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阳观音寺十二生肖砖雕图案独特,雕刻工艺细腻,图像栩栩如生,而且富含禅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出自清乾隆年间,使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生肖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命理启示。此刻,让我们携手踏入这个既神秘又充满禅意的领域,共同揭开十二生肖背后的重重迷雾。鼠猫同朋、犀牛望月、叫子归山、玉兔东升、如鱼化龙、金蛇吐珠、天马行空、羊羔跪乳、挂印封侯、闻鸡起舞、白云苍狗、猪突豨勇题名等。

鼠猫同朋:图案中一大猫扭头看着尾巴上的老鼠,构思新颖,妙不可言。十二生肖本无猫,为限制老鼠排在第一,生出侵蚀智慧的贪欲杂念,因此以鼠猫同朋和谐共处,化敌为友。佛教传说中,玄奘取经归来时曾借猫咪守护经文,抵御老鼠啃噬。猫在此象征佛法的守护者,鼠则代表侵蚀智慧的贪欲杂念。二者的对立关系暗喻修行者需以“猫的警觉”克制“鼠的妄念”。鼠猫同现的意象,本质是“分别心”的消解。正如《猫鼠图》中看似对立的二者实为同一心性的投射,修行者需超越二元对立,在观照妄念中体悟空性——捕鼠之猫终将放下执念,与鼠共证无二法门。

犀牛望月:画面为一犀牛目光炯炯,翘首遥看瞻宫。犀牛因角阻隔无法见月全貌,隐喻众生因“无明”遮蔽而难悟真相,暗合禅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破执观。月亮的圆满与缺蚀象征空性本质,呼应《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辩证思维,提示修行者需超越表象认知。犀角中“灵犀”贯通天地的传说,与禅宗“直指人心”的顿悟路径相通,强调心性通透方能照见本真。李商隐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暗含禅门“以心传心”的默契境界,揭示不立文字的心性共鸣。

叫子归山:一母虎转首回顾,似在呼唤幼虎赶快归山。母子连心,声声呼唤,叫子归山。佛教中的虎常被赋予护法属性,如“虎啸岩前”暗喻佛法的震慑力与庄严,而“山君护法”则直接点明虎作为护法神的地位。禅宗常以虎喻指修行中的障碍,如“心中的老虎”象征惑障、业障等需破除的执念。虎的凶猛特性恰如妄念对心性的侵扰。“归山”呼应禅宗“自然无为”的理念,如“片云归洞本无心”强调无执无求的境界6,暗合“子归山”中返璞归真的修行目标。佛教常以龙虎象征身心能量,如“八龙归顺”喻指信徒皈依1,“龙归沧海虎归山”则暗示调伏躁动心性、使之归于宁静的修行过程。

玉兔东升: 夜晚一只兔,两耳侧竖,目光炯炯,机警灵敏。玉兔作为月亮的象征,其东升的轨迹隐喻昼夜交替与生命循环。月亮的阴晴圆缺暗合佛教“无常”观,而玉兔捣药求长生的传说,则与佛教超越生死、追求解脱的理念形成文化呼应。玉兔兼具温良怀仁的品德象征与灵动超脱的宗教寓意。其形象既承载儒家“玉德”的伦理观,又在佛教语境中被赋予超越世俗的禅思——月光遍照如同佛法普度,玉兔东升恰似修行者破除无明、照见本心的觉悟过程。“玉兔东升”通过自然意象与宗教符号的叠合,形成贯通世俗与超验的禅意表达,既包含对生命本质的哲思,也寄托着超越轮回的终极关怀。

如鱼化龙: 大海中一龙一鱼,龙首在上居中,鲤鱼在下居右。海水广阔,波澜起伏,龙腾鱼跃,画面情绪激荡,昂扬奋发。鱼在佛教中常喻众生受业力束缚(如木鱼传说中堕为鱼身的因果报应),而化龙则象征通过修行突破无明,暗合禅宗“顿悟成佛”的理念。鱼跃龙门的过程,恰似修行者破除执念、转识成智的觉悟历程。生死轮回的超越性隐喻,鱼栖水中喻指众生沉溺生死苦海,化龙飞天则体现脱离轮回桎梏的终极解脱。这一转化呼应《法华经》“开示悟入佛知见”的宗旨,揭示即生成佛的禅机。

