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到了晚年,就远离政治,和他的妻子韩芝俊在一个普通大院里过着平平淡淡的隐居生活。
他跟妻子有4个孩子。可怪了,这4个孩子都姓苏,不姓华。再看孙辈,也只有一个孙女姓华。这到底是咋回事?
1948年秋,阳光明媚得很。盂县北关那些刚经历了土地改革的贫苦百姓,正沉浸在丰收的欢乐之中。这时候,村里的干部带着几个人就到闫中昌家里去了。
农会主席跟闫中昌的爸爸讲,这几个人是晋中地委的同志,得在他们家借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个浓眉大眼、高高大大的人,他就是华国锋,当时是地委宣传部部长。他们这次来盂县,就是为了深入到群众里去,好好地贯彻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人群里有个十八九岁模样的女八路,华国锋也在人群当中。这女八路可精神了,英姿飒爽的,还特别能说会道,跟当地老乡处得相当好。
半年的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地的土地革命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华国锋和韩芝俊这两位革命同志,在平时的相处里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
韩芝俊热爱文艺,华国锋知道后,还多次观看她表演的《王贵和李香香》《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
处着处着,韩芝俊就觉着华国锋这人特实在,对他也就越来越中意了,最后,他俩就凑一块儿,成了一对革命伴侣。
1949年春节刚过不久,华国锋和韩芝俊就在闫中昌家的西屋办了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西屋里摆了几张桌子,桌子上按顺序放着鲜花、花生、核桃、红枣还有糖果之类的东西。
在地委书记赵鹏飞的正对面,华国锋和韩芝俊这对新人坐在桌子两边。他俩都穿着八路军干部的新衣服,脸上喜气洋洋的,胸前还戴着一朵大红花。
当地不少八路军同志也来参加婚礼,院子里满满当当都是人,大伙凑在一块儿,整个院子里全是欢声笑语和道贺声。
这场聚会,一方面是庆祝革命情侣喜结良缘,另一方面也是给南下工作团办的欢送会。在大家的祝贺声里,华国锋说,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和南下工作团的成员一道,跟着部队南下开展工作。
那时候条件挺简陋的,实行的是供给制,供给的东西没多少。韩芝俊没有棉鞋,大冬天就只能穿着单鞋,冷,为了暖和点,她就拿绳子把裤腿扎起来。
华国锋要是偶尔回趟家,就会高高兴兴地抱起孩子一块儿玩,要么就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拍拍、摸摸。
1976年毛主席处于病危状况的时候,华国锋,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副主席,还担任国务院总理,他的担子可重。
华国锋想让国家尽快恢复到调整后的正常状态,把之前的歪风邪气扭转过来,于是就开始找人谈话,去了解每个人对现状的态度。
首先,得去找国务院的人聊聊。为啥?一来,彼此之间接触比较多;二来,这么做也不会让其他人起疑心。
毛主席逝世之后,华国锋找到了李先念,想让他做个中间人,去问问叶剑英元帅对国内局势有啥看法,好一起改变国内的风气。
叶剑英元帅对华国锋评价特别高,说他这人很谦虚,做事稳重,还特别有民主作风,真不愧是毛主席慧眼挑中的英雄。
在华国锋的主持之下,中国又重新有了朝气蓬勃的生机。
平常的时候,华国锋是不会去谈国内政治话题的,而葡萄,在华国锋的退休生活里是个重要话题。
1983年的时候,华国锋就积极地去学习葡萄园的种植和管理。华国锋的外孙女王苏佳讲过,那些果树种得好的地方,姥爷华国锋老是会去参观学习,还会跟果园的工作人员交流葡萄种植经验。
华家院子里,一进门就能瞧见两大葡萄架。这葡萄架可不得了,最多的时候种过五六十种葡萄。一到收获的时候,那果实结得满满的。
华国锋采摘了东西后,可不只是留着自己家里吃,他还会把这些东西送到部队去,和战士们一块分享。
华国锋喜欢种葡萄,可他自己不能吃,为啥?因为他被查出有糖尿病,家里人对他的饮食管得可严了,每天主食就只能吃2两8钱。
针对华国锋,每天的食物分量是被严格控制的,早上5钱,中午1两3钱,晚饭1两,不过也存在例外情况。
有一回吃饺子,华国锋一下就吃了十多个。也许是家里那种团圆的氛围让他胃口大开,吃完之后,华国锋还没吃够,还想接着吃。
华国锋要是觉得自己还能干得动,就会亲自去打理那些葡萄架。到了晚年,身体不太能动弹了,他也不会就这么不管,而是在旁边指挥着,让家人去完成修剪葡萄架的活儿。
这个院子里,除了种着葡萄,还种了好些别的果树,像樱桃、苹果、李子之类的。一迈进这个小院,满眼都是绿色。果树下面,是韩芝俊开辟出来的小菜园,里面种着苦瓜、丝瓜、南瓜这些菜。
华国锋种水果,他的妻子韩芝俊种蔬菜。这两口子退休之后就远离政治,在小院里过着修身养性、低调的日子。
在这个满是绿意的院子当中,有两位老人,他们的作息特别规律。每天清晨,差不多五六点的时候,韩芝俊就先起来了,到菜园子里忙这忙那的。等在菜地里的活儿都干完了,这时候已经7点多了,她就回房间把华国锋叫起来吃早饭。
华国锋在吃完早饭之后,通常会去写字或者看报纸。他订的报纸那可老多了,党报、经济报,还有参考类的报纸,啥都有。他一看起报纸来就特别投入,有时候他老婆过来喊他吃午饭,他都像没听见似的,动都不动。
华国锋和他的爱人,每次午饭过后,都会在小院子里溜达个几十分钟。要是工作人员这时候也刚吃完饭,华国锋就会叫上他们一块散步、唠唠嗑,有时候还会凑在一起打打牌,不过打牌的时间也就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没啥事儿的时候,华国锋就会独自在院子里溜达,要么就等着两个孙女回来陪着她们。
华国锋晚年的日子每天就这么简单地循环着,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享受着宁静。他晚年除了散步之外,练字也是他的一个锻炼项目。
