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赢得大选后,新一届政府的内阁人选逐步浮出水面,外界不免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感到担忧。与特朗普一贯的对华强硬态度一致,最新内阁人选中充斥着对华鹰派的代表性人物,例如被提名为国务卿的卢比奥以及将出任国家安全顾问的沃尔兹。可以看出,特朗普此次下定决心将对华政策进一步推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批鹰派高层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个不太“和谐”的名字——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
在特朗普获胜的这场大选中,马斯克的支持和资金无疑为他贡献了不少助力。而在特朗普的胜选演讲中,他对马斯克的“特殊贡献”也给予了高调表彰,足足花了数分钟介绍这位世界首富的成就,甚至宣称任何马斯克想要尝试的改革和项目他都会“全力支持”。这种优待不仅让马斯克步入了政界,还在新内阁中为他开辟了一个独立的职位——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
作为一个商人,马斯克的身份与特朗普新团队中的鹰派成员格格不入。他并非一贯对华强硬的人物,反而在多次与中方高层的会面中表现出相对温和的态度,尤其在敏感的台湾问题上,马斯克以往的发言中多次显示了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尊重。这一切使得外界纷纷猜测:特朗普是否会利用马斯克的“亲中”形象,在激烈对华政策正式开启前,通过他与中方接触,试探中国对新政府政策的反应,甚至把马斯克当作“试水”的工具?
事实上,马斯克的情况颇有几分像上世纪70年代的基辛格。基辛格在当时以非凡的外交技巧,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也因此在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望,成为“友华派”的代名词。基辛格之后,许多人被赋予过这一角色,但都未能达到他的影响力。如今,马斯克凭借其庞大的商业版图和亲自与中方高层接触的经历,似乎具备了基辛格当年的某些特质,至少在表面上,他在中美两国都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
然而,外界对“下一个基辛格”的期盼,也未必能如愿实现。马斯克始终是一位商人,即使现在身在政府职位,他的核心利益依然在商业领域。在实际决策中,商人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凌驾于国家外交考量之上。一旦中美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他的个人商业版图,马斯克是否仍会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特朗普政府中,鹰派成员众多,马斯克的立场可能很快就会被压制。因此,期待马斯克成为基辛格式的桥梁人物,恐怕并不现实。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自从高调支持特朗普后,在公开场合中对中国的表态显得更加谨慎,避免触及敏感话题。这一转变或许是出于他在政坛新角色的考量,抑或是特朗普团队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马斯克若在未来继续承担与中方接触的任务,将可能面临两难局面:既要维持个人商业利益,又要满足特朗普对华政策的要求。
当然,也不乏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用马斯克来“试水”中国态度的做法更像是一种战略布局。在对华政策正式推行之前,通过马斯克这种“非官方”渠道与中方接触,或许能够摸清中方的底线,为未来的谈判提供信息。这种策略既不会引发外交风险,又能在信息战上抢得先机。
更值得玩味的是,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并不属于常规的联邦机构,职责是通过白宫及其他政府办公室合作,负责推动改革、削减开支等大规模结构性改造。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赋予马斯克的权力远超一个企业家该有的范围,但这也为马斯克的个人立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在这一角色中,马斯克究竟能否独立于特朗普团队的整体立场,发挥“缓冲”作用,仍需拭目以待。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尽管特朗普新内阁在对华立场上咄咄逼人,但他是否会一如既往地“放狠话”,或是在经过“试探”后再进行政策调整,还需进一步观察。通过马斯克这一渠道试水,正是一种高明的战术安排,既能试探中方底线,又不至于直接升级矛盾。对于中国而言,与马斯克的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对美关系走向提供参考,尤其是未来中美关系极可能在多个领域出现摩擦的情况下,提前做好准备,或许能化解一些潜在的风险。
尽管马斯克很难成为基辛格那样的外交枢纽,但他在未来的中美博弈中,的确可能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变量。对于特朗普来说,在大刀阔斧的政策开始前,用马斯克与中国接触,未尝不是一种精明的策略。在这个高度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美双方的沟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而马斯克是否能在新角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为未来中美关系开辟新途径,或许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