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

有趣冷知识哑 2024-10-31 17:21:35

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般用于形容时间过得非常慢,度日如年,也常常表现出对家人、情侣及朋友间的思念之情。那么“三秋”是指过了多久呢?

此句成语的由来,最早出自先秦时期的《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另外,《诗经·郑风·子衿》中也有相似的诗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其中“三秋”如今也指很长时间。一般人认为,“三秋”指的是过了三个秋天,也就是三年,从字面上这么理解似乎也没毛病。

如西晋陆机《答贾谧》中:“游跨三春,情固三秋”,意思是经历了三个春天与三个秋天,其中的“三秋”与“三春”一样,都指的是三年。

同为陆机的《挽歌诗三首》中“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中“三秋”也同样指三年。

但是见其《采葛》的原文出处,实际上作者用的是排比句,先为“三月”,再是“三秋”,后到“三岁”,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表达与日俱增的思念之情。

“三月”就是三个月,而“三岁”才是指的三年,于是在中间的“三秋”想必是三个月到三年之间,比三个月多,比三年少!

在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的研究作品《毛诗正义》中对“三秋”的解释:“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意思是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三个月,所以“三秋”实指三个季节,共计九个月,这也比较符合诗歌中的排比句顺序,从三月到九月再到三年。

只是,“三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所表达的时长也不一样。除了指上面说过的三年、九个月之外,还可指九月。

如唐朝李峤《风》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此诗句中的“三秋”就指农历九月。

因古人将七八九这秋天的三个月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这三个秋,于是“三秋”指的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九月。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意思是现在到了九月,按照顺序来就为第三个秋“季秋”。

所以,如果按照出处《采葛》的语境,“如隔三秋”就是妥妥地指隔了九个月,不过现在都泛指时间漫长,思念满溢。

但如果想要表达更长的时间,为什么不用过“一日不见,如隔三岁”,而取位于中间的“三秋”呢?

“三岁”虽然长过“三秋”,但“秋”更容易让人产生离别的思念情愫,联想到西风萧瑟,夕阳西下的伤感场景。

因而见字生情,带有更多的个人情感吧!

0 阅读:5

有趣冷知识哑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