苏斌是他儿子,据苏斌回忆,华国锋在去世前的那几年里,一直专心练字,练着练着,那字的水平提高可大了,还常常跟好些书画名家切磋交流。
书法大师启功对华国锋的书法可是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有些人练字是为了图个清静,可华国锋心里好像一直都很平静。熟悉他的人都讲,他这人想得开,对于自己退休的事儿也看得很开。
有件事特别能体现华国锋的这种心境。他刚退下来那阵儿,有段日子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北京医院。
那时候有个电影叫《少林寺》,可火了。华国锋知道这事儿后,就想让工作人员在医院放这个电影给他看看。
华国锋想去看个电影,医生知道这事儿后就劝他别去看了。为啥?因为那电影里打斗的场面太多了,医生怕这会对华国锋的心脏产生不好的影响。
华国锋面对医生的劝阻时特别淡定,他告诉医生别担心,自己明白电影都是假的,不会被电影过度影响的。
华国锋退休之后很少外出,除了华家周边的邻居能在他出门散步的时候偶尔碰上,他一年就只有两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机会,那就是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祭拜毛主席,分别是在毛主席的生辰和忌日。
也有因为其他事出门的时候。就像有一回正好赶上“五一”节,孙女在家求华国锋带她出去逛逛北海。
华国锋待着有些闷了,就想活动活动。他孙女提出去北海玩的想法,华国锋就答应了。哪知道到北海还没一会儿,就被人给认出来了。好家伙,人群一下子就从四面八方向着他涌过来了。为了不出啥意外,华国锋只能把陪孙女游玩的事儿先停了,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离开北海回家去。
他们走的时候,好多人都在拍照。公园没逛成,回到家后小孙女还冲他发了一通火。
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华国锋老是想着能看看奥运会。可是他身体不太好,进出医院好几回了。
8月1日,华国锋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出了院。家里人寻思着,这次应该能达成他的一个心愿了。到了第二天,家里人搞到几张奥运彩排的门票拿给他。华国锋却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身体还不利索,就不去了。
20日,华国锋由于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牵挂的这片土地。
朴素本色影响子女华国锋跟韩芝俊育有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分别是苏华、苏斌、苏玲和苏莉。
子女为啥姓苏不姓华?这是因为华国锋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华国锋原来叫苏铸,参加革命之后才改名叫华国锋的。
华国锋对子女,通常不会狠批的,不过会让他们好好努力工作。除了偶尔给些鞭策之外,还会要求子女们要节俭,保持朴素的作风。
四名子女里,没一个当上省长、部长的,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也没一个是他们,就连协会都没参加过。
就在国内,也不做生意,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干,把本职工作做好。
长子苏华之前在空军的某个部门工作,退休之后就一直住在单位分给他的房子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特别朴素,没什么架子,根本就看不出他的父亲曾经是国家领导人。
苏斌是次子,他在北京卫戍区当干部,也很早就退休。
苏丽这小女儿,她是国务院某个机关里的干部。在华国锋生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做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大女儿苏玲的事业那可相当成功。她先在民航总局交管局担任党委常委,还当上了工会主席。到了2008年的时候,更是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苏玲获得这个荣誉的时候特别惊讶。她觉得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职务,可不单是荣誉,更多的是党和人民对她的信任,这就意味着自己得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苏玲觉得,当委员可绝不能混日子。你看,五年里她就提交了5份提案,联名提案也签了将近十份。
子女虽说都改回苏姓了,可对华姓,华国锋毕竟相伴大半辈子,不舍得放弃。于是,就在家里第三代里挑了个孙女姓华,这个孙女就是华洁贞。
洁贞这两个字是从《飞烟传》里的“玉洁松贞”这个词来的。它的意思就是要像玉石那般干净,像松树一样坚定有操守。爷爷(奶奶),就盼着孙女以后能品德特别高尚,清清白白的,有着很高尚的情怀。
华国锋给孙女取的名字虽然简单,却饱含着他无尽的期望。华洁贞这姑娘可没让爷爷失望,打小就长得清纯,气质也特别出众,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是同学们眼中的焦点。
可难得的是,华洁贞有爷爷华国锋那么宠爱她,但是她身上可一点高干子弟那种骄横的劲儿都没有。不管是在读书的时候,还是后来参加工作了,她一直都特别低调。
华国锋开启的这种低调又朴素的家风,已经影响华家三代人。这家风就像小鞭子一样,时刻督促着华家的后人,让他们养成自立的性格,还有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