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其实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豫经猎史 2025-01-11 15:15:41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之一,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谈判能力都是十分出色的。

然而,当撒切尔自信满满地来华访问,试图在香港问题上拿捏中国时,却发现在邓公面前竟然一份便宜都讨不到。

出发前还底气十足地表示: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而回去后竟然摔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门前。

晚年时的撒切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挽尊称,当年为了不归还香港,曾考虑过发动战争。

英国为何如此看重香港,甚至不惜为香港向中国发动战争?当时的英国又是否真的有能力像撒切尔所说的那样对中国动武?

香港的重要性

二战以前,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十八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也一度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巅峰时期的英国,殖民地一度达到3000多万平方公里。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这个日不落帝国开始走向衰败。

全世界殖民地开始迎来独立解放运动的浪潮,英国的殖民地也一下子降到172万平方公里,在海外的领地也只剩14块。

而这14块中,英国最看重的是香港。

原因很简单,英国对香港的付出也是最多的,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英国可谓是倾注了很大的心力。

加上英国与亚洲距离远,想要和亚洲进行贸易往来显然非常困难,而香港就成为了连接英国和亚洲贸易的纽带。

香港对英国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

甚至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实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香港依然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为英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英国试图将香港打造成亚洲的金融中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而事实证明,英国的这一策略确实有效,英国靠着香港竟然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以至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香港的房地产、金融甚至影视等多个行业的命脉都被英国牢牢的攥在了手里。

因此,相较于其他地方,英国更看重香港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收回香港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英国显然不这么想,为了不归还香港,甚至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以紫石英号试探中国的底线,却没想到直接被解放军的炮弹直接吓了回去。

这证明我国是能以武力收回香港,但之所以没这么做主要原因还在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封锁,导致我国在经济上无法与世界沟通。

为此,毛主席认为当时香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贸易区,可以作为连接我国大陆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与美国等国家的关系开始解冻,收回香港自然要重新拿到桌面上。

英国自然是不想归还的,为了达到目的,英国还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试探我国对香港的态度。

妄图以加长租借时间的方式继续控制香港。此时我国的领导人邓公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两国关于香港问题一直处于互探虚实的状态。

撒切尔访华

直到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坐不住了,她决定在当年的9月份访华。

作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在执政期间的强硬态度闻名世界。

在上台前,她就信誓旦旦地表示会收拾英国留下的烂摊子。

访华时的撒切尔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因为在她访华前,英国刚刚在与阿根廷的马岛之争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这让撒切尔自信心爆棚,自以为在此次访华也绝对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而,令撒切尔没想到的是,中方虽然热情地欢迎她的到来,却在香港问题上表现出了绝对的强硬。

对于撒切尔所提出的“三个条约,”邓公直接表示这种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绝不会接受,而且也永远不会接受。

此时撒切尔才意识到,中国可不比阿根廷。她的强硬态度非但没有威胁到邓公,反而让撒切尔心里一惊。

尤其是在谈到香港主权问题时,邓公更是强硬地表示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仅仅是新界,还有香港岛与九龙。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撒切尔还是不死心,她故作一副“妥协”的态度,表示中国可以收回对香港的主权,但香港还是由英国来管理。

撒切尔想要通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邓公当然明白撒切尔的用意,一个国家如果连管理自己土地的权力都没有,怎么能算拥有主权。

因此,邓公依然坚决的否决了撒切尔的提议。

撒切尔素有铁娘子之称,在英国国内也颇具政治手腕。

从英国能拿回马岛就能看出撒切尔确实是有实力的。

因此在香港问题上,撒切尔也是胸有成竹,却没想到在邓公面前碰得一鼻子灰。

为了做最后的挣扎,撒切尔从侧面表示如果中方执意如此,英国愿意奉陪到底,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然而,撒切尔的威胁或许对别人有用,她此次偏偏面对的是从不怕死的中国人。

邓公坚定地表示中国人虽然穷,但打仗可从未怕过。

谈判到了这一地步,撒切尔知道自己彻底输了。

香港回归也成为了必然,回去的撒切尔失去了来时的自信与胸有成竹。

甚至在走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径直摔了一跤。而她这一摔也彻底摔掉了自己的底气与信心。

放弃香港

从撒切尔回国后到1997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又经过了多轮谈判,但每一次的谈判中方的态度都十分强硬:香港必须在1997年如期回归。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最终选择放弃,中国在香港的主权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至此,离开祖国近150年的香港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撒切尔则因为丢了香港以及政策失误而被迫下台。

撒切尔晚年时曾写过一本回忆录,在回忆录中她写到:当初为了香港,甚至考虑过和中国动武。撒切尔有这种想法并不意外,毕竟香港对于英国来说太重要了。

但同时,撒切尔也知道和中国动武,只能是自取其辱。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表现早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是不怕死、不怕牺牲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不怕死不怕牺牲的国家还在不断地前进,而英国却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大英帝国。

甚至在军事实力上也早已经被美国甩在了后面。

而且当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真要破罐子破摔英国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实际上,在马岛问题上就能看出,英国的实力已经确实有限了。

在一定程度上香港和马岛有相似之处,都距离英国很远。

但不同之处在于马岛对于英国来说可谓是微不足道的

但香港不同,继续保留对香港的租借权,对英国来说意义重大,否则撒切尔也不会因为丢了香港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一落千丈,最终被迫下台。

为了夺回马岛,英国可谓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撒切尔更是下了血本。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动用了十几架飞机和十亿英镑,才从阿根廷的手中夺回来居民甚至都不到2000人的小岛。

撒切尔当然有自己的心思,她一方面想用这件事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而另一方面就是想拿这件事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在香港问题上想要取得先机。

只是撒切尔打错了算盘,中国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马岛。

想从中国手中拿走香港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撒切尔在回忆录中所说曾经考虑过对中国动用武力,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年谈判结束后,撒切尔便对邓公说要和平的商议香港主权的事情。

这也充分说明撒切尔确实没底气和中国动武。

毕竟,单单拿下马岛就让英国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要想和中国动手,后果可想而知。

最终,香港在1997年的7月1日的零点零分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交接会场时,举国欢腾。

旗帜升降仅仅几分钟的时间,然而在此之前却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英两国之间就香港问题展开过无数次的交锋,才迎来这令人振奋的时刻。

香港的回归之路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容易和轻松,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坚定意志,以及所有中华儿女的坚定信念换来的。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是因为国家强大、有实力做后盾,才会让英国心甘情愿的归还给中国。

撒切尔想要以对中国发动战争来换取对香港的统治只能是黄粱一梦。

参考信源:《此文很长,但这才是英国殖民下的真实香港》人民政协网

《“紫石英号事件”背后的外交斗争》中国青年报

《撒切尔夫人自恃手握三张“硬牌”反对归还香港主权》人民网

1 阅读:302
豫经猎史

豫经猎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