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让他吃点苦头?你看窦太后是怎么做的!

裂谷长河 2025-02-21 09:30:48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和过来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少走些弯路,多找到些捷径。于是乎,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便会喋喋不休的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提前领悟,迅速实现超越。但却往往事与愿违,说的再多,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就像耳旁风一样。实际上,教导一个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喋喋不休的和他讲大道理,所有的道理,如果没有切身的经历,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不会有任何的印象。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背后是苦难。人的成长和磨练,建立在苦难和艰辛基础之上,顺风顺水的日子,很难培养出翱翔天际的雄鹰,而只能培育那些温室中的幼苗。挫折教育,恰恰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最缺乏的。为人父后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在自己做孩子的时候,是很难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挫折往往是很多弱者口里的绝境,却是强者崛起的必经之路。

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汉武大帝刘彻,就是在挫折中不断进步,进而成长起来的。有人说汉武帝刘彻天资聪明,小时候就懂得说出“金屋藏娇”的话,来赢得长公主刘嫖的欢心,如果你真的相信这是汉武帝刘彻自己的意思,我只能说:“你太单纯了,不过你会很幸福,很多尔虞我诈的事情,看不到,看不懂,烦恼也就少了许多。”没有母亲王娡的刻意为之,你真认为汉武帝那么聪明?那个时候的刘彻叫刘彘,可不是刘彻,刘彻这个名字,是他从胶东王变成了太子后,父亲汉景帝刘启特意给他改的名字。

汉景帝刘启去世前,为了防止汉武帝刘彻继位后被架空,做了很多安排,比如赐给窦婴遗诏,让他关键时刻拿出来,可以便宜行事。安排老臣卫绾做太子太傅,教授太子刘彻儒学,同时也不排斥窦太后安排汲黯教授刘彻黄老,治国之道要兼容并包,并不是学派之争,要针对不同的事情因地制宜,采取对应的策略。汉景帝刘启是推崇儒学的,但是他又不好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他是皇帝,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他让卫绾和汲黯这两个人说儒学和黄老那个好,卫绾是个职场的老油条,他知道这个事情背后的风险,因此他回答汉景帝说:“陛下,臣只懂儒学,不通黄老,实在不知道二者的差别呀!”汉景帝心里暗骂:你这个老滑头!嘴上却说:“是有点难为你了,这件事得找那些有学问的人,明天把那些博士找来,大家来辨一辩,很多事情可能就清楚了。”

汉景帝刘启组织的这次辩论,儒生辕固大出风头,但是结果就是他被愤怒到极点的窦太后丢进了野猪圈。卫绾作为儒道皆通之人,如果他直接指出问题,恐怕被丢进野猪圈的人,就不是博士辕固,而是他太子太傅卫绾了。卫绾用现实的案例,告诉刘彻什么时候要进,而什么时候要退,可这个时候的刘彻还看不懂,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当刘彻把辕固救出来的时候,窦太后没说什么,毕竟是自己的孙子,现在的储君,未来的天子,自己孩子做事轻易还是不要批评的好。对于太子刘彻,窦太后是很慎重的,不像对待辕固这种不听话、不识时务的儒生,打了太子的脸,还怎么让他做皇帝呢?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刘彻继位,太子太傅卫绾担任丞相,赵绾、王臧担任御史大夫,窦婴、田蚡这两个支持儒学的外戚代表,也掌控权力,似乎意味着一切都在向有利于儒学的方向发展。很多靠黄老之术上位的人,以及窦氏子弟不舒服了,他们一起找到窦太后,要求窦太后出面管管皇帝,不能让他继续闹下去了。窦太后对这些人说:“我管什么?人家皇帝又有没有做错,你们一个个侵占土地,过的日子不要太舒坦,还是要先检讨自己。”

不久后就有人检举宁成贪赃枉法的事情,这个宁成是汉景帝选的中尉,尽管他不像郅都那样刚直不阿,但也算尽职尽责。当折子递到汉武帝手里的时候,汉武帝说:“宁成贪赃枉法,彻查!”就这样不久后,中尉宁成就被拿下问斩了,事情还没有完,窦太后把淮南王刘安的奏折表扬了一番,因为里面充斥着赞美黄老之术的措辞,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风向有点不对了。

