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位开国少将出了三位正国级干部,除了李德生、汪东兴还有谁?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11-19 11:54:45

从1955年到1964年,我国一共授予了1614名高级指挥员元帅和将军军衔,这批开国功臣后来被统称为“开国将帅”。

在这许多开国将帅中,不要说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哪怕是许多上将、中将的名字至今提起来也是如雷贯耳,其传奇故事脍炙人口。

1955年9月25日-29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授予798名指挥员少将军衔,后来在1955年-1965年间又陆续晋升和补授了562名少将军官,共计1360位。

尽管和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们相比,开国少将的级别要低一些,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都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凡经历。

只能说,那时候的元帅、大将、上将们实在是人中龙凤,超世之才,才使得开国少将的功绩有所逊色,但要是放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即便是这些开国少将们那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群星荟萃

比如在靠山屯之战敢于“指挥林彪”,从师长直升纵队司令的钟伟;在抗美援朝、对印度自卫反击战中都立下大功,以少将资历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丁盛;还有淮海战役率部打烂黄百韬兵团,三十年后实际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战事的张铚秀。

这些少将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几乎和自己的老上级们不相上下,属于眼睛一瞪就足以让普通人尿裤子的狠角色。

授衔时,少将的行政级别跨度很大,有的正师级干部,行政级别上等同于地方的正厅级,有的则是省军区司令员,行政级别上等同于地方的副省级,也有像贺晋年这样独一无二的副兵团级少将。

从一开始的起点来看,开国少将的行政级别最高到副省级为止,但在随后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却有三位开国少将陆续成为正国级干部,不仅远超同时代的一些中将、上将,甚至达到了元帅的成就。

开国少将中第一位跻身正国级领导人之列的是李德生,他是四方面军的老班底,徐向前元帅的老部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

李德生将军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中,已经担任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进一步发扬坑道作战的优势,狠狠打击了美军和南朝鲜军,最终使“联合国军”血战43天,伤亡2.5万多人,却只得到了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的一块阵地。

世人皆知秦基伟的第15军在上甘岭一战成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上甘岭的后半场是李德生带部队打下来的,从这里也可见到李德生低调谦虚的为人风格。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德生的工作先在军队,后又从军队转向地方,并担任了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1973年党的“十大”前夕,基于毛主席“从军队里选一位副主席”的考虑,以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被酝酿为党的副主席,并于1973年8月正式当选,彼时他才57岁。

此时的李德生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大军区司令员,党政军三大要职集于一身,妥妥的正国级干部,堪称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身居高位的李德生

但为了避免被卷入政治旋涡,李德生后来辞去了常委、副主席的职务,只保留了沈阳军区司令员一职。

从这里也可看出,李德生是一个虽然忠厚,但绝不糊涂的人,对于那些选边站队的事情他能不掺和就绝不掺和,因此功成名就安享晚年。

担任国防大学政委时期的李德生待人非常谦和,曾经担任过国防大学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的王文仲回忆,但凡党支部、党小组有活动的,只要通知他,他一般都能到会;

如因工作不能到会的,他还会亲自向王文仲请假说明情况,把自己摆在一个党支部普通党员的位置上,而不是比区区办公室副主任高好几个级别的领导位置上。

继李德生之后第二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的开国少将是江西弋阳人汪东兴,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来自中央军委直属系统的少将。

汪东兴

从1947年春天开始负责毛主席警卫工作以后,汪东兴长期承担中南海及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汪东兴在几十年里如履薄冰,尽心竭力,同时也漂亮地完成了毛主席交办的许多重要任务。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汪东兴:“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

可以说,许多毛主席的秘密除了汪东兴知道,连主席的家人都不知道,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厚重少文”,但是他又略带偏爱地说道:“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后来,汪东兴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在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夜晚发挥了周勃、陈平那样拨乱反正的关键作用。

急流勇退后的汪东兴

汪东兴是在1977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不过三年之后就辞职了,辞任之际,他很有智慧地说了一句:“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来,很多人并不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在自己功名满盈的时候依然不知收敛,因此难以保全始终。

继汪东兴以后,第三位出任正国级领导职务的开国少将是刘华清将军。论对人民军队建设的贡献,刘华清将军在三位正国级少将中可谓首屈一指。

刘华清老将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底子,还是参加过西路军的幸存者,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华清一路平稳发展,晋升为二野6旅政委、第10军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现代化海军的需要,干了十几年陆军的刘华清接受党的委托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近4年,随后便和海军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中国将军

在新中国一缺技术,二缺资金,三缺人才的前三十年,刘华清只能用自己有限的资源缝缝补补,勉为其难。

在他心中一直有个大国海军的梦想,那就是新中国如果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领海和岛礁,就不能没有捍卫祖国海疆的现代化海军。

在亲眼了解了美国航母的强大战斗力后,刘华清留下一张至今令无数中国军迷唏嘘的照片,和一句让中国海军人热血沸腾的话“如果不造航母我死不瞑目”。

上世纪80年代,国防建设让位给经济建设,在“军队要忍耐”的总原则下,海军中有人主张放弃大型舰船研发,转而研发生产一些低成本、小吨位的小舰船。

这一意见被刘华清断然否决,在他的坚持下,中国海军缓慢但坚定地向远洋海军发展,一大批高科技海军武器装备被列入国家装备研发计划中。

老骥伏枥

刘华清深知,航母的研发和形成战斗力至少要20-30年时间,到那时自己早就作古,但他下定决心要给后人做这个铺路石。

他对上级这样说:“(航母)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中国航母虽不是成于刘华清时代,但实际孕于刘华清时代。也正因如此,刘华清一直被后人尊称为“中国航母之父”。

为了实现对35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的控制,刘华清率先提出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通过填岛修建海上机场保障空军行动,随后第一个机场在永兴岛开工建造。

永兴岛机场位于西沙群岛核心地区,和黄岩岛、永暑岛呈三足鼎立之势,正好实现对我国南海岛礁的全面覆盖,因此这一决策被网友们评价“这战略眼光太超前了!”

永兴岛机场

1992年,76岁的刘华清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是近三十年来唯一的“戎装常委”,他的存在为中国对外政策增添了一抹阳刚之气。

老将军们虽已先后谢世,但他们为国家、人民和人民军队所做的贡献,后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将铭记。

0 阅读:135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