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甘祖昌,这位赫赫有名的 “农民将军”,真正做到了 “上马能杀敌,下马能种地” 。从军队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农村后,他一心扑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上。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村子的收入实现了数倍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甘祖昌和家人的生活也慢慢改善。
然而,这一切却被人误解。有人看到他家生活变好,竟觉得他犯了错,不然怎么能住上楼房?一纸报告,将甘祖昌告了。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天,王震将军打来电话询问此事。甘祖昌究竟是如何回应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误会呢?
甘祖昌从将军到农民1905 年,甘祖昌出生在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11 年,在舅舅的资助下,他得以读了一年半私塾。然而,1913 年,家境的窘迫让甘祖昌不得不辍学,从此跟着父母从事农业生产。1915 年,年仅 10 岁的甘祖昌就开始跟着村里的大人当挑脚夫,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1917 年,在父母的包办下,他与湾前村的陈卯姑结为夫妻,不过甘祖昌参加红军两年后,陈卯姑改嫁。
1926 年,甘祖昌投身农民协会工作,开启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征程。1927 年 8 月 24 日,22 岁的甘祖昌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指挥若定,带领部队与敌人英勇作战,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和平年代,当大多数人都在憧憬安稳的生活,享受来之不易的宁静时,甘祖昌却毅然决然地接受了组织的命令。他没有丝毫犹豫,带领着部队,向着环境极为恶劣的新疆地区进发。1951 年 1 月,他遭敌人暗算出车祸,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1953 年 3 月,经组织介绍,甘祖昌与龚全珍喜结连理。1954 年 7 月,组织安排他到内地治病,并在江西庐山休养近半年,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赴外休养。1955 年 9 月,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
自受伤以来,甘祖昌多次向军区党委递交申请,请求辞职回乡务农。尽管每次都被以可到内地休养为由拒绝,但不工作的日子让他焦虑不安,无法安心养病。1957 年 8 月,军区党委再三研究后,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夫人龚全珍也辞去了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的职务。此前,新疆一把手王震将军曾挽留甘祖昌,可他回乡的决心十分坚定。就这样,甘祖昌带着全家 11 口人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开启了他的农民生活。
甘祖昌被一干部举报1970 年,省里来了一位刚从部队转业不久的干部。来江西上任前,毛主席对他说:“江西莲花县有个将军农民甘祖昌,他对农业生产比较熟悉。” 这位干部一到莲花县,就派车把甘祖昌接到县里,因为他要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
会上,干部做报告时说:“莲花县的优点是农民住房堪称全国一流,不过,莲花人种的是‘懒人田’,长的是‘懒人禾’。” 接着又讲:“稻禾越矮越好,株距越密越好。” 讲完后,干部让甘祖昌表态,甘祖昌只是摆了摆手,并未说话。
散会后,干部问:“你为啥不讲话?说莲花的干部群众太懒,不对吗?” 甘祖昌说:“要是都是懒人,那就没饭吃了。矮秆化是有限度的,哪能越矮越好,要是只有一寸高,谷子难不成结在泥巴里?株距也不是越密越好,水稻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太密了只会长草不结谷…… 这些都是科学呀。”
这位干部被气得脸发黑。过了半个多月,省里召开县级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对甘祖昌一顿批评,说他 “盖了高级洋楼”“搞了花果山”“每年卖十多头大肥猪” 等等,还把他定为 “资本家”。
不久,王震将军到江西新乡红星农场视察工作。其间,他打电话叫甘祖昌来会面。见面后,甘祖昌很高兴,在新疆时,王震对他颇为照顾。王震说:“伙计,怎么回事呀?省里的大干部告了你的状。” 经王震讲述,甘祖昌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说:“那楼是我自己掏钱盖的,就是个土包子楼。花果山交给生产队了。养猪是为了还苏联债,苏联人要猪肉,我就努力养猪呗。” 王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甘祖昌为村民做了太多实事1958 年冬,甘祖昌带着家人来到虎形岭,决心开垦这片土地,改造贫瘠的红壤土。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和家人毫无怨言,一心投入到开垦工作中。1960 年,甘祖昌又带领社员们改造冬水田。为了激励大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在部队积攒的全部积蓄,将近两万元用来购买化肥奖励社队。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三年时间,沿背大队百分之八十的冬水田得到改良,从过去依靠国家回供粮,变成了能够上交国家公粮,实现了巨大的转变。
从 1961 年开始,甘祖昌和家人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劳作,让曾经荒凉的虎形岭焕然一新。果树挂满果实的时候,他却无私地把这些成果交给了生产队,一心只为集体着想。1965 年,甘祖昌又带领村民修建快省陂,还建起了沿背大队发电站和综合加工厂,为当地发展添砖加瓦。1966 年初秋,他带领百姓历时三个多月,建成了 “返修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1967 年,在甘祖昌的支持下,江山发电站电机安装成功并正式发电,彻底结束了坊楼公社村民用茶油灯照明的历史。1971 年冬天,坊楼公社屋场大队修建龙潭水库,甘祖昌亲自参与施工劳动。1973 年冬天,他引进水稻杂优良种试种成功,沿背大队迎来了粮食大丰收。
1985 年 10 月,甘祖昌因病住进莲花县人民医院抢救。1986 年 3 月 28 日,甘祖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81 岁。1986 年 4 月 5 日,莲花县委在县展览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无私奉献的英雄。
尾声甘祖昌回农村当农民,不是口头说说,而是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办事,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他无私奉献,一生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