下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卫绾辞官还乡。卫绾是三朝老臣,又是建陵侯,朝堂和军中有大量的门生故吏,这样的人不可谓不厉害,但是窦太后让人给他捎话,“你老了,该享两天清福了,朝堂上的事情就不要管了,不然连清福都没得享!”卫绾只好辞职,因为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和窦太后对抗,那是他无法撼动的力量。卫绾临走前对汉武帝说:“陛下,老臣老了,如今告老还乡,对您并不一定是坏事,您正值青春鼎盛,身边又有一群能臣干吏,只要能够循序渐进,必然会大有作为!”望着卫绾远去的背影,汉武帝此时除了有些伤感,还没有意识到老师话中的深意。

但汉武帝没有意识到这点,还把赵绾、王臧的老师申公请到了京城,建立名堂,准备用儒学代替黄老,成为新的国策,这一做法在史书记载里称之为“建元革新”。申公比自己的两个徒弟有见识,当赵绾、王臧告诉老师,汉武帝就是明君圣主,儒学复兴有望的时候,申公对两个眉飞色舞的徒弟说:“明君圣主?你们说的是谁?我只看到一个稚气未退的少年,哪有什么明君圣主呀!”窦太后去骊山疗养泡温泉了,赵绾、王臧认为这是个机会,他们拟了一份折子,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窦太后以退为进的办法。

窦太后尽管身在骊山,可还是有人把消息不断的传递到她耳朵里,她就是要那些推崇儒学敌视黄老的人,全部都跳出来,然后把他们一网打尽。窦太后连夜返回了京城,第二天早朝前,窦婴对赵绾、王臧说:“你们把拟的那个折子烧掉吧!不要给陛下添乱了……”田蚡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只是他选择了一言不发,而赵绾、王臧两个人,则是丈二的和尚,有点摸不着头脑。当大家走上朝堂,看到窦太后和汉武帝时,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赵绾、王臧贪赃枉法,廷尉立刻把两个人拿下!窦婴、田蚡没有尽到辅助之责,不称其职,免职!”

窦太后把刘彻几乎逼到了绝境,身边的人全部换成了支持黄老的人,汉武帝刘彻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为了自保,赵绾、王臧成了牺牲品,汉武帝刘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无力,甚至保护不了师傅。窦太后听说赵绾、王臧在狱中自杀了,对汉武帝说:“这件事你做的好,那这个儒生,只注重形式,不务实,不切实际,能做成什么大事!”汉武帝点头说:“奶奶您说的对,奶奶说的对,孙儿记下了!”朝堂上的许昌、庄青翟、石奋都是窦太后选拔的老成持重之士,汉武帝整天提心吊胆,因为有人说窦太后要用淮南王刘安,来代替他做皇帝。

窦太后输给了时间,任何人都特别避免衰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窦太后拉着刘彻的手,对刘彻说:“作为一国之君,一定要把权力牢牢控制在手里,你说那些儒生真的是为了你?不过是为了振兴儒学,把你作为工具,奶奶让你记住教训,是为了让你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但是我不会选刘安的,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可是清楚的很,不过趋炎附势、沽名钓誉之徒,我推崇黄老,是不想有刀兵之祸,而你想做什么,一定要由自己来决定,不能被任何人左右!奶奶走了以后,你一定要小心你的母亲和舅舅,他们一定会把持朝政,安插自己的嫡系,到时候窦婴是可以信用的,我这个侄子脾气是轴了点,但他的心是正的,和某些只知道为自己敛财的人是不同的!”

窦太后走了,表面上看她阻挠了汉武帝的改革,让汉武帝吃尽了苦头,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她的捶打,才让汉武帝看清了很多事,看透了很多人,变得逐渐成熟起来。她临死前的嘱托,更是把一个政治家的老辣,一个奶奶的慈爱之心,发挥的淋漓尽致。

0 阅读:2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