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中国积贫积弱,沉浸在大清帝国美梦中的清王朝被一声声炮声惊醒,皇宫的安乐祥和不复,岭南地区的太平天国把战火烧到京城。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全力抵抗,这段历史大家一定不陌生,可骁勇善战的石达开并非死于曾国藩的湘军,而是败给了骆秉章。
骆秉章到底何许人也,为何能斩落太平天国的翼王,其实骆秉章和洪秀都是广东花县,不过两人却殊途同归,一个创立了拜上帝教,另一个则为清王朝鞠躬尽瘁。
说到骆秉章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可是和左宗棠、曾国藩齐名的晚清八大名臣,他不仅在抗击太平天国上战功彪炳,其职业生涯功绩更是辉煌,以至于死后受到不少民众自发为其送行,今天我们就来回顾骆秉章辉煌的一生。
大器晚成 遇事不决问玄学骆秉章的祖籍在广东花县,曾祖父早年间来到佛山谋生,几经辗转最终在东华里扎根,佛山的著名旅游景点中就有骆秉章故居。
根据史料记载,骆秉章到朝廷做官后,曾经修缮东华里部分区域,时至今日,这片区域的房屋依然保留古色古香的历史底蕴。
骆秉章从19岁开始考中秀才,可在随后的7年的会试中总是铩羽而归。
古人面对困境时更愿意相信玄学,骆秉章也不例外,他原名骆俊,占卜先生查阅族谱后发现,名字和先辈重名,在中国的宗族文化中这是大不敬行为,子孙必须避讳。
说来也巧,就在他正式改名为骆秉章之后,他居然真的考中进士,道光十一年,骆秉章成为翰林庶吉士,这一年,骆秉章42岁。
抗击太平天国 连杀三大将领说到抵抗太平天国,很多人脱口而出曾国藩,殊不知骆秉章的战绩更为彪炳。
1852年,骆秉章仅用2000兵力就把南王冯云山击毙,他根据太平天国的行军路线,判断敌军很有可能从湘桂边界进军,于是安排800名骁勇善战的士兵堵住此地,并在短时间内紧急调动1200名士兵守住两个方向。
不出所料,太平军落入圈套,骆秉章率兵将冯云山围堵在全州蓑衣渡,也就是如今的湖南永州祁阳县,这里水路通畅,易守难攻,骆秉章成功在此地击杀南王冯云山。
不仅如此,骆秉章在同年8月组织兵力在湖南长沙修建防御工事,他凭借城墙的天然优势,将西王萧朝贵挡在城门外。
此时热兵器发挥重要作用,骆秉章与敌人周旋同时,迅速安排城墙上的炮火准备,对准萧朝贵猛烈开火,后者当场毙命。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领军阵亡对太平军的打击极大,骆秉章两度击杀太平军骨干的事迹迅速传遍朝廷,咸丰帝评价其为:“老成硕望,宣力弥勤”。
骆秉章的显赫战绩还在继续,石达开是太平军最骁勇善战的将领,1863年,他率领太平军打算从四川进军,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并不急于迎战,而是根据敌军的进军路线布下陷阱,再将石达开部队围困在大渡河。
大渡河拥有多处天然防线,高达数十米的河道成为最佳防御阵地,骆秉章调集1000兵力直接断了敌军后路,同时加大对逃跑敌军的围追堵截。
古代战争中的兵力组成中,后勤保障占比极大,骆秉章正是利用太平军后勤保障薄弱的特点,不断消耗对方战力。
历史上对此役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石达开并非死于战术层面,而是过于天真,他原以为向骆秉章投降能够活命,但后者并不打算放过他,最终石达开被凌迟处死。
后来又部分历史学者认为骆秉章不厚道,可在战场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数千名投降的士兵,一旦有机会捡起武器便是敌军。
其实曾国藩早期组建湘军时遭到政敌反对,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湖南提督鲍起豹,提督是朝廷的正规军,在鲍起豹眼里,湘军不过是一班虾兵蟹将。
此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大力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除了战略层面的支持,骆秉章还在兵力、军械、后勤保障等方面倾力相助,曾国藩大为感动。
1854年,太平军将领石祥祯攻打湖南靖港,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欲率领湘军击溃太平军,可事与愿违,曾国藩大败靖港。
其政敌立即对其发起攻击,要求咸丰帝撤了曾国藩的职,此时骆秉章再次挺身而出,为曾国藩说情,这才有了后来湘军全面反击太平天国。
不夸张地说,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骆秉章的支持,也不可能培养出战功赫赫的湘军。
整顿军纪 推行教育 大兴水利做官难,做清朝的官更难,晚晴的官场上充满着尔虞我诈,同时还要面对内忧外患的政局,官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骆秉章被称为“晚晴八大名臣”侧面印证其深谙为官之道。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上的彪炳战功,骆秉章的治理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尤其在社会局势、军队培养、经济改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从社会治理来看,骆秉章看到尚武思想无法维护社会稳定,甚至会造成社会局势动荡,因此他主张“以德治民”的政治理念,虽说骆秉章的出发点依然是为统治者服务,实际上对社会长治久安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骆秉章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其任四川巡抚期间,兴办大小学堂多达300多个,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湖南长沙的“求忠书院”,该学院创办的初衷是为湘军后人提供教育。
