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奶茶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古茗茶饮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第三家港股上市的新茶饮企业,其招股书披露的门店数已突破9000家,印证行业规模化扩张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头部品牌喜茶再次强调“拒绝加盟”,坚持全直营模式以强化品控。这种策略分化的背后,是行业在高速增长中面临的品质与规模博弈。
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最新发布的《奶茶行业投诉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平台累计收到2629件奶茶相关投诉,其中2024年投诉量同比激增66.58%,折射出行业狂奔下的隐痛。
数据源于消费保
蜜雪冰城居首
退款纠纷占比超三成
报告显示,蜜雪冰城以31.27%的投诉占比位列品牌投诉榜首,茶百道占比20.45%、霸王茶姬占比9.98%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主打性价比的蜜雪冰城虽市场份额庞大,但其投诉解决率仅为14.83%,远低于沪上阿姨等品牌。
数据源于消费保
北京的马女士日前投诉称,她通过“饿了么”平台点了3杯蜜雪冰城饮品,其中一杯喝出了订书钉。马女士向商家反馈后,商家仅进行了退款处理,未给予其他赔偿。马女士随后提出赔偿要求,商家却声称是马女士自己放入订书钉的。而马女士没有更有的证据证明这是商家操作失误所致。截至发稿前双方仍未达成一致。
从投诉问题方面来看,“退款纠纷”以22.51%的占比居首位,消费者集中反映“付款后未收到商品”“退款难”等问题;服务态度差相关投诉占比13.32%位列第二;而“食品安全”相关投诉占比12.04%,包括饮品中异物、原材料变质等,成为品牌信任度的致命伤。
数据源于消费保
此外,送餐超时(11.47%)、虚假宣传(8.15%)等问题频发,或暴露出行业在规模化扩张中管理能力的滞后。
沈阳的赵女士日前投诉称,她在霸王茶姬小程序上购买了两杯奶茶,但订单一直显示“配送中”,近两个小时仍未送达。期间,赵女士联系了官方客服。第一位客服让赵女士耐心等待,并建议她联系店家。赵女士随后联系店家并申请退款,但店家表示需向上级反映,之后既没有配送也没有退款,态度模糊且敷衍。
无奈之下,赵女士又联系总部客服申请退款,第二位客服回复称将在18小时内给予答复,但并未明确是退款还是继续配送,这让赵女士感到十分不满。
近年来,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持续升温,推动新茶饮市场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以“高质平价”为卖点的品牌通过降低单价扩大市场份额,但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导致品控失衡。
数据显示,奶茶相关投诉金额分布为,10元以下占19.69%、10-20元占25.27%、20-30元占16.62%、30-40元占7.30%、40元以上占31.11%。
数据源于消费保
广州投诉量最高
女性与00后成维权主力
在地域分布上,广州市以4.57%的投诉占比居首,北京、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
数据源于消费保
用户画像显示,70.29%的投诉者为女性,00后占比高达47.55%,反映出年轻女性作为奶茶消费主力群体,对品质和服务敏感度更高,维权意识更强。
数据源于消费保
数据源于消费保
针对咖啡奶茶行业相关消费投诉问题,消费保研究院专家发布消费提示:
对于消费者而言,首先,如果对商品或服务有任何不满意,及时与商家沟通。其次,如若商品有质量问题,保留购买凭证、照片或其他相关证据,以便在投诉时提供支持。最后,选择有良好口碑和信誉的咖啡奶茶店,这样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对于商家而言,首先,培训员工,提升其服务态度和技能,确保顾客满意度。其次,严格控制原材料和制作过程,确保产品质量达标。最后,对投诉及时响应,认真对待,积极解决问题,重塑顾客信任。
奶茶行业的“狂奔”仍在继续,但投诉数据的警示不容忽视。无论是即将上市的,还是坚守直营的,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品质保障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命题。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杯奶茶的背后,是时候用“理性选择”为市场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