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鹏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骨子里深深刻着觉醒、探索、创新与变革等闪亮的词语。他为自己取的字却是“守常”,即固守常法,勉励自己持之以恒,坚持理想。
而当历史翻页了一百年后,守常与创新,这在字面上颇有矛盾的词语,渐渐有了与时俱进的新辩证——在越来越强调创新的今天,守常这个词不仅被冷落,而且染上了不知变通的贬义色彩。可有时候,守常更应当被需要。因为要守的,除了常法,还有一颗心。
守常,守的是一颗良心。
前些年,“科技与狠活”一词扯下餐饮界的遮羞布。原来,很多打出现熬现做、古法手工等口号的店家,压根没有坚守耗时耗力的工序,而用各种预制菜和食品添加剂滥竽充数。本应造福于人的科技,反成了威胁健康的头号凶手。再看那些真正现熬现做的店面,你不禁感慨,活该他们生意兴隆!世人心中皆有一杆秤,守住了常,守住了良心,才能守住顾客的交口称赞,让整个街区共同守住小店的生意。当鱼目混珠的“预制菜”们热度不断下降时,货真价实的“现做菜”们永远能守住刚刚出炉时的热度。
守常,守的是一颗匠心。
机器生产解放了双手,但有些东西,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依赖手工才能实现超凡脱俗。中国传统丝绸艺术的明珠缂丝,一寸的身价堪比一寸金,在古代,是只属于皇室的高定。据说,完成一幅缂丝作品,需要变换上万次梭子,而且织造者要在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和织造上同时具有较高的造诣。因此,至今都难以用机器生产。唯有守住手工织造的看家本领,守住每一根丝线上倾注的心血,才能创造出让世人叹为观止的精美。亦比如喝茶,用茶包泡出来的,和通过功夫茶十三程式等茶艺泡出来的,即使是同一种茶叶,有着相同的身体,灵魂的品质也会分出高下。“从来佳茗似佳人”,那份意境与意趣,只有守住了常,才能让人啜饮到。
守常,守的是一颗慧心。
老人常说,在田间,守住了农谚,就守住了四时节气,守住了岁岁年年的五谷丰登。“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这说的是播种时机。红薯怕冷,种得早了,长得缓慢;种得迟了,生长期没结束,气温就下降,红薯也会发育不良。“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这说的是选址。红薯受不了水淹,肥硕的愿景在积水中会透不过气,憋坏掉。“一窝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这说的是施肥。把草木灰、农家肥等下到地里,让红薯衣食无忧,到了秋天,一个个都会养成肉嘟嘟的小胖子……守住了常,守住了这些令庄稼拍手叫绝的农谚,就是守住了劳动人民最坚韧、细致、伟大的智慧,守住了一个民族勤劳、淳朴、聪慧的过去和未来。
守常,守的还是一颗信心。
我的歌单里一直收藏着央视《经典咏流传》中的几首歌。该节目备受好评,累计播放量近5亿,原因便在于它改编古诗词时,始终攥紧了文化的常——守住了古诗词原汁原味的情感与思想、境界和审美、逻辑与表达,由此,才守住它惊艳千秋的那条根。近年来“魔改”现象层出不穷,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黄梅戏等皆遭毒手。比如古风歌曲,可谓乱象频生,不管表情达意是否通顺流畅,把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意象与典故缝在一起,就能标为原创公之于众,还诞生了“曹雪芹不够古风”“冷门诗人李商隐抄袭”等笑话。这无疑与古风的本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极大反差。在一些人眼中,传统文化是噱头、标签,唯独不是养育这个民族的另一方水土。当追求流量取代文学内涵和思想深度成为核心,生产出的作品又怎能肩负本应有的使命,去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让人坚定文化自信,像中华文明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那样,骄傲地挺起胸膛?
《管子》曾言:“故法而守常。”守常,是创新的源头与根基,也是创新最合适的字号。让“守常”先生常守心间,时代才能始终守住胜利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