不仅如此,骆秉章首创“义学”,可理解为古代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为家境贫寒学子提供教育。
义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小学为主,也就是如今的启蒙教育。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骆秉章推行的教育措施全面提高广大民众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奠定基础。
骆秉章主张“以夷制夷”的理念推行藏区扶持政策,他深刻意识到不能直接派遣汉人官员管理藏区,由于宗教理念不同,极易引发矛盾,因此其通过多种方式扶持土司,以稳定藏区的长治久安。
同时,骆秉章大力支持汉藏文化融合,其任职期间,派遣汉族官员与藏区人民建立联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强文化融合,此举对藏区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从军事层面来看,骆秉章主张“以战养战”治理理念,加强后勤保障建设。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考验的是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骆秉章针对军队的治理具有极强前瞻性。
此外,骆秉章从百姓中招募年轻力壮壮丁,无形中压缩了军队开支,同时能够全面提升军队整体战力,这支由青年壮丁组成的“楚勇营”,面对太平天国时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骆秉章作为战场将领,非常明白士兵下了战场,缺乏纪律性的士兵势必极有可能成为百姓眼中的恶霸,因此骆秉章制定严格的军纪,一旦发现士兵欺行霸市、强抢民女、扰乱社会秩序,必须军法处理,甚至把士兵拉到闹市区当众斩首,此举获得当地百姓一致认可。
从经济治理来看,骆秉章对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地方经济,其任湖南巡抚期间,鼓励民众发明新型农耕用具,对于农业社会来说,生产工具的改良势必会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
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骆秉章因地制宜,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一直以来,湖南一旦连续暴雨,必定出现洪涝灾害,骆秉章于1854年大兴水利,全面统筹湘江堤坝的修建工作,由于治理得到,湘江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五谷丰收。
人们熟知骆秉章的卓越军事才能,殊不知他在技术创新上同样做出重大贡献,在这位儒家出身的官员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保守陈旧的官僚做派,他主张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其任四川巡抚期间,斥巨资采购采矿设备。
另外,其在任期间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工业发展,骆秉章虽然没有喝过“洋墨水”,但其认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比如在四川成都开设机器制造厂。
病逝于任上 百姓自发悼念1867年, 骆秉章因病逝世,终年74岁,朝廷赐谥号“文忠”。
骆秉章在任期间,为四川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当地百姓听闻骆秉章离世,各家各户自发悬挂白布,甚至不少商贩把生意停了,全部聚集到骆秉章府上悼念。
时至今日,骆秉章在四川人民心中依然备受敬仰,甚至比肩诸葛亮。
如今有游客去四川成都旅游,可以看到当年朝廷为骆秉章修建的丞相祠堂。
据《清史稿》记载,“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
让人震惊的是,骆秉章归为四川巡抚,家人整理遗物时并没有大量财物。
根据《刘中丞奏议》记载,其遗产仅有“布帐一,银百两,破笥二而已,家无田屋以处子孙”。
著名史学家费行简用“任将甚专”和“生平廉素”来评价骆秉章,在军事上,其知人善用,心胸宽广,绝不嫉贤妒能;在生活上,他清廉朴素,身居一品官员,从未想过贪图享乐。
诚然,骆秉章并非完人,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其没有全面深刻认识西方思想,更无法从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出发去理解西方政治制度,这是清朝末期统治阶级的缩影,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时,清王朝依然沉睡在大清帝国的美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