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炉”一词,出自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鵩鸟赋》,《赋》中所载“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而所谓“天炉战法”正是源于“天地为炉,造化为工”这八个字。
按照薛岳将军自己的话说,“天炉战法”就是:
“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除此之外,薛岳将军的参谋长吴逸志,也对“天炉战法”进行了权威解读,他说:“天炉战法”其实就是“逐次引退敌人时,则以主力向敌之两侧机动设伏,亦须平时多加演习。如是,则敌目的既不能达,必退回原阵地,我则乘其颓丧撤退际,正面部队,反守为攻,以行牵制,主力实行猛烈夹击,一鼓而歼灭之”。
简单的说,“天炉战法”就是预先设置好决战的地点,然后将战区内的地形、地理优势应用到极致,在每一个方向,每一寸土地上都予以敌人打击。
具体来说,实施“天炉战法”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正面逐次抵抗,阻击部队适时让开正面从侧翼迂回撤退,将敌人一步步向我军后方引入。
第二步:当敌人进至我军最后决战地区时,该区坚守部队必须死守,确保防线不破,炉底不穿;与此同时两翼部队从侧后攻击敌军,最终实现前后夹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天炉战法”看作是“诱敌深入”的一种。
扬威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将军能够想到并且提出“天炉战法”,不仅是动了脑筋,而且是有第一和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验和教训的。
从岳阳到长沙,150公里的距离,中间有四条河流横跨期间,冲在最前边的就是新墙河,河的南部就是第九战区的防线,之后是汩罗江、捞刀河与浏阳河,江河纵横,对于日军重装备和机械化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东部地区的幕府山、连云山、罗霄山,犹如一道天然的石墙,很好的屏蔽了来自赣西、湘东地区的敌军侵扰,而且站在幕府山上向西望去,洞庭湖就在眼前,山下就是一片河湖平原,“军凭高而下,其势不可挡”,一旦日军向南推进,如果不消除来自侧翼山区的威胁,至少是以相当的兵力掩护侧翼安全,南下的主力是不好过多的深入与及时回撤的。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虽然日军攻到了长沙城下,但最终还是撤军了,除了补给跟不上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撤退到幕府山的川军已经向日军后方运动了,日军再不撤,不仅后路被断,粮草供应困难,前线的主力还有被合围的危险。因此阿南惟几不得不扔下即将到手的长沙,让日军北返。
这就是“天炉战法”,并在之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得到应用。
经此一战日军伤亡惨重,中国军队难得的打了一场伤亡比日军小的战役。长沙保卫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国际上,美英等国纷纷给中国发来贺电,罗斯福甚至表示国会已经批准了给予中国的物资援助。
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挫败了斯大林坚决否定中国成为1942年元旦签署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的企图,可以说正是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打出了中国新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天炉战法的弊端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种战法、战术是十全十美的,天炉战法也一样。实施“天炉战法”客观条件很多。
首先,就是要有绝对数量的部队,而且的战斗力还不能太低。这对于当时的国军来说,有些困难,能打的就那么几个,而且到中后期,为了支援缅甸战场,国军能打的,相当一部分都远征去了,留在国内的,基本上也都是作为机动兵力,当铁拳头用,留在一线的战斗力顶多也五成。
其次,实施“天炉战法”还要求交战地区要有山脉、湖泊、沼泽等,利用这些天然因素迟滞日军进攻。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的地理环境,只能说,薛岳作为第九战区的长官,对战区比较熟悉,因此才能很好的利用地理条件。
第三,就是日军在这次战败后,对“天炉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破解的方法。而国军这边,战术僵化、没有实时调整,结果导致豫湘桂战役期间,日军采取精锐部署在两翼,正面两批次波浪式进攻的方法,一下子将第九战区的部队击溃,打了薛岳一个措手不及,长沙城最终还是陷落了。
兵败海南岛
抗战胜利后,薛岳被夺取军职赋闲在家,淮海战役前夕,他被派到华中和粟裕作战,但此时的薛岳已没有当年的精神,战法依旧僵化、呆板,几次作战也是一败再败,薛岳本人也被降职处分。
1949年,四野兵峰直指海南岛,蒋介石临时启用薛岳防守,薛岳在海南岛构筑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伯陵防线”,以为有了海空军优势就能守住海南岛,但在人民解放军英勇的进攻下,伯陵防线土崩瓦解,驻守海南岛的十万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四野乘势攻下海南,薛岳在最后时刻撤离海南,来到台湾后彻底退出军界,和蒋介石也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关系。
薛岳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为何被解放军轻易的就攻破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固守海南的国军主力,是粤系和桂系的残兵败将,虽然部队番号不少,但总兵力也就十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差。
其次,国军此时的海空军主力都被用去保卫台湾了,薛岳手里能用的非常有限,也正是因此,解放军才敢定下“偷渡+强渡”的方案,并在战役开始前,向海南岛偷渡了好几批先遣部队。
第三,海南岛终究是个岛,不但地形受到限制,而且缺乏战略纵深,伯陵防线修筑的时候非常匆忙,并没有完善的工事建设。面对解放军强大的登陆部队,一旦一个点遭到集中攻击,并被突破,整个防线都会瞬间土崩瓦解,基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岛上有冯白驹领导的2万人规模的琼崖纵队。这支队伍犹如孙悟空一般在敌人的肚子里搅得敌人天翻地覆,始终不得安生。
在战役开始前,薛岳曾调集兵力围剿琼崖纵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到了海南岛战役正式开打的时候,渡海的解放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内外夹击,国军根本抵挡不住,随着大部队登陆,国军更是像在大陆一样,一泻千里,海南岛就这样被我军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