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懂《老子》(九)

耄耋之年 2023-04-30 08:24:33

欲懂《老子》(九)

——我的读书笔记

杨玉鼎(邯郸)

《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也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我的理解:道莅天下,无忌鬼神

治理国家,当权者若以鬼神的名义决定国家大事,把祭祀鬼神看成第一要务,不仅不能正确决策,反而劳民伤财、影响社会秩序,甚至造成社会无法承受的灾难;这正如煎小鱼,瞎折腾,鱼就碎了。

人们对祖先感恩和崇敬大自然是正当的,但盲目地恐惧或盲目地以为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和力量,就成了人们意识中的“鬼”和“神”。所以,以大道的精神教育天下人,让人们明白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消除了大家思想上的盲目性,自然鬼神就都没有“灵验”了。

无论是对鬼神的恐惧,还是幻想它们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和力量,都是一种伤害。懂得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非但鬼没了灵验,神也不再伤人。非但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人了,说明体现大道的德回归了天下。

《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我的理解:大小国间的外交关系

大国要像大海一样,居下游,谦下,取天下最雌柔的姿态,使天下其它国家如江河一样交汇到这里来。雌柔的宁静总能胜过雄强,因为宁静,不多事,就是谦下。

若大国对小国采取谦下的姿态,则必取得小国信任;小国也以谦下的姿态对待大国,也必取信于大国。这就是说,要么因谦下取得别国信任,要么以谦下信任别国。大国不要欲望过强兼并小国,小国也不要欲望过强去奉承大国,大小国都以谦下的姿态和睦相处而各得其所欲。其中,大国姿态宜更谦下一些。

《老子》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我的理解:大道天下贵

“大道”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万事万物自身的奥秘,它是善良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之人的保护者。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敬;而遵循大道、行为高尚的榜样作用,则可以勉励别人也遵循大道,也变得高尚。既然不善之人也可以变得善良,那么又有何理由要抛弃他们呢?

在天子即位和设置三公时,要举行手捧玉璧在先、四匹马驾的车在后的隆重又繁琐的献礼仪式,何如坐下来领悟大道。古人对大道的可贵认识如何?大道可不是“只要企求就能得到,得到就可以免罪”那种世俗的金钱人情关系,而是关係到一个事物、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所以说,大道天下贵。

《老子》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的理解:干事业的辨证思想

顺应着自然规律去作为,要顺应事物天性、以不多事、不生事的态度去处事,把恬淡清静作为正常的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也就是说,解决天下最困难的问题也要从容易处入手,完成天下最宏大的工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圣人从不自认为自己伟大,干事业也是从最细微处做起,所以能成就其伟大。一些人爱轻易作许诺,就很少能兑现,必然失信多;遇事想得太容易,没有思想准备,势必会因困难多而被动。圣人遇事时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多作预案,把问题解决在其未形成之先,这样当一项事业完成时,就会让人觉得他很轻松,就好像没遇着过什么困难,好像干什么事都不难。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我的理解: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局面安定时,容易控制;当问题未显征兆时,容易谋划解决的措施;脆的东西,容易粉碎;细微的东西,容易分散。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芽苗长成的;九层高台,是由一筺筐泥土筑就的;千里之行,要从脚下开始;灾难性大事变也是先从最细微的变化开始的。因此,要把预防和平息祸患的措施安排在祸患有征兆之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人们做事,为什么往往快要成功时却遭受失败?是因为未能慎始慎终。对于本应会成功的事,若能作到将要完成时也如开始时那样鎮定、用心和慎重,就不会失败。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我的理解:智巧诡伪之权谋之术误国

一般的老百姓难以理解大道,所以古代善于遵道而为的当权者,坚决反对一些人为谋私欲而鼓吹的智巧诡伪之权谋之朮,而是坚持教育百姓要摒弃私欲,敦厚朴实,诚信善良。智慧就像一把双刃剑,以道德为基础使用它,就能造福于社会;以追求私欲为目的使用它,就是社会的祸患。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社会上费尽心机、智巧诡伪以追求私欲之人太多。

若以智巧诡伪的权谋之术治国,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虚伪,人之间尔虞我诈,使社会秩序受到破坏,而成为国家的祸害;坚决杜绝智巧诡伪的权谋之朮,敦厚朴实、诚信善良,才是国家之福。知道了这两种因果关系,也就知道了哪一个是祸国殃民的路线,哪一个是利国利民的路线。始终坚持利国利民的路线,就可称为玄德。玄德的作用既深又远,它使社会的各方面都复归于道的真朴,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和自然而然。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的理解:领导者应谦下和无私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汇注之处,是因为它居于百谷的最下方,所以能成为“百谷王”。圣人要想作人民的领袖,必须在语言上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后。圣人居上位,不增加人民的负担;居前位,人民的利益也没有伤害。这样,全天下的人就都乐于推举他作领导者,而不是厌弃他。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谁能与他相争。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我的理解:人生的“三宝”

天下人都说,道太大了,大得不像任何具体事物。说对了,正是因为它太大了,所以它就不能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了具体事物,时间久了,它就会变得细小了。

我有三宝,始终保有和珍重:一叫“慈爱”,二叫“俭朴”,三叫“不敢为天下先”,即不敢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前。有了慈爱怜悯之心,同情别人的痛苦,才会产生为解除别人痛苦而勇敢的思想动力;有了俭朴的生活作风,包括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内的整个生存成本就减少了,从而使自己追求理想时更为自由,道路更为远大宽广;一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群众利益之后,自然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而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一个人若舍慈爱去勇武,不俭朴还追求远大广阔,为个人利益争夺领导权,就是死路一条。

人若有着慈爱之心,战必胜,守必固,上天也会帮助他们,以慈爱护卫他们。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我的理解:不争之德

善于领兵作为将帅的人,始终审时度势,决不逞一时之勇武,因为他深知他所带领的是千军万马;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心态冷静平和,深慎分析战场条件和双方力量对比,决不会被敌人激怒;善于胜敌之人,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抑制敌方优势,发挥己方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会在对己方不利时就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者,姿态谦下,尊重和信任所任用之人。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个概念,叫“不争之德”,其实质是,无论干什么事业都不可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有大局观念,不能争个人之强,而是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善于调动众人的力量,这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我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我的理解:祸莫大于轻敌

对用兵者来说,有一个原则:“我不敢主动进攻,而取防守,不得已而应敌;我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从心态上说,为了重视敌人而宁可把困难想多些:虽摆下阵势,犹如没阵势一样;虽要奋臂去搏,好像没有臂膀一样;虽有抛石机,好像找不到敌人一样;要与敌人格斗,好像没了兵刃武器一样。在造成祸患的因素中没有哪个比轻敌更大了,若轻敌,就会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几乎都要丧失掉。

当相对抗的两军实力相当时,心存慈悲、哀悯天下的一方能取得胜利。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的理解:老子也发牢骚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可天下人却不能理解,不能实行。说话要有“宗”,以大道为“宗”;做事要有“君”,以德为“君”。正是因为人们对道德无知,所以他们也不理解我。能理解我话的人很稀少,按我的话践行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所以,圣人就是身穿粗布衣裳怀揣美玉的人。

这“美玉”,就是道德,表现为老子渊博的知识、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