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小区内挪车认定醉驾,吊销驾照,司机起诉当地交警,法院判了

郑莉雅诗啦 2025-02-21 14:17:22

在小区内酒后移动车辆,是否构成酒驾?答案取决于是否启动并驾驶,若车辆发动并在小区内行驶,则属酒驾行为。

这是大众普遍的话题,认为小区内短距离移车无危险,因此多认为此举情有可原,不应视为酒驾。

有人认为小区内酒后挪车,特别是醉酒状态,可能触犯交通法,因法律需严格执行。此行为危险系数高,应视为违法行为。

针对此问题,湖南长沙的张先生通过亲身经历给出了明确答复,法院已作出判决。

近日,湖南长沙铁路运输法院公布一案例:某小区居民酒后挪车被视为醉驾,驾照被吊销。该居民不服,遂起诉当地交警部门。

张某与友饮酒后乘出租车归家,因小区进行水改施工封闭部分区域,车辆停于封闭区内,被要求移至地下停车场。

张某酒后挪车与保安争执,保安报警。警方到场发现张某酒驾,带回调查,其血液酒精含量达170.8毫克/100毫升,远超醉驾标准80毫克/100毫升,属严重醉驾。

市交警支队处罚张某,吊销其驾驶证,因其醉驾。此属行政处罚,5年内禁考。此罚颇重,车辆为日常代步,仅因挪车导致严重后果。

张某认为市交警队处理不当,因小区路段属封闭道路,非交通法规定范畴,交警无管辖权及处罚权,遂向当地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定张某挪车时血液酒精含量超醉驾标准,交警执法合法,事实清楚。据此,吊销驾照处罚合法,张某起诉不成立。

张某上诉至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改判,但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了原判。

需强调的是,张某仅受行政处罚,未遭刑事处罚,两者不兼容,这体现了对其的谅解,考虑到他是在小区内挪车,危险性相对较低。

不追究刑事责任不代表免受行政处罚,该决定基于事实作出。

法律意义上的道路指,按相关法律规定,供公众通行且具备相应设施的所有公路、城市道路及虽在单位管辖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定义“道路”含公路、城市道路及单位管辖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区域,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众通行场所。

法官判定,小区内道路虽设围墙与门卫,但仍对外开放,车辆可交费或经检查进入,因此属交通法所定义的道路范围。

张某称道路当时施工封闭,却未提供封闭法律依据,无法证实封闭用途。可能是临时施工封闭,社会车辆可进入。因此,法院不支持其证据与观点。

张某虽涉严重醉酒驾驶,却未受刑罚处罚,原因何在?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发意见明确:在小区、停车场挪车、停车入位等短距离驾驶,或接替、驶出驾驶且情节非严重时,不视为犯罪处理。

就此而言,小区内醉驾或酒驾挪车,因危害较轻,依据事实,仅对司机实施行政处罚,非刑事处罚,此举合乎情理且合法。

有人认为酒后小区内挪车无危险,实则不然。小区人多车少,酒后反应迟钝,快速驾车后果严重。此类现象频发,居民深感恐惧。

驾车禁酒已众所周知,为何仍有人心存侥幸?他们以为小区内短途行驶安全,无风险,便不对酒驾司机采取措施。

法律无地域限制,适应各地情况,依据事实谅解。张某免刑处属幸运,吊销驾照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同,前者限技能,后者限自由。

众多网友认为此行政处罚既限制司机技能,又意在罚款,因伴随2000元以上经济处罚。但法规既定,违反交通法者必须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网友对此案例看法不一,但普遍不认可法院判决。他们认为张某挪车情有可原,或许因类似问题常见,故而产生共鸣与同情。

上海网友就张某案例发表见解,主张执法应体现柔性,以缓解矛盾纠纷,认为多数人不认可该处罚。

最后提醒:驾车勿饮酒,饮酒勿驾车,切勿心存侥幸。法律服务于大众,维护多数人利益,务必人人遵守。

0 阅读:0
郑莉雅诗啦

郑莉雅诗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