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前不供四果,祭后不去三地”明日清明节,传统习俗了解一下!

傻姐美食 2025-04-02 22:02:30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清明时节的雨丝飘落在我家老宅的青砖上,屋檐下挂着的艾草还带着晨露的清香。站在院子里收拾祭品,恍惚又看见奶奶蹲在井边清洗青团的模样——老人家总说,清明上坟是给先人"捎口信儿",规矩讲究可马虎不得。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咱们鲁地传承千年的清明习俗。明日清明节,这些习俗最好了解一下!

"坟前不供四果"这句老话,小时候总听爷爷举着烟袋锅子念叨。具体哪四果?原来是指"空心果""成串果""多籽果"和"谐音不吉果"。像哈密瓜这类空心水果,寓意着"无心祭奠",实在犯忌讳;葡萄、荔枝这类成串的,暗喻"灾祸成串";石榴、百香果等多籽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多事之秋";至于梨子(离)、桑葚(丧)这些谐音犯冲的,更是万万不敢往供桌上摆。

祭扫完毕后的讲究更透着山东人的处世智慧。"三不去"说的是不去别人家串门、不去娱乐场所、不去热闹集市。老辈人常说,刚祭过祖的人身上带着"阴气",贸然串门会把晦气带给邻里。二十年前我表叔不信邪,扫完墓直接去发小家喝酒,结果当天两家都闹肚子,这事儿在村里传了整整三年。

扫墓时辰讲究"赶早不赶晚",天蒙蒙亮就要动身。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上山,露水把裤脚都打湿了。摆供时果盘要朝北,香炉得摆正中央,烧纸要画圈留缺口,这些细节处处体现着"事死如生"的敬重。去年给太爷爷立碑,专门请了村里最懂行的二大爷来主持,他拿着罗盘在坟前转了三圈,连墓碑倾斜的角度都要用铜钱垫平。

山东人祭祖还有个特别的"三献礼":初献酒、亚献饭、终献茶。献酒时要高举过头顶,口中默念"请老祖宗尝尝新酿";添饭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这个动作在民间是招魂的忌讳。去年清明,我五岁的小侄子学着大人把筷子直插在供饭上,吓得他爷爷赶紧拉着全家人磕了三个响头。

"清明不吃蛋,穷得团团转",在俺们山东,染成茜草红的鸡蛋是清明必吃。奶奶的独门秘方是用洋葱皮煮水,染出来的鸡蛋红中透亮,剥开蛋壳还能闻到淡淡草木香。今年我试着用甜菜根染色,结果煮出一锅紫薯色的怪蛋,被老爹笑话说像巫婆炼的药。

单饼卷时蔬是寒食节的活化石。和面时要加一勺花生油,擀得薄如蝉翼,在鏊子上烙出焦黄斑点才够地道。卷上嫩生生的香椿芽、水萝卜缨,再抹点自家晒的西瓜酱,咬下去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上周末带着孩子体验做蛋饼,小家伙把面团擀成了中国地图,蒸出来的饼子倒是意外地筋道。

站在祖坟前烧完最后一沓纸钱,山风卷着灰烬盘旋而上。突然想起爷爷说的"纸灰飞作白蝴蝶",原来思念真的能长出翅膀。这些看似繁琐的老规矩,何尝不是活着的人给逝者写的情书?明儿个又该教儿子描红家谱了,得让他知道,咱们山东人的清明,祭的是先人,守的是人间烟火。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您还有什么补充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支持,我们明天见!

2 阅读:332
傻姐美食

傻姐美食

烟台傻姐爱吃美食,做美食,喜欢的朋友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