总对其指挥能力是很信任的。与其派副司令成立前指,还不如指派宋时轮来统一指挥更合适、更便利。

第二个问题,宋时轮筹划部署第二阶段作战表现如何?为何临阵调整部署不可取?

1951年5月6日,彭德怀以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名义,下达了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预令:“首先集中力量,以歼灭县里地区伪三师、伪五师、伪九师为主要目的,尔后视情况继歼伪首都师、伪十一师。”为完成这一作战目标,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第3兵团担任中线割裂、阻援和掩护任务。中朝联合司令部明确第二阶段作战由“宋(时轮)陶(勇)统一指挥”。

两天后,即5月8日,在9兵团司令部由宋时轮主持召开了有3兵团、9兵团、人民军东线金雄集团等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作战会,对整个第二阶段的作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部署。

再过两天,即5月10日,宋时轮正式下达作战部署电。他提出的主要战法是:以多层迂回、多道钳形合拢的打法,通过内、中、外三圈的合围,最终将韩军的几个师兜住吃掉。应该说,这一排兵布阵总体还是比较可行的,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有过长津湖之战、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的两次实践,这次的作战部署显然更老练了一些。

不过,宋时轮关于第二次战役的部署也有一个让人诟病之处。这就是5月10日已下达了作战预令,5月14日却又来了个补充指示,将20军和12军的部署作了调整。虽然调整的本意是好的,旨在增大外层对韩军的合围力度,但问题是,预令已下达,部队已开始行动,距战役发起时间不到两天再作这样大的调整,部队执行起来困难很大。以12军为例,它需要“11个小时穿插70公里后才能到位”。显然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对此,宋时轮本人后来也承认说:“战役发起前,20军突击方向变动,12军到达时间很短,故投入战斗是较为仓促的。”

第三个问题,宋时轮对统一指挥理解不到位?为何战役需要他大胆实施统一指挥?

根据中朝联合司令部的授权,宋时轮不仅可以“调整3兵团、9兵团战斗分界线”,同时还可以根据战场需要对3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实施统一指挥。但遗憾的是宋时轮的这个统一指挥并不到位。

首先是宋时轮理解把握得不够到位。他当时以为联合司令部的这种授权,只是表明“3兵团归我们就近指导而非指挥”,故而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宋时轮也只是在个别场合,对第3兵团的作战行动提出个别建议,而不是明确的命令。比如5月17日要3兵团集中使用第15军和第60军主力,围歼寒溪之敌,便是以建议而非命令的口吻发电给3兵团的。

后人不好猜度宋时轮为何把授予他的统一指挥权理解为“就近指导而非指挥”。因为不同建制的战役集团、彼此大抵相当的资历,即便赋予某一人统一指挥权,但这个人往往又奈于各种因素而在行使统一指挥权的过程中打一些折扣。这一点,包括淮海战役当粟裕请陈毅和邓公统一指挥时,两人回了个“本次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信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唯因通信工具太弱”,这好像既是理由也不是理由,至少在我们今天看来理由并不充分。个中道理不好具体诠释,但相信军迷们都能理解。

不过,大兵团作战贵在军令统一和步调一致。既然联合司令部已授权宋时轮统一指挥权,那他就应该大胆地肩负起来。战场局势变化万千,非常需要他这个前线总指挥及时下达各种命令,以实时调控战局不断积极发展。然而,正是由于宋时轮的这种不够大胆和明确清晰的统一指挥,使得后来战场上又出现了他和王近山同时给12军下达命令现象的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详细探讨。

下一个研究探讨第五次战役的题目是:彭德怀的指挥形单影只?何以缺少左膀右臂?欢迎关注与指正。

1 阅读:6
帅克评史

帅克评史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帅克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