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突然开始被“针对”

外向梦想军武 2025-02-14 05:12:43

2022年之前,欧日韩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并不突出。

俄乌冲突之后,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迎来了新机遇,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24年,中国汽车对俄罗斯的累计出口量超百万,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新车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68% 。

俄罗斯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品牌中,已有八个是中国品牌,俄罗斯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随着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份额的扩大,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感受到了压力需求增速放缓,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2024年,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中国汽车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4年4月,俄罗斯进一步宣布,对所有通过中亚转口的中国汽车征收“历史关税”,要求企业补齐此前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俄罗斯联邦政府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汽车回收税调整政策,首阶段税率大幅上涨70%-85%,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持续上升。

这一政策使得中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的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也导致终端汽车价格上涨,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除了政策压力,俄罗斯本土对中国汽车的负面声音逐渐增多,俄罗斯消费者的情绪也被成功带偏,甚至在没有足够使用数据的情况下,就被煽动起对中国汽车的质疑。

俄罗斯《生意人》报道称,中国汽车在出租车市场中的占比已达70%至80%,但许多司机反映这些车辆在使用15万公里后就需要报废,而欧洲和韩国品牌的汽车通常可以使用25万至30万公里。

很显然,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遭遇的舆论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而是一种被政策、舆论引导下的集体情绪性反应。

此外,俄罗斯一检测机构发布的测试报告指出,部分中国品牌(未指明)的车身防腐处理不足,使用两年后即出现明显锈蚀。这种明显锈蚀的主要原因还是和俄罗斯的恶劣天气相关,俄罗斯因为常年的大雪结冰路况,需要给路面大量撒盐,相对于在俄罗斯的“老前辈们“,中国车企还是“经验”不足。

如果说乘用车市场的困境还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或渠道优化来缓解,那么中国商用车在俄罗斯的境遇则更为悲惨。

2月10日,俄罗斯工贸部宣布取消中国陕汽SX3258卡车的车辆型式认可(VTA),原因是该卡车违反了欧亚经济联盟(EAEU)技术法规,包括噪音超标和缺乏安全防护。

此前,2月5日,俄工贸部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在会议上指出,三家中国汽车品牌存在严重缺陷,不允许上路,并表示将采取包括吊销证书在内的措施。

对于俄罗斯市场而言,商用车并不像乘用车那样可以通过消费者需求来推动,而是需要政府和企业采购,而一旦认证被取消,这些卡车将无法进入市场,甚至已经进口的车辆也可能面临被召回的风险。

对于正处于出口高增长阶段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俄罗斯对中国汽车全面收紧政策的最新信号。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关税到认证,从市场到舆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步步蚕食。

安东·阿利哈诺夫在俄罗斯联邦国务院工业方向的一次会议上说“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非常积极地渗透我们的市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份额。为了恢复平衡,工贸部正在逐步调整回收费。但这还不够。需要更严格的认证工作,尤其是在检查系列批次汽车的合规性方面”。

而一旦俄罗斯以“安全问题”为借口,不断修改标准、提高技术门槛,中国商用车可能面临全面撤出的风险。更关键的是,这种针对性的打压,明显带有强烈的市场保护主义色彩。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大棒就是各种限制措施,胡萝卜就是本土市场的诱惑。

表面上看,是为了推动本土汽车产业复苏。但深层次来看,这是一场典型的"引资博弈":通过设置贸易壁垒,逼迫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本土建厂。

1 阅读:46
外向梦想军武

外向梦想军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