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产生三位书记,分别是上将、中将、少将,有人说他红得发紫!

从阳化石 2024-09-23 02:38:21

1977年8月,北京军区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三位书记,分别是第一书记陈锡联,第二书记秦基伟,书记傅崇碧。他们三位分别担任军区司令员、政委、第一副司令。

从资历来说,陈锡联是开国上将,秦基伟是开国中将,傅崇碧是开国少将。

从出身来说,他们都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将领,陈锡联、秦基伟是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而傅崇碧是四方面军主力到川陕开辟根据地时,加入红军的。

陈锡联和秦基伟都是二野出身的名将,在晋冀鲁豫野战军都担任纵队司令,在二野分别担任兵团司令,军长;傅崇碧从抗战时期在晋察冀,解放战争时担任旅政委,旅长兼政委,纵队副政委,军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作为炮兵司令没有像其他将领到朝鲜前线指挥作战,秦基伟、傅崇碧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战成名。

秦基伟在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早早担任纵队司令,指挥的部队是地方武装升格而来,在渡江战役之前打得主力不多,很多都是配合4纵作战。渡江战役后,15军的战斗力和作战风格就完全不同,用陈老总的话来说,已经成熟了。

抗美援朝时,15军驻守上甘岭,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使得15军与秦基伟名声大噪。

傅崇碧过去长期担任政工职务,铁原阻击战时,他作为军长率领63军阻击敌人穿插进攻,确保3兵团从前线安全撤下来,给铁原的物资以及伤员转移争取时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部队打了15天完成阻击任务,傅崇碧也一战成名。

回国后的傅崇碧受到军区首长的重视,1961年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时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该单位当时升格为兵团级单位,他的作用可不一样。因为卫戍区直接听命于中央首长,不经过北京军区。

后来,有人说他那段时间红得发紫,也是因为执行的任务很多,用他的话说,卫戍区接到的文件比军区还多。

不过,他特殊时期在卫戍区时间不长,前后也就两年。到七十年代中期重返领导岗位,重新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

1975年,全军进行整顿,作为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调去北京担任政委,此时的司令员是陈锡联。陈锡联兼任副总理等要职,军区日常工作,由秦基伟、傅崇碧负责。1976年陈锡联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后,军区工作更忙了。

1977年,上级希望他再次兼任卫戍区司令,虽然有推辞,可新形势发展下还是担负这份责任,把四分精力放在卫戍区,六分精力放在军区。

1982年,他被提拔为军区政委,在位置上3年后,1985年申请退居二线。

0 阅读:214
从阳化石

从阳化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