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回说南:南怀瑾多少岁为何有如此大成就?和南师的童子功分不开
南怀瑾老师在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太湖仙逝,享年95岁!
南怀瑾老师的一生都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出生在一个浙江温州的小渔村里面,小名银奶,后来才改名为怀瑾。
外面的人常说,南怀瑾老师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传统化教育。可是渊回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书都是南怀瑾老师自己读的,很多东西都是南怀瑾老师自学的。
南怀瑾老师六岁开蒙,十一岁时候去温州乐(yue)清的第一小学上学,可是效果并不太好。据说,当时毕业考试的时候考了个倒数第一。
后来,南怀瑾老师的父亲就要他去学做木活,或者是在自己家的商店里面当学徒,帮忙照看。可是效果也并不太理想!
渊回发现,历史上的这些伟人的经历都异常的相似。
比如,数学大师华罗庚小学时候成绩也不太好,后来给家里看店,也是边看店边学习。
南怀瑾老师对于这些看店打杂的事情,也并不太上心,只是在店里抽空去读更多的书。
南怀瑾老师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喜欢读书,心中还是比较欣慰的。心想,你既然喜欢读,那就让你读个够。索性就让他在家里面自修,并且给他请了当地非常好的老师,在家里面陪读。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家并不是真正的家里,而是离家几公里之外的南氏家庙。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僻静,非常适合学习。孩童时期的南怀瑾就是在这里自修,读了很多的书。
直到后来,南怀瑾老师在弘扬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的时候,还经常吹嘘他自己的那些所谓“童子功”。
当南怀瑾老师讲到某些内容的时候,直接顺口就能说出经书典籍当中的原文原句。周围的同学看了这个场景,都会惊讶,年纪这么大的老人为何记忆力还如此之强呢?
南怀瑾老师听了同学们的疑问,便会哈哈大笑地为大家解释说,这是他的童子功,是在孩童时期认真读诵的一些书籍练就的功夫!这个功夫,能够受用一生,到老都忘不了。
渊回认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教育方法,教育方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一群孩童,摇头晃脑地在那里读诵经书,并且不求甚解。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这种行为很无脑,是做得无用功,但是其中却蕴含着古人很深的智慧。
古人的那些经书典籍很多都传承了千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如果硬要去分辨解释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会造成不好的效果。
索性就让你无脑的背诵,牢牢地刻在心里,等到你日后做人处事,碰到类似的事情,脑海中突然冒出经典当中的某句话,可能会茅塞顿开,瞬间感悟古人的智慧,帮助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这难道不比那些灌输填鸭式的强硬解释古文经典的方法更好吗?
所以说,渊回认为南怀瑾老师后来的这种大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南怀瑾老师如此大的成就,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最终在一个人身上显示出来了而已。一代一代人智慧的结晶在南怀瑾老师的身上开花结果了。并且,渊回相信,这个果还会在我们的土地上,乃至世界的土地上遍地生根,继而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为传统文化而努力,大家共勉!
好了,以上内容只是渊回的个人经验见解,不足为论,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关注渊回,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我们下期内容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