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七年,却在”破晓”时刻崩塌!这部神剧究竟经历了什么?
津港的黑夜终于迎来了破晓时分,但这缕曙光却刺痛了无数观众的眼睛。
“不是关宏峰死了,是我死了谢谢你!”这句歇斯底里的控诉,道出了众多《白夜》粉丝的心声。
七年磨一剑,《白夜破晓》这把利剑终于出鞘,却意外伤到了最忠实的守护者。
豆瓣评分仅有6.6分 的成绩,让这部万众期待的续作成了”神作陨落”的代名词。
要说最扎心的莫过于那些花了15块钱 开会员想抢先看大结局的观众了。“我这十五啊,花得跟大关走得一样冤” ,网友的吐槽令人忍俊不禁又心疼不已。
更有甚者直接艾特编剧”指纹”:“编剧,七年就为了一个孩子吗?什么时候拍《白夜追凶2》” 。
从第一季的悬疑烧脑,到第二季的”强行致死”,这部剧的口碑跌落让人始料未及。
林嘉茵的角色处理就是一个巨大的败笔。从第一季的假死到第二季的真死,这条线索的铺垫明显不够充分。
作为重要的卧底人物,林嘉茵本应该在第二季大放异彩。但编剧却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直接让她”车祸身亡”。
这种转折不仅浪费了第一季埋下的伏笔,更是辜负了观众长达七年的期待。
好在观众们凭着对《白夜追凶》的深厚感情,依然选择了坚持追下去。谁知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从剧情节奏到人物塑造,第二季处处显露出江河日下的疲态。那些曾经令人拍案叫绝的推理情节,在续作中变得牵强附会。
“等了七年,还不如不看” ,网友们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可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关宏峰之死。
不是说主角就一定不能死,但至少要”死得其所”。然而关宏峰的离世给人一种为制造悲情而强行安排的感觉。
对比《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香消玉殒,关宏峰的死亡显得如此生硬突兀。
剧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植入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创造了近3亿 的广告收入,却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感体验。
与剧名”破晓”所暗示的光明希望不同,整部剧的基调始终笼罩在化不开的阴霾之中。那个令人期待的黎明,终究未能如约而至。
“白夜破防”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这个曾经的刑侦剧白月光,在观众心中轰然倒塌。
从第一季的疑云重重到第二季的众叛亲离,《白夜》系列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令人唏嘘的蜕变。
那个充满悬念的津港,终究还是迷失在了自己编织的迷雾中。
然而,就在观众怒火中烧之际,剧中演员们的告别方式却给这场”暴风雨”带来了一丝温情。
作为双生子的扮演者,潘粤明用八个字道出了最深情的告别:“幸得相遇,永远铭记” 。这一语双关的告别,让人感受到他对关家兄弟同样深厚的感情。
虎子的扮演者韩烨洲写下了动人的告别词:“八年时光,我和虎子一起跟随小关从黑夜走向黎明” 。这个结巴的计算机天才,用真诚演绎了最暖心的兄弟情。
周巡的扮演者王龙正则用”勇敢正义”形容自己的角色。“嬉笑怒骂、城府算计,但始终坚持保护人民和财产安全” ,这番话道出了周巡复杂又执着的内心。
小汪的扮演者侯雪龙更是写下千字长文,细腻描绘了角色的点点滴滴。“脑子一根筋、有点小N瑟”的小汪,在他笔下变得立体而生动。
就连备受争议的费启鸣,也体面而正式地向角色道别。演员们的深情告别,与观众的愤怒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思考:一部好剧应该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
3亿 的广告收入固然亮眼,但口碑的崩塌却让这个数字变得有些尴尬。当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发生冲突时,创作者的选择至关重要。
系列剧的续作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期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失望。
但这并不意味着续作就注定要失败。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时,开创出新的高度。
“不是不能创新,而是创新要有意义” ,这或许是《白夜破晓》最该反思的地方。
回顾整个《白夜》系列,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创造了华语刑侦剧的一个高峰。第一季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用心创作的必然。
那么问题来了:第三季还有可能挽回口碑吗?
如果说第一季是不眠的追凶,第二季是破碎的黎明,那么第三季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让我们期待津港的黑夜终会过去,真正的破晓终会到来。
现在抛给大家几个问题:你觉得《白夜破晓》最大的失误在哪里?如果有第三季,你希望看到怎样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据说编剧”指纹”最近也在关注网友评论,没准你的想法会成为第三季的灵感来源哦!
最后还是要说:任何创作都值得被尊重,但观众的情感同样值得被珍惜。期待《白夜》系列能够在未来找到那个最好的平衡点。
不知道各位追剧的小伙伴们是怎么看的呢?快来评论区和我们聊一聊吧!
也许下一个七年,我们会等来一个更好的答案。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让观众等待七年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