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90岁还能写蝇头小楷,无疾而终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11-07 03:11:09

文徵明小像

王世国/文

在明代中期的苏州地区有着众多的逸人奇士,祝允明、文徵明、唐寅三位书画家,是最为风流潇洒的人物,人尽皆知,号为“吴中三才子”。三人中,文徵明与唐寅同年,而比祝允明整整小了10岁,他艺术生涯之长、门徒学生之多、楷书和行草书的艺术成就之大,都是“吴中三才子”中最为突出的,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谁曾想到,他少年时曾因为书法拙劣而被取消乡试资格!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文徵明绘画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42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是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州(今苏州)人。他7岁丧母,寄养在外婆家。这段痛失母爱、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的内向性格和小心严谨的作风,使他远不像祝允明、唐寅这些江南才子那样风流狂放。

从13岁起,他就跟父亲文林在山东博平知县和滁州的太仆寺丞的衙门内读书。文徵明小时候并不聪明,字也写得不好。他在生员岁考时,因书法低劣被列为三等,取消他参加乡试的资格。这使他非常难堪。从此他发奋习书,将勤补拙。

文徴明小楷《赤壁赋》,此书取法《黄庭经》、《乐毅论》,方整中有温纯精绝之古意

学官要求很严,拂晓就入学,晚上掌灯时分才放学。然而,学生多以玩耍来消磨时光,只有他埋头临写智永的《千字文》,每天写一遍。这样,他的书法也就有了明显的长进,基本功夫深厚。

19岁时,文徵明跟从沈周学画。沈周(1427-1509)是明代“吴门画派”的首领,也是江南文人的鼻祖。他的绘画接近世俗生活,采用日常题材,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这对文徵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后来,文徵明也成为与沈周、仇英、唐寅并称的明代绘画四大家之一。

文徴明绘画

文徵明22岁时,师从李应祯学习书法;同时又到滁州跟从有名的学者庄昶读书。由于庄昶的教学与他的志向不合,因而不到半年他就辞别返乡,改向吴宽求学。当时,吴宽是官侍讲学士,是长州有名的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和书法家。他对文徵明十分器重,经常在好友面前赞扬文徵明出众的才华。这为文徵明后来在诗文书画方面崭露头角,做了很好的舆论工作。

1499年父亲文林病逝于温州知府任上。当地绅士按官场习惯,聚集千金为赙,交给匆匆赶来的文徵明,但他坚决不受。由于没有什么遗产,他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倔强任性,不爱钱财,保持着文人学士的雅洁风度。

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 册

当时,巡抚俞谏到苏、杭一带治水,他爱怜文徵明的才学,见到文徵明家境清寒,就想资助金钱。俞谏故意指着文徵明穿的蓝衫说:“怎么破旧成这样?”文徵明佯装不知,答道:“是雨淋的缘故。”俞谏知他不肯受惠,便不敢提资助之事。

从26岁起,文徵明到南京参加乡试,每三年一次,结果命运与祝允明、唐寅等名士一样,连续十次都没有考中举人。这样,他26年闲居家中,经常与江南才子们一起放荡江湖,寄情于诗文书画。直到1521年他52岁时,由于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才开始走上仕途,做“翰林院待诏”这样一个月薪仅五石米的小官。

文徴明82岁时书写的小楷《归去来辞》

1522年明世宗继位,欲编修《武宗实录》,文徵明也参加撰写。这时,虽然朝廷的颁赐,他与翰林们的待遇同等,但是由于他不是进士出身,不免受到同僚们的歧视和排挤。文徵明觉得很不得意,看透了官场的腐败、皇帝的昏庸,对升官完全失去了兴趣,就连年乞归。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不少《京邸怀归诗》以见志,三年中连续辞职三次,最后获准。

文徴明小楷书札

在朝五年,1527年文徵明辞官回到家乡,筑室于舍东,名“玉磬山房”,在庭院中栽两棵桐树,常徘徊啸咏其间。这时他的声誉更高,四方求书索画的人接踵于道。一些达官贵人经过苏州,都要去看望他。他却不肯接受礼物,并且不回拜,只是当面说明“恕不答谢”就算了。这成了他的惯例,连对待严嵩这样的显赫权要人物也是如此。一些外国使经过苏州时,也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文徵明不肯轻易为人作书画,越是富贵的人越是求不到他的作品;尤其是不愿给王府和宦官们作字画,他推托说“此法所禁也”。据说他平生有三不肯应:“宗藩、中贵、外国”。

文徴明小楷《草堂十志》

文徵明90岁为人写墓志时,中辍无疾而逝。这位明代中期敢于冲破“台阁体”而使书法趋向中兴的代表人物,虽然一生在仕途上未见荣达,但是却作为文艺的中心人物幸福地生活到如此高龄。

王世国著《书法解密》,2024年10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0 阅读:15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