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2小时的高强度磋商,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拟定的联合声明最终未能面世,乌克兰的强硬否决让特朗普政府精心策划的停火方案功亏一篑。这场原计划在复活节前敲定黑海停火的谈判,因基辅拒绝在领土问题上妥协,暴露出俄乌冲突背后难以调和的深层矛盾。
3月24日的闭门会谈中,美俄就黑海航行安全、能源设施保护达成初步共识。根据俄参议员奇若夫透露,协议草案包含立即停止攻击港口及输油管道、设立30海里安全区等关键条款。然而当美方试图将乌东四州地位问题纳入附加条款时,泽连斯基政府强烈反对在未收复失地前讨论领土归属。
卫星图像显示,俄军目前实际控制顿涅茨克州55%、扎波罗热州72%的区域,赫尔松与卢甘斯克仍有15%地带处于交火状态。这种军事现实与法律主张的错位,使得任何涉及领土的协议都成为基辅的“政治毒药”。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直言:“接受现状等于承认战败”。
美方推动黑海停火的急切态度,与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布局密切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能源巨头正与俄石油公司商谈联合开发里海油气田,该项目需确保黑海运输通道安全。此外,乌克兰境内已探明的2.3亿吨锂矿资源吸引美国矿业公司,这些战略矿产经敖德萨港外运必须打通海上通道。
经济数据更具说服力:2024年前两个月,乌克兰经多瑙河支流出口的粮食同比暴跌47%,而黑海航线恢复可使美国主导的粮食贸易联盟年增收120亿美元。这些现实利益驱动着特朗普团队即便遭遇挫败,仍计划在4月中旬重启三方磋商。
俄方在此次会谈中展现出罕见灵活性,不仅同意联合国观察员进驻能源设施,更承诺暂停对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导弹袭击。这些让步背后是莫斯科对解除制裁的期待,若黑海协议落地,欧盟或放宽对俄石油价格上限,仅此一项就能为俄财政年增180亿美元收入。
乌军总参谋部最新战报显示,其自主研发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已完成黑海沿岸部署,射程覆盖刻赤海峡。这种不对称打击能力,使得任何海上安全协议都面临随时崩盘的风险。
尽管会谈未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但三方共识区域仍具建设性:俄乌承诺不再袭击对方核电站,并建立前线指挥官热线。这些机制虽不能终结战争,却为后续谈判保留了对话窗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闭门会议中提出折中方案,暂时搁置领土争议,优先落实人道主义走廊。但俄外长拉夫罗夫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要求北约书面承诺停止东扩。随着欧盟宣布向乌追加50亿欧元军援,这场牵动全球的博弈远未到终局时刻。
棋子
锂矿都在乌东,美国出钱,乌克兰出地,乌东亲俄派出命去挖矿,利益美乌平分,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