“金蛇吐珠” 大蛇身体前伸,张口朝向左前方的火珠,此珠乃金蛇所吐。整幅画面简洁清晰,动感十足。蛇在佛教中常被视为灵性智慧的化身,其吐珠动作象征破除无明、开启真知。珠代表佛法中的“摩尼宝珠”,寓意通过修行获得智慧光明,照破烦恼障礙。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隋侯得珠”画面与佛教器物结合,暗示以智慧渡劫的修行观。蛇的柔韧形态呼应佛教“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强调内心调伏而非对抗。金蛇吐珠的动态姿态暗合“六度”修持。禅宗诗歌“曲蜒走势朝上盘,悬挂莲蓬修心禅”以蛇形喻修行路径,强调曲折中见本心的禅悟体验,吐珠瞬间则对应“顿悟见性”的终极解脱。“金蛇吐珠”通过动物意象与佛教义理的融合,完整呈现了从凡夫到觉者的修行闭环,兼具哲理深度与民俗生命力。

天马行空: 骏马四蹄腾空,马尾飘翘,云雾横飞,为天马行空之象。佛教经典中的天马形象常被赋予超凡意义,如黄山文殊院记载的“天马”传说,其“银鬃金毛”“踏云跃峰”的特质,既具神话色彩,又暗喻修行者突破尘世束缚、追求自在的精神状态。“天马行空”在佛教文化中既是想象力的载体,也是禅修境界的隐喻,通过文学、艺术等多元形式,传递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超越性追求。

羊羔跪乳:羔羊跪下吮奶,母羊回首观望,眼神充满慈祥,憨态可掬,爱意浓浓。佛教强调孝道是人性之本,羊羔跪乳被视为自然流露的感恩象征。不孝父母者不仅违背伦理,更被视为丧失道德根基,难以培养后代善根25。佛陀曾言“父母恩重难报”,这与“羔羊跪乳”传递的报恩思想相契合,倡导子女应以虔敬之心侍奉双亲。跪乳动作暗含“放下自我”的禅机。小羊俯身吮乳,既展现对生命来源的敬畏,亦象征修行者需摒弃傲慢、以谦卑心接纳法乳滋养。这种自然本能被升华为“自他不二”的觉悟路径,提示众生应如羔羊般以感恩心对待一切因缘。

挂印封侯:画面为一健猴,左膝跪地,右腿前伸,身背大印,手执木棍,正在奋勇地捅左上侧的一个大马蜂窝。蜂者"封"也,猴者"侯"也。此图取"挂印封侯"之意。“挂印封侯”的禅意,在于以世俗符号映射修行课题:既承认功名是人间常态,又通过解构执念指向超越。即便身处官场(对应“封侯”),若能以无住心处世,则权位不碍修行,反成悟道机缘。寺中对联所言:“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能否从“封侯”中参透“无我”,取决于个体是否愿以智慧破执、以慈悲化境。

闻鸡起舞:大公鸡,昂首挺胸,引吭高歌。明太祖朱元璋以“闻鸡起舞”勉励国子监学子相关,后康熙御题“古鸡鸣寺”更强化其“鸡鸣天晓,前程似锦”的吉祥寓意。鸡鸣被视为破除黑暗的曙光,象征修行者当如晨鸡般觉醒,及时精进修行,破除无明烦恼。观音寺中倒坐观音像,就是以“问菩萨为何倒坐”点化众生的,若沉溺世俗如“低头刷社交软件的背影”,则如闻鸡不醒的迷途者;唯有回头自省,方契禅机。

白云苍狗: 苍狗身态矫健,体格勇猛,昂首甩尾,直奔前方。白云与苍狗的形态变化象征万物皆处于无常流转中,契合佛教“诸行无常”的核心理念。正如禅诗所言,“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常,人生迷昧苦短,转瞬即逝”。禅修者通过观照白云苍狗的变幻,体悟“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豁达,实现从“迷”到“悟”的升华。“白云苍狗”不仅是佛教无常观的具象载体,更成为禅者观照本心、超越世俗的精神符号,其空灵变幻之态恰似禅宗“不立文字”的玄妙哲思。

猪突豨勇: 画面猪体型肥硕丰盈,骨骼强壮,面目清晰,神态自若而憨态可掬,有勇猛无畏、奋不顾身之态。猪在生肖文化中象征“勇往直前的坚韧”,其“笨拙”表象下隐含突破困境的潜力。这与禅修中“直下承当”的实践精神相通。猪的憨厚习性常被引申为“无饰本然”的生活态度。禅宗提倡“饥来吃饭困来眠”,恰似猪的简单生存状态,暗含返璞归真的修行指向。豨勇”的贬义本质与禅意的升华看似对立,实则揭示禅修核心:以觉性观照习气,化蛮力为定力。正如《六祖坛经》所言:“烦恼即菩提”,一切外相皆可为道用。

在汝阳观音寺充满仙气的砖雕十二生肖组画中,以生肖为叙事载体,融入民间传说或宗教典故,使观者在欣赏艺术细节时自然感知禅理哲思。不仅得以欣赏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体悟到禅意所带来的心灵静谧与智慧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