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还一本正经算经济账的,都属于是没把战争搞明白。北宋给辽国的岁币从数量上来说,对于北宋当然是小意思。
问题是北宋没有愚蠢到,相信这种脆弱的和平,他们在河北依然要维持大量军队,防备辽国,成为一把给北宋财政长期放血的刀子。
而且由于北方长期没有战事,这批军队不但挤占财政,还战斗力低下,后面金军南下,这批宋军大多数都是望风而逃。
此外,由于害怕被指责背盟,北宋在对辽国的防御显得十分被动,无法大规模修筑城池跟堡垒备战,只能暗地植树造林,广挖池塘,湖泊,希望能以此稍微抵抗,拖延辽国骑兵入侵的速度。
总而言之,北宋以岁币换和平绝对没有某些人口中的那么美好,不然北宋不至于一听到辽金大战,就急着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军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他们的待遇是很好的,一个普通禁军的工资,都够收买一个党项或者吐蕃小头人了。
宋朝军事不振,没有好马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辽国建立后,宋朝无法收买契丹或者女真的带路党。面对党项、吐蕃的时候,宋朝可以以低价收买这两方的带路党,战绩就好看不少。
△宋朝军费支出绝大部分,是粮草器械等不值钱的海量粗货,作价计算出来得到的。
岁币支出,是白银和丝织品这样的贵重物品硬通货,实际负担,远不止账面上看起来几十万那么点。
要知道,在明代大航海白银输入前,中国一直是贫银国,贵金属是极为匮乏的。
至于宋朝通过边贸赚回来纯属想当然,契丹是拿牲畜和皮毛制品,以及土特产跟宋人换东西,他才不会拿岁币得来的好玩意又换回给宋人。
实际上,契丹掌握着经过草原的丝绸之路北线,丝织品都被他加价卖出去换金银了。你看他好像只拿了二十万丝绸,转手到西边加价十倍人家照样抢着买。
同理西夏也是这么赚钱的,因为他拿着河西走廊。
当兵的收不到钱,乞丐兵没用
嘿嘿嘿!总是要讲成本的嘛!辽宁无论怎么努力也玩不过浙江。
那是你没了解到。两宋朝廷皇室和文官的第1个敌人是谁,是军方,从唐末开始的案例。或者说受的委屈太多,不顾国家利益针对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