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修建人民大会堂,有人提出:大会堂的高度不能超出天安门

怪味胡 2024-06-23 14:10:46

1959年,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日子,在建国十周年之际,北京准备兴建十个建筑,以彰显建国十年来所取得的建筑成就,这就是20世纪五十年代“十大建筑”称呼的由来。

原本只是想在北京修建的“万人大礼堂”,一下就被选定为十大建筑之首,这一下就拉高了“万人大礼堂”的地位。因此,原本只是想单纯修建一个大礼堂的构想也就改变了,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安排,也就是我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民大会堂”。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作者搬运和洗稿,违者必究!

相比最初的构想和设计,重新规划后的“人民大会堂”在体积上扩大了好几倍,可以说和之前的构想完全不是两码事了,这“万人大礼堂”属于“人民大会堂”其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单独的存在了。

在大会堂设计的初期,是以老专家作为主力军的。

1958年的9月8号,北京邀请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建筑学专家,这次建筑领域的专家们齐聚北京,可谓是建国以来,规模和质量最大的一次精英汇聚了。其中不乏很多建筑和设计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譬如: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杨廷宝、南京市设计院副院长江一麟、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以及张开济、赵冬日等等建筑领域的权威学者等等。

原本只是邀请了20多个名额,但架不住大伙的热情,实际到场的人达到了30多个人,他们都被统一安排住进了北京的和平宾馆。

由于时间紧迫,在通知来北京的时候也很是仓促,有些人只晓得要来北京,具体来做什么并不了解。等到了北京,住进和平宾馆听取简单的汇报之后,这些不明所以的一部分人,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们心里也很是激动,因为他们晓得这是一件很难得的历史机遇,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标志。

大家伙的汇聚在一起之后,极大的激发出了创作热情,有的专家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就在客房的地上铺开纸笔勾勒起了设计草图,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世界建筑历史上,一般来说,尤其是对于国家重点工程的建筑方案,基本上都是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的。哪怕是当时苏联列宁墓的设计,也是采用这样的惯例。这些参与竞标的所有人,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那都是十分的保密,绝不会对外人尤其是同行透露一丁点的消息。

但是,咱们在设计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的是“集思广益,共同合作”的方式,把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大家伙一起坐下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缔造出奇迹。

到了9月15号,还没有5天的时间,人民大会堂的第一稿设计方案就出来了。

由于是仓促赶工出来的,这份初稿自然显得有些粗糙,而且也是不全面的,只是设计了万人大礼堂。

这份初稿送去审查的时候,自然是没有通过的,为了避免束缚大家伙的思维,审查组没有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只是让大家伙再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发挥想象力,不要太过于拘泥于过往的经验,要大胆突破、放心去创新。

而且,还给出了更宽裕的时间给这些老专家们,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出第二稿。

一些老专家们这时候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思维确实是有些僵化了。于是乎,有的老专家索性给自己在外省的门生弟子打去电报,让他们速速赶来北京。

不得不说,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之后,注入了这些新鲜血液之后,这些年轻后生果然是敢想敢做,给第二稿注入了清新的元素和大胆的创新,譬如,直接增加了能容纳下5000人的宴会大厅。9月20号这一天,在北京规划局的五楼会议室里,摆放着100多张设计图纸,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都呈现出来,一起互相取长补短。

经过讨论和汇总之后,大家伙又开始了第三稿设计的工作。

在讨论第三稿的时候,北京建筑设计院也积极发动不少优秀的青年学者参与进来,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大胆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果真很大胆,有的人提出,人民大会堂不应该选择在天安门广场的西面,而应该改在天安门南边的正阳门。

因为大会堂的设计会超过天安门的高度,有的人就提出来,超过了天安门的高度,会不会破坏整个广场的建筑美感,让大会堂看上去显得很是突兀,或是太过于高调。

有的人也提出,大会堂的屋顶的设计要不要和天安门城楼保持一致,也就是设计成城楼那般的屋顶?

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还是落在大会堂的整体外形上。

既不能修建成古代皇帝那般唯我独尊的建筑,也不能搞成资本主义那种拜物教的建筑风格,虽说整体上的思路是“体现以人民为主”、“为人民服务”这个大原则。但是呢,这个理论太抽象了,要呈现在具体的设计图纸中,是很难的。

具体说来,要让工人、农民一走进人民大会堂,就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这个地方的主人,是这个建筑为他们服务的。

因此,在最终的设计图纸出来之后,还特意制作出来了模型,邀请基层干部、农民、工人来参观,并让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在人民大会堂设计和修建的过程中,周总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家意见不统一,为了方案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是周公站出来给他们捋清了思路,是他站出来让大家伙放下成见,含包并蓄、相互借鉴。

要不是有他在的话,那搞不好就成了一团乱麻麻的棉线球,都找不到头在哪里,大家伙就陷进去,在各自的争论中耗费了宝贵的时间。

一直到1958年的10月28号,人民大会堂这才正式开始破土动工了。

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宏伟的建筑就拔地而起,呈现在世界面前。

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作者搬运和洗稿,违者必究!

0 阅读:4

怪味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