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处死义子刘封?

心水史吖 2025-02-07 16:19:45

220年,丢掉了东三郡的刘封回到成都。

见到刘封,刘备责备他不救援关羽及侵凌孟达,但还没有下达处理意见。

此时,诸葛亮劝告:刘封桀骜难制,将来刘禅很难驾驭,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他杀了。

于是,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下令刘封自尽!

刘封叹息:”我恨自己没有听从孟达的话呀“!于是,被迫自尽。

事后,刘备为刘封流泪。

刘封虽有罪过,但是,在诸葛亮提出意见前,刘备并没有杀之之意。

从刘备后来为之流涕来看,刘备是对这个义子怀着深厚感情的。

何况,当时,关羽已死,张飞、黄忠、马超,或年事已高,或已为病所扰,骁勇善战的刘封是“二代”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一定要处决掉刘封呢?

刘封的身份:约等于废太子。

刘封虽然只是义子,身上没有刘家的血脉,但是,他的身份,却等同于“废太子”。

200年,刘备来到荆州,投靠刘表。

此时,还没有子嗣的刘备,收了罗侯寇氏之子刘(寇)封,为义子。

尽管刘封不是刘备的亲儿子,但是,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已经被收为养子的刘封,是拥有继承权的。

由于当时刘备并没有其他儿子,在207年刘禅出生前,刘封是刘备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即便在刘禅出生后,刘封依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一来,小刘禅能不能存活下来都是问题。

208年,长坂坡,刘备被曹军大败,刘禅险些遇害,幸得赵云相救。

212年,刘禅又险些被孙夫人带回江东,幸得张飞、赵云“截江”而救。

可以说,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小刘禅能不能顺利长大,或者长大后会不会成为“人质”都是大问题。

二来,以宗法制度,刘封的继承顺位仍在刘禅之前。

古代宗法制度,“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刘禅的生母甘夫人出身低微,只是刘备的妾,所以,刘禅也非嫡出。庶子的地位与养子并没有差异。

所以,“立长不立贤”,刘封的顺位仍在刘禅之前。(当然,如果立贤,刘封也应当在刘禅之前)

当然,刘备也是人,没有人不偏爱自己的亲生骨肉。

所以,219年,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还是以刘禅为世子。

如此,刘封,实际上其地位已经与一个“废太子”极为相似了。

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三国志.刘封传》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废太子”不处“嫌疑之地”,无不面临着极为危险的局面的。

刘备的苦心

刘备夺取汉中后,令刘封统御孟达,一起夺取了上庸等东三郡。

其后,刘备让刘封长期驻于东三郡。

东三郡,在今神农架一带,交通不便,自成一“国”。

因此,让刘封在这里,算是刘备这个父亲的苦心。

一方面,天高皇帝远,自成一“国”,远离刘禅,远离成都,远离微妙难以处理的复杂关系;

另一方面,东三郡的力量,亦远远不足以对刘禅构成威胁;

同时,刘封独镇东三郡,又能发挥其勇武才略,为国守边。

边缘化的儿子,安排在边缘化的地方,做边缘化的主人,但却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是刘封在此立足的定位!

刘备善驭人,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优点,同样体现在对刘封的安排上!

“又不助羽”背后暴露出的“桀骜难制”

刘封刚夺取东三郡不久,就出事了。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三国志.刘封传》

关羽北伐,令刘封、孟达往救,刘封、孟达拒绝。

为什么刘封、孟达拒绝救援?

有很多说法。

刘封、孟达自己说的“山城未附”肯定也是实施,而所谓刘封在立世子等问题上与关羽有个人恩怨,也常被人提起。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承羽命”!

刘封所统的东三郡,当时已经被划入荆州。

而关羽,早已被授权董督荆州。

所以,刘封、孟达,他们与关羽之间是上下级关系,需要接受关羽的“董督”、节制。

就这样,刘封、孟达,还是不接受关羽的指挥,甚至看着关羽败亡!

这就充分说明了刘封“难制”的程度!

关羽,是刘备军中的二号人物,唯一假节钺之人,地位比诸葛亮还要高很多!

刘封不听从关羽调遣,也就意味着:整个刘备集团,只有刘备本人一个人能够“制”刘封。

所以,诸葛亮说“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是非常客观的评估!

侵凌孟达背后暴露的危机

关羽败亡后,刘封又闯一祸。

他侵凌孟达,夺孟达旌旗鼓吹!

孟达无奈之下,情深意切给刘备留了封信,投曹丕去了!

“侵凌孟达”暴露出的问题,不比“又不助羽”要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逼走孟达的消极影响,非常非常大!

孟达,其父亲当年作过凉州刺史,出身高贵,又统有部曲4000余家!

刘备入川,正是孟达与法正一起迎进来的!

可以说,刘备能入川,除了已经被刘璋杀掉的张松外,就只有法正在孟达之前了。

而孟子度之才,在当时连北方曹魏都知晓!

有实力,有才能,有功劳,这样的人,被你刘封逼走!别人怎么看?

何况,孟达,乃东州派人士。

刘备入川后,与东州派、益州派这些刘璋旧部的关系非常微妙。

因此,刘封侵凌孟达,实际上是加剧两派之间的矛盾,加大两派之间的裂痕。

如果刘封是有功”难制“,或许不必被诛。

只要不给实权,刘封也没有太大危害。

然而,刘封性格如此跋扈,凭其特殊关系侵领关系敏感的同僚,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了!

刘备将“侵凌孟达”的罪过放在“又不助羽”之前,是出于维护内部关系的考虑!

同样,刘封“侵领孟达”,意味着他的身份呢、性格,会影响集团内部团结,对刘备集团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如此,刘封,必无生路了。

后世史家提起刘封,评价都很差。

或说刘封“跋扈难制”,或说刘封“咎由自取”,甚至很多人将关羽之败迁怒于刘封···

其实,刘封有过不假,但后世史家的评价稍微过分了。

关于不助关羽。

当时“山郡未附”,确实不是虚言,且在曹操、孙权两面夹击之下,刘封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可以认为他的选择有问题,但多少算是“情有可原”。

关于侵凌孟达。

孟达本反复无常之人,又族大恃才,刘封要压制他,其实也是正常的。

刘璋、曹睿,都无法使孟达安心相从,刘封不能,其实也是正常的,只能说他的驾驭之能不如曹操、刘备这样的一流人物!

然而,刘封每战有功,是其勇;斩杀孟达来使,是其忠。

从一个武将的角度考虑,刘封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所以,个人以为:刘封确实有问题,但其实不应过多贬损了!

他是好的武将。

只是···他不幸做了刘备的“义子”。

0 阅读:0
心水史吖

心水史吖

记录前人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