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幼仪这个名字,但凡熟悉徐志摩的人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她作为徐志摩的前妻,长久以来被人们以一种相对片面的形象所认知,大多是源于文学作品或是影视剧中所塑造的形象,在大众的印象里,她似乎是个土里土气、胆小怕事的女子。然而,历史真实中的张幼仪,实则是一个有着多面性且颇为复杂的人物,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重新认识。
我们不妨从眼前的这一张照片说起,也就是文章开篇所展示的这张照片。镜头之中,身处美国寓所的张幼仪正与友人打着麻将,彼时的她已然七十多岁高龄,可看上去精神状态尚佳,眉眼间透着一种历经世事之后的从容。这一幕不禁会让许多人心中泛起疑惑,为何张幼仪最终会选择在美国定居呢?这一切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她与徐志摩分开之后的那段岁月。
当年,张幼仪遭遇了“被离婚”的沉重打击,可她并未就此一蹶不振,反而在痛苦中痛定思痛,激发出了自身潜藏的巨大潜能。先是毅然选择前往欧洲留学,在那段海外求学的时光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提升自我。学成归国后,她凭借扎实的外语功底,成功应聘成为上海一所学校的外语老师,开始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初步蜕变。
不久之后,在娘家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张幼仪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果敢的行动力,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她展现出了过人的商业才能,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很快便收获了颇为可观的利润,在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
然而,在张幼仪的人生轨迹中,也存在着一些饱受争议的行为,这让我们看到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难当头之际,本应是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之时。但张幼仪却从生意人的角度出发,想到了通过囤积军用染料,并抬高其价格的方式,从中大发了一笔横财。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利用特殊时期的物资紧张状况,谋取私利,与当时众多爱国志士倾尽全力支援抗战的高尚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和她那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前夫徐志摩相比,更显得格格不入。
抗战胜利之后,张幼仪出于种种考虑,逐步开始将自己的财产转移至香港。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她最终选择离开大陆,自此开启了自己在美国等地定居的后半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