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园
在北京中南海的丰泽园大院的偏东侧有这样一所院落,它形状方正、气度庄严,四周的房子匀称地排列,均是五开间,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明、清时候的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
院落出入的门厅大门之上,有一块横匾,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菊香书屋”,其楹联为“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
这里就是毛主席办公跟生活的地方,这种生活与办公相结合的居住方式,也是延续了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的作风,毛主席一共在这里度过了17年的时光。
走入门厅,就能看见院子北面的五间房,这种坐北朝南的房间在北方多被作为正房,中间的过厅大门上横着一块匾额,雕刻着三个大字“紫云轩”。紫云轩东侧的两间房就是毛主席的起居室。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住在紫云轩里,因为这里有家的感觉。
毛主席喜欢看书,菊香书屋的西厢房就变成了毛主席的藏书室,他经常在这里阅读书籍,查看资料。每当夏秋时节,他就会拿一卷书,坐在一把藤椅上,在菊香书屋院内的一棵苍柏树下乘凉、阅读。
走进院子之内,有一条笔直的路径直通东厢房,在走到中间部位时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径连接着南北两房。南北走向的路径较长,而东西走向的路径较短,两条路在院子的正中心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
沿着这条用砖砌成的路径行走,稍微有点湿滑,石砖已经因为常年的行走而被磨平了棱角,并且长满了青苔。
来到十字路口,向北来到紫云轩,经过悬挂着横匾的过厅,向东便进入了毛主席的起居室,向西则可以通过里间来到西厢房,里面摆满了毛主席的藏书,是名副其实的书屋。
毛主席的藏书
穿过紫云轩的过厅,则能通过北门来到一个呈三角形的后院,与中南海西岸边上的柏油马路仅一墙之隔。后院里有一个简易的防空洞,是毛主席的卫士进驻之后为了以防万一而挖的,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这里长满了翠竹,并且有一块巨石东西横卧在院内。
北房与东房之间有一个夹道,里面有一排房间,呈南北走向,南侧两间是卫士的值班室,北侧两间是厨房,夹道朝北走到头有个便门,直通中海的西岸,毛主席去怀仁堂开会时,时常会从这个便门处走。
从北房出来,经过十字路口直走,来到南房,是与北房一模一样的结构,也是五间。中间也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刻着“松寿斋”,这里的主人是江青,毛主席的女儿长大之后也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南房与东房之间也有一个夹道,从这条路可以直通孩子们的宿舍,所以毛主席经常在这条路上走动。
东房也有五间房,中间是过厅,过厅南侧并没有开门,因此南侧的房间并不与过厅相连,而是开在东房外,是贮藏室。过厅内唯一的门在北侧,里面是两间毛主席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南北走向的长方形,走入房门的左手边放着一张大写字桌,正对着一扇窗户。桌子上除了放置有文房四宝外,还放有一个铅笔盒,里面放着十来支铅笔。卫士每天都会来把铅笔削得尖尖的放在铅笔盒里,但是毛主席不愿意浪费,只要笔头还能拿得住都不让扔掉,因此铅笔盒里的铅笔经常是非常短的铅笔头。
毛主席的写字桌
桌子后面放着一把非常陈旧的座椅,毛主席为了能让写字的空间大一点,经常将座椅推得比较靠后。虽然写字桌正对着窗户,但是由于窗户是朝西的,采光并不是很好,大多数时间都需要灯光照。毛主席就是在这样局促简陋的书桌上,不知道是写下了多少文章,签署了多少文件。
在办公室的中央靠东的地方放着一张木框玻璃板面的茶几,茶几南北各有一个单人沙发,东面放着一条长沙发,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有时中央五大书记就会在这里开会。
在办公室的北侧立着一个三角衣架和一个横式衣架,用来悬挂到访首长们的衣服。
北墙的东侧开有一个门,里面是卫生间,这是毛主席入住后新建的。
毛主席从办公室到起居室并没有相连的通道,所以他在办完公之后都要穿过露天的庭院前往起居室,即使是刮风下雨也是如此。
进入到毛主席的起居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黄铜制成的双人床,这是解放北平时跟着一起被解放的,但是里面弹簧软垫被撤走了,换成了毛主席习惯的木板。床被放置在房间的正中央,床头向北,床的一半被半床的书籍所覆盖,毛主席就经常跟这些书籍同眠共枕。
毛主席的一半床放满了书
床头栏杆上系着一个电铃的按钮,一条电线一直通到卫士的值班室。每当毛主席睡醒之后,他就会按下按钮,卫士就会为毛主席端来热茶,并且询问毛主席有什么吩咐。
紧靠床头的右手侧有一个普通的木质床头柜,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台灯下有一个玻璃烟灰缸,烟灰缸旁常年放着一盒或半盒的香烟和一盒火柴。
起居室里的家具除了那张黄铜床,还有一个木质立柜、一个木质靠背椅和一个木质三角衣架,这些都是解放北平时一起被解放的,唯有墙上挂着的一只半尺的木框温度计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后买的。
木质立柜里面挂着的也只是他个人的几件衣物而已,三角衣架上一般会悬挂毛主席当天穿的外套或者大衣,卧床时脱下的裤子则会放在靠背椅上。毛主席在起居室内最经常做的就是侧卧着看书,那半床的书看完了,他就会将书放回藏书室,再从里面搬半床放上。
纵观毛主席的起居室是那样的简陋,但是他恰恰觉得这样的布置最有家的感觉,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十七年,从建国前夕到1966年搬离,起居室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身为国家领袖,他曾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自己不像他们那么自由。也许只要在卧室中跟他热爱的书籍躺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享受片刻身心的自由吧,这大概就是他喜欢紫云轩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王鹤滨;《真实的毛泽东》·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