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器中“蜕变”出来的原始青瓷

丽旭聊文化 2023-02-24 04:18:00

瓷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辉煌篇章,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人类的饮食、起居、艺术欣赏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到今天也没有出现其他的材质,能够完全代替瓷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但早在遥远的古代,陶器到瓷器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时期,人类在生产中不断提高原料质量,改进窑炉结构等,运用更先进的生产技艺,促成了瓷器的诞生。

原始青瓷

从原料上看,陶泥和瓷泥的化学成分不同,属于两种性质的泥土,主要区别是:陶泥的耐火点较低,容易在高温下坍塌变形。而瓷泥的耐火点就要高很多,能承受得住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在烧成后反而会更加坚硬致密。笼统地说,商代之前的陶器大多表面无釉,胎体比较疏松,如果用来盛水的话,则会从表面慢慢地渗出水来;如果用手敲击表面的话,则会听到较为沉闷的“咚咚”声,而瓷器较之则要先进一些。商代以后的原始瓷器胎质较致密,表面大都施有一层薄釉,有了这层釉,就可以很好地保护器皿里的液体不会渗出;用手叩击器表,会发出比陶器更为清脆的“当当”声。

由于早期的瓷器胎、釉中往往含有较多铁元素,故烧成以后胎色发灰,釉的颜色则是灰青中微微偏黄,所以整个瓷器看起来,颜色以青色为主。因此,学者们统称这种早期瓷器为“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的瓷器

早在商周时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统治阶层,青铜器仍占据着主流地位。不管是生活餐饮具还是宗教祭祀所用的礼器,大都使用青铜器或金银器。原始瓷器虽然出现了,但是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最初从陶器中“蜕变”出来的原始瓷器是什么样的呢?它和我们现代所见的瓷器一样,胎质都如此洁白细腻吗?事实并非如此。最初的瓷器无论是胎釉还是造型,都较为粗糙,看上去跟陶器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跟我们现代瓷器不可同日而语。但正是这些稚拙古朴的原始青瓷,开启了中国制瓷史的大门,为中国“China”的荣称奠定了基础。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为洛阳二里头出土,将传统观点“原始青瓷始于商代说”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到了商代,原始青瓷已得到初步的发展。如上图这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原始瓷尊,就是原始青瓷中的一件代表器物。

这件瓷尊敞口,颈部斜直内敛,折肩,敛腹,器物的造型不够规整,口沿部分稍有变形,并往一侧倾斜。胎的颜色发灰,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黄绿色的釉,但釉因烧成温度不够均匀而出现深浅不同的变化。这时,瓷尊的胎体已经比更早期的陶器愈加致密坚硬了。

“豆”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高足盘式器皿,用于盛放食物,有时也作为礼器,在古代较为常见。1954年,考古工作者们在陕西长安地区的长思墓中,发掘出一件周代的原始瓷豆,这件瓷豆造型简约,胎质较商代的原始瓷器有所提高。

两汉三国时期的瓷器

汉代瓷器的生产已经越发成熟了,浙江绍兴、上虞一带先后出现了青瓷器。这时的瓷器胎质更加坚硬致密,釉层更加均匀厚实,瓷化程度更高。

如上图这件青瓷四系罐,造型饱满,器身有较为密集的细小方格纹,肩部一周等距饰有4个系,颈部和腹部还各有一道弦纹。除了器底和器身近足部分不施釉以外,余处施黄绿色釉,但釉层薄厚不均匀,是东汉后期的典型器物。

东汉以后,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频繁的战乱虽然对手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个时期的瓷器生产依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由于浙江宁波、绍兴、温州、金华一带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所以当时的青瓷生产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这里的瓷土含铁量较高,与石灰石配出的石灰釉透明度好,色泽更加明亮,质量较好,能够生产出更加理想的瓷器。

又如上图这件三国时期的青瓷羊形烛台,以雕塑的形式,塑造了一只屈膝卧地的羊的形象。这只小羊昂首挺胸,四肢健硕,双眼圆瞪,微微张口,造型既简约,又生动形象。羊形雕塑的头部有一圆孔,关于这个小孔的用途,有的学者认为是插蜡烛用,此器应为烛台,也有学者认为此器为盛水之用。

从瓷质上看,瓷羊胎体呈浅灰色,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均匀,胎釉结合致密,已经是很成熟的青瓷作品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虽然频繁的战乱给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但是瓷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贵族阶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瓷器的发展。

如上图这件青釉仰覆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一件技艺精湛、很有代表性的青瓷作品。瓷尊侈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器身上下以贴塑的方式装饰了7层大小不等的莲瓣。瓷尊的颈部下方还贴塑有两尊盘足而坐的佛像造型,佛像上方各贴塑一位飞天仙女。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原,很快在中国流传开来,佛像艺术也随之发展和流行,因此自汉代以后,佛教中最有代表性的各种莲花纹样大量地用于器物的装饰,并常常伴随着佛教人物形象一起出现。

0 阅读:16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