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刻画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反面人物:有好色嚣张的恶霸西门庆,淫人之妻,还要合谋置人于死地,最终被为兄复仇的武松当街砍下头颅;有心肠歹毒的帮闲富安,挖空心思助纣为虐,最终在沧州牢城草料场被林冲一枪搠死;有自作聪明的庄客王四,犯下大错后害怕被责罚而将实情隐瞒不报,给史家庄招来大祸,被史进一刀杀死。但这三个反面人物都没有黄文炳震撼人心:黄文炳饱读诗书、满腹权谋,办事干练、见识深远,胸怀大志、忠君爱国,最终却死得最为惨烈——被李逵一刀一刀剐了,把剐下来的肉放炭火上烤了下酒。直到无肉可剐,李逵才用刀剖开他的胸膛,取出心肝,给众头领做了醒酒汤!
黄文炳
黄文炳为求得一官半职,不惜拿陌生人宋江开刀,以上纲上线的手法,以穷追不舍的精神,以心狠手辣的手段,恨不能以宋江的项上人头来作为自己求取荣华富贵的“投名状”!就这样,黄文炳,一个有才有学有志向的读书人,被名利之心异化为冷血残酷的典型反面人物,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面,不能不令人叹息。但如果从黄文炳办事干练这个角度来看,他这个反面人物却可以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一些正面的有益启示。
李逵
第一条启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黄文炳住在无为军,是名在闲通判。也就是说黄文炳原是通判,不知犯了什么事被罢免了,但称呼起来,出于尊重,还是称其为通判,只不过是“在闲的”,也就是被罢免了的。黄文炳一心想要回归朝廷,怎样才可以回归呢?我们看看黄文炳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做了多少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攀附到权贵,要有可以依靠的大山。黄文炳很老到,他和江州知府蔡九攀上了关系,要知道,蔡九可是权势熏天的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黄文炳在蔡九知府身上没少花心思,定期坐船过江来拜谒知府,每次都得备上时新礼物送给知府。“定期拜谒”是为了维持和知府关系的热度,拜谒的次数少了、间隔时间久了,关系就会冷却下来,那就会导致此前在知府身上的付出都白费了。“备上礼物”是维持关系的润滑剂,没有礼物,一个在闲通判(说白了和平民百姓无异)又怎么可能攀得上知府?黄文炳在礼物上也是费了心思的,每次备上的都是“时新礼物”,既价值不菲,又能投其所好。
蔡九知府
第二条启示: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黄文炳是有抱负、有志向的人,本质上他和宋江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饱读诗书、颇有才学;都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立志要建功立业、报效朝廷;都曾经做过衙门小吏,深谙人心、人性;都是人生失意之人,在苦苦寻求人生逆袭的康庄大道;都是富有权谋、工于心计。只需看看黄文炳政治敏感性的嗅觉有多灵敏,对稍纵即逝的时机的把握有多迅速,就可以看得出来,倘若作为衙门小吏,黄文炳比宋江要优秀不少。黄文炳苦心经营,终于攀附到了蔡九知府这棵大树,但有了贵人还远远不够,要想让蔡九知府帮着引荐出职,再次做官,还得要有由头,要有立功表现,也就是要有拿得出手的、分量足够的“投名状”!这也正是黄文炳每日里愁破了头的所在。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黄文炳每日里念兹在兹的机会,终于从天而降,垂青了这个“有心人”——烦闷之下的浔阳楼之行,让他收获了宋江酒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反诗,瞬间,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黄文炳晦暗的人生。
宋江
第三条启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当下我们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在黄文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个细节是黄文炳在浔阳楼满墙壁的题诗中发现了宋江题写的反诗。黄文炳烦闷闲逛到浔阳楼上,凭栏消遣,看到墙壁上不少题咏之作。来来往往的人必然不少,却只有黄文炳在众多题咏之作中发现了宋江所题“却是反诗”!第二个细节是黄文炳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宋江题反诗的第一手资料。黄文炳在确认了宋江的题咏之作是反诗后,先是向酒保打听清楚了宋江的长相模样,再向店家借了笔墨纸砚,把宋江的反诗抄了一份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备用,最后临走前还特意叮嘱酒保,千万不要把宋江题写的反诗给刮去了,把宋江的所有“罪证”和资料都掌握了个清清楚楚!第三个细节是黄文炳识破了梁山伪造的蔡京书信。蔡九知府让黄文炳看了梁山伪造的蔡京书信,立时找出破绽:太师蔡京给儿子的书信怎么可能盖上旧职“翰林蔡京”的图章呢?黄文炳实在是堪称从细节中发现问题的绝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