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有种特殊的工匠职业,掌握神秘的“墨师文”,如今在农村逐渐消亡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11-04 10:30:02

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精密仪器和建筑图纸的年代,老一辈人是怎么建房子的?

在没有钢筋和水泥的年代,老木匠是如何不用一钉一铆就能将木料无缝拼合建成房子的?

(水族古村落—怎雷村)

神奇的木房子之所以能够造出来,是因为一个个木匠的精心建造。

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灵魂人物,他们不仅指挥着所有的木匠,还要把控建造的全过程,这个神秘的职业,叫做“掌墨师”,也是一个在农村即将消失的特殊职业。

你好哇!我是南兮。之前有几次内容,我专门讲了贵州那边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水族。水族的至宝可不只是水书、端节、马尾绣,还有造房子的绝活。

(水族村落——怎雷村)

水族的房子,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一般是2-3层的木房子,“人居其上,牲畜居其下”。 水族人建房就地取材,用杉、松木为原料,屋顶盖瓦。

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个怎雷古建筑群,那里有不少百年以上的老木房,现在已经贴上来文物保护的牌子,但同时也是当地村民正在居住的房子。

我之前在这个村子拜访过一个水书先生(我们都叫他韦伯伯)。其实除了是水书先生,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掌墨师。

掌墨师,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建筑墨线的师傅,通俗地说,就是拿墨斗的。

(墨斗)

掌墨师相当于传统木质房屋建造时全程主持修建的“总工程师”,需要负责建房子的全过程,包括从堪舆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材料加工、掌控墨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各类大小事宜。

在没有设计图纸和精密仪器的年代,一个木房的建造,全凭掌墨师的个人经验。

“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说的是墨斗和墨线。木要就直,成栋梁之材,必须绳之以墨,木匠有了墨线,便有了依据。

掌墨师建房不需要任何设计图纸,所有的建筑细节都在脑海里,他们所画的各种墨线符号一般人看不懂,被称为“墨师文”。

掌墨师不用一根铁钉,仅凭一根丈杆、一把直尺、一个墨斗,用高超的木工技术,铸造了精美绝伦的建筑实体。

在水族传统村寨里,建房子是极大的事。要看屋主的生辰八字择吉日动工,开工前要祭天祭祖祭祖师爷(鲁班),祈求平安顺遂,一举一动得按水书上写的规矩来。

而且建房屋可不是几个甚至几十个匠人就能做好的,必要的时候,十里八乡所有的人都要来帮忙,尤其是立房仪式,那场面更是宏大。

韦伯伯做了大半辈子的掌墨师,目前村里的居民房有一半以上都是韦伯伯当年亲手或参与建造的。

他做掌墨师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热爱,而是因为当年实在是太穷了。

老一辈的掌墨师是很辛苦的,熬的就是年岁,很多人熬了一辈子也只能做“二墨师”,成不了“掌墨师”。

韦伯伯常常是开始干活以后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白天画一天墨,到了晚上还要反复地想有没有画错,精神消耗特别大。然而在乡村,收入并没有多少,只是为了能多一口饭吃。

所以,除了是水书先生和掌墨师以外,韦伯伯也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种地农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楼房取代了老式的土木房,掌墨师也成了一个快消失的职业。韦伯伯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2022年建造的凉亭,便是他的收官之作了。

也许有些技艺迟早会消散,但是只有它曾存在过,也留存于世,不愧于天,不愧于心。

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我想,这就是手艺人朴素的心吧。

0 阅读:0

南兮的人文游记

简介:少时读书,而今行路,以书带路,圆少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